馬楠楠
【摘要】本文在對生態建筑理論基本內涵與應用價值進行簡要闡述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要點,以及未來生態型住宅設計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住宅設計;生態理論;應用要點;發展方向
隨社會發展的腳步,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開始注重生活的質量,對自身的生活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城市中的居住者,在購房時除了關注住宅的房型、面積以及采光要求,還會關心住宅的環境情況,住宅理念已經從“以人為本”變成了現在的“綠色生態”。因此,加強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基本概述
1.1理論內涵
生態建筑理論本質上是生態與建筑的有效結合,該理論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建筑物的發展過程中,消耗了不少不可再生資源,針對這一現象,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生態建筑理論主要是注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理論,其能夠促使建筑建設發揮出節能環保、舒適健康、藝術美觀等特點,在進行住宅建筑設計時一定要融入這些元素才能夠真正做到生態環保。房屋住宅設計更多地注意室內的寬松舒適,即使資源浪費嚴重,也在追求房屋的舒適,從而造成為刻意追求大面積以及錯層的復式設計而忽略了資源的節約和生態建設的情況。
1.2應用價值
我國的生態建筑理論仍在進行深入摸索,雖然盡管跟國外生態建筑理論相比還存在大量的不足,但它們是基于自然環境、建筑設計、設計部分總結為一體的理論,所以是能夠以此推延出更好的理論體系。把建筑物和周圍自然環境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設計,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建筑物與自然環境形成渾然一體。過去我國對于生態建筑理論的認識還比較淺薄,單純地認為生態建筑理論意思就是將建筑物綠化或者節能就行了,但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們推翻了這個結論,生態建筑確實不僅僅是綠化和節能就能概括的。目前我國生態建筑理論重點還是放在了城市建設上,農村的生態理論建設還沒有完全跟上,這是值得引起重視。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住宅建筑設計中應用生態建筑理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只有提高了環境質量,居民才能夠住得舒適、住得安心,促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2、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
2.1節能設計應用
由于世界上不再生能源數量有限,而人類的開發與應用是不間斷的,這就導致能源危機日益加劇,隨著我國潔凈能源的不斷開發與利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的消耗,當前很多的城市對于太陽能、生物能、風能等無污染型能源進行了普及。在生態建筑理論中,可以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和氣候因素,其中環境因素包括:如整體布局、建筑朝向、地勢地形等等;氣候因素有:氣溫氣壓、空氣濕度、風速風向等。根據這兩大因素來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從而改善空氣質量。
2.2通風設計應用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合理的設計會導致建筑物的格局小、氣流差,所以通風設計是首要問題。本來對于風環境與再生風環境的問題,設計人員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再設計。但是由于建筑設計時通常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建筑平面的功能設計和美觀設計上,就忽視了通風設計這一點,需要明確一點的是自然通風是有效和最實際的調節環境方式,但是一般有三個要素會影響到自然通風的效果,那就是平面布局、立面設計、三維空間布置等。在充分考慮這三個要素帶來的影響后,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就能夠有效解決住宅的空氣質量問題了,而且在不需要住戶投入更多的時間與資金的情況下,就能為住戶提供良好舒適的住宅環境,是非常具有經濟效益性和實用性的。
2.3熱島效應
在住宅建筑中,熱島現象其實與建筑本身環境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而且與氣流的流動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設計人員進行住宅建筑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到全面探索建筑本身的密度、數量和建筑材料,如建筑物的綠化設施和周圍的氣流問題。設計人員在總體布局上應該合理設計規范,需要在住宅樓周圍增加綠地和水流區,以此來減少熱島現象。
3、生態建筑理論下住宅設計的發展方向
3.1舒適性
“綠色生態”的住宅最基本的應該是實現和滿足人體的舒適性,例如住宅擁有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但是舒適并不是盲目而肆意地進行享樂和浪費,更不是將舒適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基礎上。追求舒適,并不是在夏天將空調溫度設置得很低,使得人們得穿著長衫長褲,這并不是真正的“綠色生態”所倡導的舒適,這只是一種畸形的舒適,并且容易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
3.2美觀性
如果想實現與大自然的和諧,需要讓生態住宅實現與自然景物、與社會文化的和諧融合。對于生態住宅來說,美觀性是它不可缺少的一大特性。生態住宅的美觀性在于它尊重每個材料原本就具有的美學特性,并將材料的物理性能發揮到最大,在高超的技術條件下,能夠嚴謹、精密地建造住宅,同時不忘記其原本就具有的美觀性。
3.3可持續性
隨著居住者對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斷迭代更替,“綠色生態”住宅的功能布局、配套設施、建筑技術等也應考慮具備一系列更新的條件,人們的居住體系同樣是具有生命力的,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被淘汰。這樣就要求設計的理念更加具備前瞻性和動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思維,設計的深度更加細致入微,設計的維度更加包容廣闊,運用的手法不限于行業本身,多方考慮,從而實現真正的綠色人居形態。
結語:
本文主要是對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科學有效的探討。進入新世紀后,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趨勢。但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運用到建筑當中也是比較新穎與創新的方式,所以就出現了生態建筑這種理念,將生態建筑理論有機融合到住宅建筑設計中是從生態學的思想出發,既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也能夠保護到自然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微,住宅建筑設計中風格的多樣化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13):101+104.
[2]于坤.從“以人為本”到“綠色生態”的住宅設計理念[J].住宅與房地產,2020(12):46+83.
[3]方寶.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與植物配置探討[J].南方農機,2020,51(07):256.
[4]陳霞.淺析屋頂花園對城市局部生態改善的優勢[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04):129-130.
[5]羅彩豐.住宅小區規劃與建設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