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瓊
【摘要】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學校進行了一場規模龐大的線上教學實驗。“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進度,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對于歷史學科而言,筆者認為,應當重構歷史教育教學的組織方式、知識內容與價值體系,更加注重過往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史實教育過渡到學生歷史素養提升,發揮史學育人的功能。
【關鍵詞】歷史教育改革? ?歷史教育重構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120-01
我國新課改后的教育大綱明確規定,歷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因此,歷史教育在塑造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和開發他們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特殊的2020上半年全國1700余萬大中小學教師面向2.8億學生開展了一場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雖然“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線上教育模式為中國特色的復學復課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對于歷史學這樣以史實和文字為主的學科,如何創新教學模式?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什么樣的使命?這些疑問都成為了教師、學生、家長無法跨越的難題。
一、歷史課程教學反思
我國自古有“治史”“讀史”的傳統,但我們現行的中學歷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如中學歷史教材概念多、結論多,以傳授歷史知識,特別是以政治教育為主,敘述形式呆板;以老師講述、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配合書寫及背誦作業,歷史知識只是學生獲取分數的必要條件,缺少反思和興趣引導,沒有促進學生實現自我提升。
有幸的是,歷史學科的教育者們已經反思到這種過度規訓教育訓練的弊端與危害,希望能夠擺脫工業時代功利主義、效率主義教育價值取向,轉向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發展;更希望歷史教育不僅限于規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歷史書本教育和千篇一律的歷史知識傳授,而關注到自古以來,在社會和文明發展進程中,人類生存、發展與幸福,在分數與試卷之外,在史實串講中,推進學生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情感教育。
二、歷史教學變革
2020年上半年,在線教育臨危受命,客觀上刺激了教育創新和變革。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們在課前將書本知識通過視頻、音頻等多種展示方式,讓學生自由選擇時間預習、掌握基本史實,再通過在線串講,讓學生掌握課標要求的歷史脈絡及中心史學觀點。與以往歷史課程中教師單方面傳授相比,增添了啟發與引導的元素,刺激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在教育內容上,相對于高居象牙塔、聚焦于學科知識的傳統歷史教育,更多教育者們已經重新意識到,高居首位的知識,應是能夠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能夠讓學生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的知識。這就要求歷史教育更多聯系到現實生活,通過現實趣味性增強學生記憶。如講古代科舉制的創建和發展知識時,讓學生聯想到班級日常選舉,或中考、高考選拔制度,評判不同方法的優缺點,以便更深刻的理解科舉制在歷史社會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目的上,正如雅克·德洛爾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區別于傳統面向考試的知識技能,這四大支柱在未來的歷史教學活動中顯得尤為緊急和重要。這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教育對學生的啟發作用:“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三、歷史教學使命與價值
如前文所述,歷史教育要加入更多能力培養的內容。歷史教育的重心應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內容;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靈感的啟發者和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的激發者,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顧問”角色。通過改進線上教學方式,借助不斷發展的技術手段,例如5G、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讓學生在多種情景和自由學習中,感受知識多形態的歷史表現方式,在創新與體驗中完成歷史學習任務,達到歷史學習目標。
如基辛格所說:“世界不會是之前的樣子了。”隨著社會發展與教育理念革新,要讓歷史教育回歸生活,重構歷史教育內容、重構歷史教育形態。這是歷史教育發展的難逢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廣大教師更要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讓歷史深入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導學生“以史為鏡”,發揮史學育人的功能,提升學生歷史素養,引領學生個性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建:《中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研究》,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2]胡志剛:《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3]楊德軍:《實施素質教育,改革中學歷史教學》,《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第24期
[4]王維克:《高校歷史教育改革中的深層思考》,《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01期
[5]張愛芹:《素質教育改革下歷史教育的優勢、困惑及應對發展的設想》,《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年第10期
[6]熊艷:《當前高師歷史教育改革目標與定位的思考》,《知識窗(教師版)》2010年第01期
[7]程方平:《學生的合理發展仍需要學校教育不斷改善——“后疫情時代”對學校教育的反思》,《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0年04期
[8]朱家華、伊麗莎:《疫情背景下直播教學的省思與啟示》,《新課程評論》 2020年Z1期
[9]劉文娜:《抗疫教育挑戰對未來教育的啟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0年Z2期
[10]黃勇、楊清德:《“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思考與實施》,《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