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隨著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高職院校僅僅培養高技能高應用型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當前社會,對于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一個人能力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支持,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水平直接受到所處學習環境的影響,本文將從學習環境視角出發,探討如何更好的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指人們在繼承前人的知識、經驗等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新見解、新方法、新技術理論等,并應用于實踐的一種能力。創新能力的核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1.強烈的創新意識;2.敏銳的觀察力;3.豐富的想象力;4.頑強的意志力;5.利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
學習環境是指對學生個體成長與發展產生影響的全部外部因素。關于學習環境的構成,李才俊在其編著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新探》一書中從宏觀層面指出,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環境主要包括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學術環境、教育環境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學校教育環境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處于主導地位。袁培在其碩士論文《校園環境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影響》中進一步對學校教育環境進行分析,認為校園環境主要包括校園物質環境、文化環境、人際環境。本文中,筆者認為學習環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校園資源環境、校園文化氛圍、校園人際關系、學業管理制度等。
一個人創新能力的發展與其身處的學習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習環境既可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可能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學習環境在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校園資源環境是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保障,學校創設良好的硬件資源設施,比如創新孵化基地、學生活動中心等,可以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實踐場所。依托各類實踐場地搭建實踐活動平臺,例如面向學生群體開設不同層次的創新相關課程;舉辦講座、沙龍;組織科技創新大賽等,這都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創新技能,進而提升創新能力。
校園文化氛圍能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指導作用。通過加強創新相關宣傳與教育,濃郁創新氛圍,組織創新類專家講座,開展新苗計劃、科技創新大賽等,讓學生在創新實踐活動中喚醒創新意識,提升創新技能。同時,實踐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良好的校園氛圍能夠給學生信心和勇氣,進而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
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是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情況保障,它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第一,融洽的人際關系能讓人產生安全感,在創新實踐活動中產生積極的、正向的情感體驗,這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主觀積能動性,進而推進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第二,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會產生思維碰撞,進而迸發靈感,指導人們更好的開展實踐活動,進而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
堅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學業管理制度,能有效引導學生強化創新動機,激勵創新行為,有效促進創新教育質量的提升。其影響具體表現為:靈活的學業管理制度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例如,符合相應條件可以申請轉專業,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能夠為創新行為的產生提供更多的可能。二是多元的學業評價激勵制度具有引導作用。學校實行多元的學業評價,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激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校園資源環境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保障,加強校園資源建設,有助于為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創造機會與平臺。首先,加強學校內部資源建設,建設創新孵化基地,搭建創新實踐平臺。為學生參與創新活動提供更多可能。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建有科創園等作為學生創新孵化基地,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場所和平臺。第二,拓展學校資源,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具備教育主體雙重性、培養場地雙重性等特點,可以有效推動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融合,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建設“以學生為本”的創新學習活動中心,開設創新相關課程和人文類課程。可以有效幫助高職學生優化知識結構,同時,依托創新活動平臺,開展針對性系統性培訓學習,能夠有效訓練大學生創新思維,并指導學生更好地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思維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學校具有濃郁的創新氛圍,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推動和促進作用。高校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構建對話課堂,并拓展基于學生創新的第二課堂活動。例如,學校開設雛鷹班、飛鷹班、雄鷹班等創新班,開展系列創新課程,并組織豐富的創新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另外,建立各類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工作小組,對學生開展分層次、分類型的指導,并在經費和活動場地方面提供有力保障。通過營造創新氛圍,弘揚創新精神,助力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創設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能讓人在創新實踐活動中產生積極的、正向的情感體驗,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因此,學校可以通過搭建豐富多樣的創新平臺,并配對相應的管理人員,例如,推行導師制,針對性培養和指導,創設具有和諧人際氛圍的平臺載體,進而提升創新實踐活動的效果。
一個高校它所實行的學業管理制度對于學生的培養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如果要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就需要學校學業管理制度的支持。首先,放寬轉專業條件,增加轉專業的成功率。面向不喜歡當前專業,又符合轉專業條件的同學,鼓勵其轉專業進行學習,這有助于增加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認同感,學生可以更好地夯實專業基礎知識,活躍創新思維。其次,建設多元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創新行為。學校的評價制度能夠激勵和強化學生的行為,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激勵制度,對于學生的創新行為給予肯定,對于學生的創新成果予以獎勵等等,比如對于取得突出創新成功的同學,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這都一定程度上可以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強化學生的創新動機,進而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學習環境作為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外部支撐條件,它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過不斷加強和優化學習環境,不斷促進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進而實現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