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
東洲區“廁所革命”已連續開展7年,并且按照十四五農村環境整治規劃,未來5年,改廁工作繼續成為農村環境整治的重點。在過去幾年中,東洲區已經開展農村戶廁改造4000座,數量居撫順市城區之首。筆者根據近年工作經驗,對東洲區的改廁運維體系建設工作提出建議。
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組織轄區各村、社區因村施策,建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長效管護機制,要努力做到“五有”:有制度,要明確具體實施辦法和責任人;有標準,要明確維修、抽取、轉運、處理的具體要求;有隊伍,配備精干高效、責任心強的管護人員;有經費,保障日常管護工作的開展;有督查,通過多種途徑推動管護機制的落實。通過以上做好廁所維護、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初步建立“管、收、用并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護機制。
2.1 正確使用衛生潔具
運維機制中應明確改廁戶在維修中責任與義務,包括正確使用方法、負責維護的部位及要求。在改廁完成后,要結合實際,發放和張貼簡單易懂的廁所使用“明白紙”,同步告知農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中,不混合洗衣、洗澡污水,達到糞污無害化的目的。
2.2 做好廁具售后服務
在招標采購改廁產品時,明確產品及配件的質保期和質保范圍,質保期質保范圍內出現的問題由中標企業進行維修;鼓勵中標企業在當地設置售后服務機構,配件維護工具和廁具零部件,公開服務電話,低價有償服務,切實解決群眾后顧之憂。在產品、工程質保期質保范圍內出現的問題,維修費用由供貨企業或施工單位承擔,超出質保期質保范圍或人為損壞的,維修費用由農戶承擔。
2.3 建立清運服務體系
各鄉鎮要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建立覆蓋全部改廁材莊的糞液糞渣清運服務體系。根據轄區內改廁村莊數量、服務人口,運輸距離等因素,以鄉鎮或村為單位,分片區成立農廁服務組織,開展定期清運服務。各鄉鎮可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與當地有機農作物種植、苗木培育、林果種植、家庭農場等規模化種植業戶合作,進行糞液清運。也可委托現有環衛一體化服務企業或者衛生廁所維修服務單位負責糞液收集、運輸、處理。無法實現由社會化服務單位開展清運服務的,各鄉鎮要探索成立專門的服務機構、配置清運設備,負責廁所糞液的清運工作。應明確清掏主體、組織形式,確定資金來源、人員配置、設備投入、清掏次數、收費情況、糞污轉運、糞污處理及去向等。鼓勵和支持農戶參與自行清掏模式,配置小型抽液設備,應明確清掏注意事項、清掏方式、設備、糞污無害化程度及去向。
2.4 糞污處置及利用
建立利用處理制度,回收的糞渣糞液要作為有機肥料優先用于農業生產,嚴禁隨便傾倒,避免造成新的環境污染。暫不具備利用條件的,可自行交托污水處理廠接納處理。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綜合利用模式和技術,進行無害化處理后統一組織還田利用,或者組織有機肥料生產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接納糞液糞渣,進行有機肥料生產利用。對達到無害化要求的糞污,農戶可自行清掏,進行資源化利用,自用于農業生產;或者由當地規模化種植企業(戶)、農業合作社或者新型農業經營組織收集轉運,資源化利用與農業生產。個別未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糞污,應進行堆漚處理,達到無害化要求,可資源化利用,或者轉運至糞污收集點統一處理。有污水處理設施和靠近污水收集管網的鎮村,可將化糞池污水結合生活污水并入城鎮污水管網,進行無害化處理。
2.5 建設信息管理系統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改廁工作的信息管理,積極做好改廁數據管理系統試點工作,對農戶基本情況、聯系方式、改廁時間、類型、糞污抽取次數等信息完整錄入,方便對后期運維采取信息化管理和查詢。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按照“政府補助引導、集體和社會資助、群眾自籌相結合”的原則,統籌使用省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獎代補資金、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資金,對各鄉鎮農村戶廁運維體系建設給予補助。本資金適用范圍應用于購置吸糞車、儲糞池建設等糞污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的設施設備,及戶廁問題整改及后期管護能力提升等方面(建議參照農機購置補貼目錄購置相關設備)。不得用于給農戶配置戶用吸污泵及人員工資等與運維體系建設無關的支出。建立財政補貼與農戶付費合理分攤機制,綜合考慮農民群眾意愿等因素合理確定付費標準。積極爭取融入鄉村振興重大項目資金支持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