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犇
教師成長=經歷+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發展價值。教學的有效性內在地包含了備課的有效性、上課的有效性、聽課的有效性。并以上課的有效性為核心,即備課是為上課服務的,是實現上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聽課是圍繞上課展開,同時又能促進上課的有效。很多人會認為備課、上課、聽課是老師的“家常便飯”,但就像人們總是不斷地改善家常便飯,使之營養豐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樣,對待這四個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斷地改進反思,使之更有效更充滿生命活力。
備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環節。
一、鉆研教材
教材是教師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載體,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也是政策性很強的課程資源。如果把課程標準比作圓心,那么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徑,無論圓有多大,都離不開圓心這個核心元素,教師通過解讀教材來理解課程標準,同時用自己領會的課程標準精神來駕馭教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第一,必須重視其他課程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使教科書與其他課程資源相互補充、相互整合、取長補短。第二,在使用教材上,要堅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使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真正成為新課程教材的創生者、開發者、體驗者、實踐者,成為教育教學的決策者。
二、了解學生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備課時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和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愿望,把教學定位在“最近發展區”,同時要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結合起來,使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
上課:上課是最復雜,也是最核心的環節。課堂直接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關乎孩子的美好未來。如果一堂堂課都有效益、充滿生命活力,那么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孩子的未來就越美好,所以,教師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益、追求課堂教學的生命價值,就像追求幸福生活一樣,應孜孜不倦,沒有止境。
三、情境創設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人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人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要素,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習亦如此。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注重通過創設情境來吸引學生,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供認知背景和停靠點,促進學生理解和思維。但是,情境創設中也存在形式化和喧賓奪主等誤區和問題,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我們要從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高度,創設體現學科特點和兒童年齡特征的既簡潔有效又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
四、課堂調控
課堂教學變化不定,它呈現的生成性、開放性以及不確定性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教育“技巧”,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這種“教育的技巧”主要指教師的課堂調控技能,即教師對教學進行狀態的一種靈敏而強烈的感覺、感受和感知能力,并做出迅速、準確的反應,從而使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種和諧、民主的氣氛中得到同步發展。馬卡連科把它稱之為一種“品質”,“有了這種品質,教師才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時此地的情況和特點,從而找到適當手段”。課堂調控的技能,就像放風箏,風箏該飛的時候,線就順著松一松;風箏該收的時候,線就順著緊一緊,收放有憑、收放自如,風箏才能飛得穩、飛得高、飛得遠、飛得精彩。
聽課:先仿照,再創造。聽課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必修課。聽課如同閱讀一本活動的教育教學書。教師的成熟是隨著“聽課”的增加而遞進的,教師的成長是隨“課相”的豐富而促成的。
1.一聽。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學生的發言。課堂教學活動多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傳遞信息的。因而要聽教師的語言是否科學準確、言簡意明;是否生動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勵性;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否到位以及課堂隨機應變的藝術等。通過聽學生的發言甄別教師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智慧的生成。
2.二記。關于聽課中的“記”,應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概括說一要記教學環節或課堂程序;二要記教師教學中的亮點,如富有激勵啟發的語言、學生活動的有效組織等;三記學生中的閃光點,如學生的奇思妙想、質疑發現和對“權威”的挑戰等;聽課過程中對授課教師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語言的特點、教學思想的體現等的思考都應及時旁批旁記。
3.三全面反思。課后,我會把聽課筆記與備課筆記(思考)進行對照,與自己專業儲備進行對照,找尋執教者教學安排、教學活動、教學智慧等背后的理論依據、思想觀念;剖析其優劣得失成敗,優者得者成者借鑒之、劣者失者敗者避免之,所得就可觀了。即使是一聽一得、甚至幾聽一得,都彌足珍貴,就像散落在你專業成長路上的顆顆“珍珠”,你稍一用心就能串成精美的“項鏈”讓你熠熠生輝。也只有這樣,“他山之石”才“可攻玉他人的經驗和教訓才會轉化為你的素質和智慧。
總之,不管是哪類聽課,都要做到認真傾聽、善于傾聽、學會傾聽(包括看),只有聽到位,課后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對自己才有所啟迪、有所促進。聽課的意義在于“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在對許許多多的課堂細節的批判和借鑒中,汲取教育的真元之氣,吸納異質與新機,塑造屬于自己的育人風格和才智,提升課堂教學魅力。
教師專業成長無止境……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是多元的。教師自身的修煉則是一種最具活力的內生源泉。作為教師,要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創新,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