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冉
【摘要】在新視角下教育部門要大力倡導家校共育模式,意圖培養學生的優質習慣,讓學生在家庭與學校中獲取成長。教育部門要認識到家校共育模式實施的意義和重要性,通過不同角度宣講此思想模式,增進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增進學生與家長和教師的互動。通過家校共育思想模式塑造學生的優秀習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有助于助力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以家校共育思想模式創建優秀的氛圍,讓學生能夠提升認知,讓家長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更具方法。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家校共育思想,培養學生優秀學習習慣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家校共育? 學生? ?良好習慣? ?培養?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79-01
前言:在日常知識引導和教學中實施家校共育思想模式,有助于為學生創建家庭與學校同步式的引導環境,讓學生在優秀環境中完成生活和學習,能夠有效凈化學生心靈,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家校共育思想模式的實施中應重視不同模式的構建,增強家庭、學校之間的凝聚力,以不同方式宣講家校共育模式思想,增強家長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有效通過家校共育模式讓家庭與學校之間做到有效溝通,彼此之間增進了解,也會實現精準教學和家長的有效管理。
一、增進家校交流,培養學生的優秀習慣
交流是互相了解的前提。在家校共育模式實施和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理溝通和聯系,創建有效的溝通平臺,讓學校了解家長對教學的期許和對學生的要求,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基本教學方向和教學動向,通過彼此之間的有效交流,增強信任程度,增強了解程度,有助于學校各項教學活動的合理召開,有助于家庭管理引導方案的正確實施,會落實先進思想,促進學生發展。
例如:在日常教學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習習慣中,家長和學校要做到有效的溝通,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不同模式,讓微信群和QQ群成為家長、學校與教師相互了解的平臺。班主任教師可以在班級群中傳播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態,不同學生的動向、以及班級內各項教學內容和教學基本方向,讓家長增強對班級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了解。家長也可以將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推送給教師,彼此之間互通消息。此外,可以建立相應的網頁,以網頁傳播學校中的基本教學方向和動態、以及各項活動召開的過程,通過有效的指引讓家長與教師有效交流,通過合理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進步,讓學生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
二、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實踐活動的開展會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和在生活中的積極思考,讓學生形成完善的思維脈絡。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中教師通過實踐活動的組織召開,讓家長了解家校共育模式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家長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和家長支持家校共育的實踐活動召開,通過實踐探索模式增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增強家長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誼,會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為塑造學生的習慣奠定基礎。
例如:學校可以組織以親情為題材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傳播以親情為題材的思想,通過親情題材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形成情感,主動在家庭中與家長進行交流,深化彼此之間的情感意識。隨后,學校召開家長活動日,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方向、了解教師的基本指引方向。在家庭中做到與學校同步的指引模式,在培養學生學會節約和愛護環境的習慣時,家庭中要讓學生參與日常的打掃活動,家庭中要指引學生的節約思想,學校中也要同步指引學生對班級衛生做出貢獻,同時對班級中的不同物品做到節約,節約粉筆、節約不同的紙張、節約資源、節約水,讓學生養成優質習慣。
三、設置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家校共育模式思想的傳播和實施需要一定的環境基礎。因此,在日常的學校指引和家庭指引中可以以情境模式、情境活動的設置傳播家校共育思想。家庭與學校同步完成不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家庭中和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養成優質習慣,有助于學生先進思想意識的塑造,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通過不同模式活動的召開,讓學生養成優秀思維意識,能夠促進學生成長,讓優質習慣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
例如:學校在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習慣中,可以創建校園文化的情境,以文化的傳播基礎活動奠定學生的學習素養,課堂內可以傳播不同的文化知識內容,校園中可以張貼“文化校園,伴我成長”的條幅。在校園中張貼不同的傳統文化內容、不同的傳統節日、不同的中華傳統經典節目,通過文化思想文化禮儀環境的塑造,讓學生受到環境的熏陶、凈化心靈。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也要同步傳播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禮儀內容,學生在家庭中要善于完成課外知識學習,家長要指引學生學會文明禮儀,也要尊重家中的長輩,要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不同禮儀。家庭指引和校園指引同步的方式,讓學生綜合提升了學習素養。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時期學校日常教學和家庭管理過程中,積極倡導家校共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優秀的環節基礎,讓學生在家庭與學校中實現目標得到同步指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優質習慣,讓學生在習慣的驅使中獲取成長,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的進步。在二者之間的交流中以家校共育模式讓學生與家長同步進步,讓學校與家庭互通有無、互相彌補不足,能夠有需要創建優秀環境基礎,為學生塑造優秀的環境氛圍,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確心理形成,會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全面培養。
本文系邢臺市任澤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家校共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019)最終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靜.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新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01):82-84.
[2]周曉梅.家校溝通的力量——小學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J].家長,2019(31):104-105.
[3]邱琳娜.“互聯網+”時代小學家校共育的探索與實踐[J].幸福家庭,2019(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