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互聯網已經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對人們的行為意識產生重要影響。而傳統的職工食堂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應進一步優化職工食堂管理措施,推行職工食堂管理改革,才能與時俱進,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職工食堂;自主經營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193
1 當前管理形式
1.1 自主經營管理形式
自主經營管理形式也就是福利型食堂,由企業投資,進行改造與裝修食堂,購買各類設施;食堂工作者也是企業聘用的員工,會為其發放工資與相應的福利;給予企業職工每人每月一定的生活補助餐費,以飯卡、飯票的形式在職工食堂內用餐、消費,也可以在食堂內購買相應的食物。[1]此種形式因食堂運行成本全部都由企業自行承擔,管理者并不以營利為目的,根本目標就是做好服務,提高職工對食堂的滿意度。但是自主經營管理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企業對職工食堂福利性資金投入量較低時,就會對職工食堂的飯菜質量、就餐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1.2 對外租賃承包形式
對外租賃承包形式也就是經營性食堂,企業向外發包,把職工食堂整體以租賃或者分割的形式,承包給個人,經營管理者自己全權負責食堂改造、設備采購、裝修等工作,并向企業交付一定的租金、管理費用、水電費用等。對外租賃承包形式把職工食堂推向市場,企業可以減少對職工食堂的投入,每月還能定期收到外包租金,增加企業的營業外收入。但是因職工食堂的經營權屬于承包者個人,企業不能對其干預過多,造成部分意見或建議不能貫徹落實,導致企業對職工食堂的監管處于被動狀態。
1.3 服務經營形式
部分單位職工食堂位于街面上或者社區中,不但可以為企業職工提供就餐服務,還可對外進行經營。通常在對內經營時,只運用成本價供應方式,對外經營時需要將價格增加30%~40%,因此產生的盈利所得費用不僅可以用作改造食堂環境、購買所需設備的經費,也可作為獎勵食堂工作人員的獎金。服務經營形式不但為職工提供服務,還可進一步發揮人力與資源的優勢作用,達到良好的經營效果。然而因服務性收益與經營性收入無法有效區分,容易造成資金分配混亂。
2 管理優化
2.1 構建績效管理體系
在互聯網時代下,進一步推動職工食堂管理模式的創新與變革,為此職工食堂應該盡量挑選經驗豐富、技巧嫻熟的工作者,確保職工食堂的服務效果。同時,在職工食堂內積極構建績效考核指標,重視對工作者的日常監管,運用激勵措施,對職工食堂工作者實施正向激勵,適當發放一定的經濟補貼,有效調動食堂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職工食堂還需引用競爭機制,對于未達到相關要求標準的工作者給予適當懲處,激發工作者競爭意識,提高工作者的服務能力。
2.2 互聯網背景下,重視職能管理效果
在職工食堂管理改革過程中,要重視管理職能的系統化。運用互聯網技術,向職工食堂的餐飲工作者傳播與講解衛生防疫知識,提高工作者的衛生意識。同時,重視食品原材料采購環節,職工食堂采購的食品需要通過有關部門的檢驗與抽查,聘請專門人士負責相應的采購與驗收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職工食堂也可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智能IC卡管理技術,通過簡單、有效的處理方式,進一步優化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提高職工食堂信息化建設水平,使職工食堂工作流程簡單、高效,改善職工食堂服務效果,促進職工食堂長足發展。
2.3 重視食堂質量管理
互聯網時代,職工食堂應更加重視質量管理環節,積極構建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質量管理機制,堅持工作有目標、行為有規范、實施有流程、質量有標準的基本原則,根據職工食堂的實際特征,對食品質量、菜色品種、服務模式、飲食衛生等方面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促進職工食堂服務能力的提升。進一步監管職工食堂工作環節,對采購環節、存儲環節、加工環節等展開質量管理,構建質量檢查工作簿,組織職工食堂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質量自檢、相互抽檢等活動,促進職工食堂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3 改革創新
3.1 有效處理兩個效益
在互聯網時代下,職工食堂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應該更加重視職工食堂管理改革。職工食堂應合理引用競爭機制,運用承包經營形式,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企業職工日益增長的就餐需求,優化職工食堂的服務意識,推動配餐、就餐方式變革,實施營養均衡、價格合理的配餐模式。另外,受互聯網時代的影響,職工食堂也要重視社會效益,職工食堂不同于一般餐飲企業,社會上的餐飲企業主要以營利為目標,然而職工食堂的服務對象是企業職工,企業職工是工薪階層,需要“價格公道、方便快捷”的就餐。
3.2 制定實際改革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下,基于職工食堂幾種經營管理形式,根據企業實際狀況,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與管理措施,例如選取怎樣的改革經營方式、改革建設目標、單位政策扶持項目、單位經濟投入水平等內容。堅持以職工為本的基礎原則,彰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職工食堂管理模式的多樣性。現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職工食堂怎樣在有限的空間內,有效運用僅有的資源條件,強化工作水平,保障職工的食品衛生安全,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就餐環境、營養均衡的飲食是十分必要的。
3.3 重視食品衛生監管
職工食堂的主要消費者即職工,只有讓職工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才能帶動企業長足穩定發展。在較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個體經營者在承包期限內主要考慮盈虧問題,然而食堂的穩定性、職工的個人利益,歸根結底關乎企業發展,與承包者并無太大關系。為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應該重視食品衛生監管,運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手段,組織不同人員代表,構成職工食堂監管小組,對職工食堂的衛生安全、價格、菜品種類、食品質量等多方面展開動態監管,并制定健全的職工食堂管理考核體系,構建信息化考核系統,日常管理考核全部由企業后勤保障部門依據考核體系實施,提高日常管理考核工作效率。對于考核中存在違規行為,應根據相應條款進行懲處,并以書面的方式告知食堂管理者進行及時整改,確保職工食堂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征。
參考文獻:
[1] 龐道亮.煤礦企業職工食堂的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3(12):20,27.
[2] 王中秋,趙恩平.北京化工大學餐飲管理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1):13-15.
[3] 程子剛.探索科研單位食堂改革創新思路, 建立新型后勤保障體系[J].經營管理者,2017(15):121.
[作者簡介]趙雁(1975—),女,漢族,本科,副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