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杏芝
【摘要】閱讀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新課改后要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圍繞教材的本文開展閱讀教學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題,本文為此提出群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加強教材文本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拓展教學的內容,滿足學生的需求,十分適用于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群閱讀? ?高中語文?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76-01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對于這一問題的探究對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不重視語文閱讀,以及教師教學手段單一等都是限制當前閱讀教學的重要因素。為此本文提出通過群閱讀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希望能夠幫助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群閱讀的改變
(一)群閱讀與單篇閱讀的區別
通過對于群閱讀和單篇閱讀的概念進行區分,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入了解群閱讀的內涵:
在表達方面。單篇閱讀習慣于結合教材中的一個例子、單篇文章來闡述某種概念或者藝術特點,群文閱讀則立足于多篇文本,學生們在差異文本的沖擊下,自發地去比較發現探索文本的表達特色和規律。
在閱讀策略方面,單篇閱讀也能夠教一些實用的閱讀策略,比如說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提取和篩選信息、推論、記憶、創造等。群文閱讀所選擇的文本是更為真實的閱讀材料,多文本能夠形成復雜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指向多維度的文本構,從而培養學生閱讀復雜情境文本的能力。
(二)群文閱讀的意義
1.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彌補高中語文教材編撰的不足。語文的教學中需要重視人文性教育,但是從當前的教材內容,受制于篇幅,高中語文課文內容還比較單調。許多教學內容都較為孤立,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學生讀后往往不知所云,子路是誰?曾皙是誰?為什么這樣一群人的談話能被當成高中的課文,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尋求語文教學方法的突破,而本論文所研究的群文閱讀教學法正是有效方法之一。
2.掌握閱讀技能有利于發展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是聽說讀寫等能力,學生沒有掌握閱讀技能,閱讀過程中難以實現有效的輸入,更加難以進行精彩的表達。高中文本的文言文、散文、詩歌等探究較為困難。學生需要通過群文閱讀方法,通過比較和總結,掌握閱讀技巧,把握各類文體的語言結構,有利于增強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閱讀面較窄、缺乏審美能力,這都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下文對這些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分析。
學生閱讀內容單一。從閱讀教學的內容來看,學生的閱讀材料僅來源于教材,無法進一步開拓語文的素材,學生長期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下,只能通過做閱讀試題來鍛煉閱讀能力,閱讀的興趣無法得到滿足,極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不僅無法體現閱讀價值,進一步導致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難題提升。
教學模式固化。一直以來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模式化的教學方法,通過肢解和架空的方式導致作品美感降低,教學過程中過于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過于注重對于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使用套話和標準化的模式來解答試題。
三、群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應用
(一)感知文字,增加理解
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的單篇閱讀相比更為的系統化,教師需要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課本有更加深入分析和理解,從而形成一套具有邏輯性的教學體系。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遵循教師的引導,來感受教材文本中的語言文字美,然后教導學生基于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文章的內容。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標記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來理解文章的內容,比如掌握其表達方式。例如《故都的秋》教學,教師對于文章的第一、二段開展分析,結果示例如下:(1)運用了對比、襯托的的修飾手法。并在語句下面標記。(2)分析句子: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突出了北國之秋:清、靜、悲涼。(3)分析句子: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突出了南國之秋:慢、潤、淡。(4)總結:以“南”襯“北”,以南國之秋的“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濃”,表達了對故都之秋的眷戀向往之情。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分析現代文《荷塘月色》、《我與地壇》,同時對比古代散文《赤壁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增強文字的理解。
(二)品味段落,實現以點帶面
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閱讀和積累。因此群閱讀教學中,核心依舊是讀,學生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來增長知識提升閱讀技能,教師只是對于學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記錄文本內容。比如在教學完《祝福》后,部分學生仍然對于對祥林嫂去世時的場景記憶深刻,同時對于魯迅先生犀利的語言風格感興趣。此時教師可以拓展教學的內容,比如根據學生以前學過的《孔乙己》、《故鄉》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介紹《彷徨》等作品,為學生進行一次深刻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感。
結論
閱讀能力學生基本素養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已經開始重視閱讀教學,但是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本文基于“群閱讀”理論提出了相應教學建議,有利于促進學生提高閱讀效果,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快樂。
【參考文獻】
[1]潘利桃.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融入高中群文閱讀的策略實踐探討[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8, 000(009):888.
[2]丁浩群.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探究[J]. 高考:綜合版, 2013(第1期):47.
[3]茹清平. 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J]. 中學語文教學, 2020, 000(0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