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平
【摘 要】該校在幸福快樂理念下,營造幸福快樂教育的文化氛圍,建設樂為人師的教師文化,建設幸福快樂成長的種子文化,構建體驗式互動式幸福德育模式,創建“教師幸福工作,學生快樂學習”的校園審美文化建設。
【關鍵詞】幸福快樂;校園文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 30-0071-02
白銀市會寧縣實驗中學是一所九年制學校,學校在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成績的同時,更把教師幸福的工作和學生快樂的學習作為第一要務。下面就學校在創建“教師幸福工作,學生快樂學習”的校園審美文化建設舉措方面給予詳談。
一、文化立校,營造幸福快樂教育的文化氛圍
學校主要由滋樹樓、啟智樓、博學館三區組成,三區相對獨立,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校園處處充滿了潤物細無聲的幸福教育意味,引領師生健康和諧發展,幸福快樂成長。以教學為主的滋樹樓一樓在文化建設上以幸福為主題,呈現教師風采,讓教師爭做幸福的教師,展示學生快樂生活瞬間,讓學生爭做幸福的學生;二樓以行為習慣為主題,通過主題內容讓學生時刻自查自己的日常行為規范和文明禮儀,讓教師自糾自身的言傳身教,共同營造良好的行為氛圍;三樓以崇尚美為主題,就是要引導師生崇尚純真、追求品質、尊重個性。在這樣的整體氛圍環境下,讓學生有家的歸屬感。
二、人文關懷,建設樂為人師的教師文化
(一)校園溫馨有活力
每年舉辦的主題新年聯歡會、教師節拓展訓練、冬至包餃子比賽等,在輕松的氛圍中,激發教師間相互協作力,凝聚教師間的相互合作力,彰顯教師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生活方式的同時,影響學生的團結、拼搏、快樂、奮進的陽光心態。
(二)方向明確有追求
學校積極倡導“樂為人師的職業道德”。組織廣大教職員工開展“個人專業成長三年規劃”大討論,廣泛研討制定《實驗中學學校章程》《實驗中學教師績效考核》《實驗中學教師競聘上崗實施辦法》。通過這些舉措,為廣大教師精心教書、潛心育人、樂為人師更加堅定了信念和方向。
(三)專業成長有動力
以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把新教師培訓匯報課作為檢驗新教師課堂教學基本功,中級教師提升課以解決發展瓶頸期所面臨的個人提升和理念轉變問題,高級教師示范課用于發揮示范引領和以老帶新等方面的作用。
三、立足課改,建設幸福快樂成長的種子文化
(一)夯實課程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課程是學校實施教育活動最基本、最有效的載體,是我校實施“幸福教育”的靈魂,也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實驗中學以國家課程為根本,從校本課程建設、實踐基地開發、社團活動等方面人手,建設適合本校的課程,分別開設舞蹈類、繪畫書法類、樂器類、電腦制作類、聲樂類五大類選修課,包括13門具體課程。
(二)注重課堂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的多元評價
師生成長并快樂的課堂,才是幸福課堂。為此,我們制訂了切實有效且便于操作的《幸福課堂評價標準》,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幸福快樂教育理念,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學校通過設有:禮儀之星、學習之星、健康之星等評價,讓更多的學生受到表彰,讓其品味成長的幸福、學習帶來的快樂。
四、根植德育,構建體驗式互動式幸福德育模式
(一)開發主題課程,讓德育課程化、制度化
該校以主題教育促德育滲透,在一年的每個月安排一個主題,主要滲透安全、愛國、法治、國防、遵紀守法、民族團結、公民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誠實守信、社會實踐等教育主題的活動,以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開發儀式課程,讓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
通過創設校園意識情境,讓學生在看似很平常的儀式中受到教育。如九年級學生畢業典禮儀式,以教師、家長、學生共同走紅地毯的形式,讓學生對三年來的校園生活回顧、家長深情寄托、教師感受幸福,通過學生向學校贈送紀念品,讓自己的足跡永遠留在母校。
(三)開發基地課程,讓學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學校依托地域優勢,利用會師勝利景園、會師園、大墩梁烈士公墓等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利用會寧小雜糧生產基長、洋芋淀粉長等為社會實踐考察基地;還讓學生走進田間,實地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展開社會調查。
(四)開展節慶課程,增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如元旦迎新包餃子、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清明節到烈士公墓,緬懷革命先烈、開展革命傳統紅色教育;重陽節到敬老院開展“我為老人做一件事”;國慶節開展家長和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向國旗敬禮”主題升旗儀式。
(五)開展藝體特色課程,培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理想沃土幸福因生命而產生,生命因幸福而延續,藝體和科技創新是幸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節讓學生把每天鍛煉一小時落到實處,科技節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積極動手、集思廣益、集體創造,給學生提供了更廣、更多的學習平臺,滿足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
五、結語
在這個開放、創新的時代,實驗中學的幸福快樂教育理念,追求的是知識教學與道德教育的整合、課內與課外的融合、校內與校外教育的結合,以互相借勢,彼此促進,形成能導航學生幸福快樂人生的教育合力。
注: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學校園審美文化環境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號:BY[2019]G455)項目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學.實施幸福教育,引領幸福人生[J].天津教育(上半月),2019(01).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