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悅/內蒙古大學
許多清代續書作者都深受《紅樓夢》的影響,對之如癡如醉,為寶黛愛情而癡迷痛苦,不能釋懷,由此也不能接受寶黛二人之間的悲慘結局,或不贊同其他作者之續書內容和結局:“然余賦性癡愚、多愁善感,每有夸父之迂、杞人之謬。疾雖愈,而于寶、黛之情緣終不能釋然于懷,夫以補天之石而仍有此缺陷耶!”“余不禁故志復萌,戲續數卷以踐前語”①,因此便親自續寫《紅樓夢》,既滿足了自己的內心情感,又迎合了大部分讀者的心理需求,因而受到熱烈追捧。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續書作者是懷著對經典的崇拜和模擬心理去續寫的,如清代秦子忱的《續紅樓夢》。但也有一部分續書作者是帶著功利性去續寫《紅樓夢》的。清代白話小說自《水滸傳》《西游記》等續書出現以后,便出現了《醒世姻緣傳》《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膾炙人口的各類小說,而《紅樓夢》的刊行更是世情小說發展的里程碑,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和轟動,備受讀者歡迎,曹雪芹也由此名聲大噪。而恰好《紅樓夢》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盡管有高鶚的后四十回補,但這后四十回的內容和結局并沒有受到多數續作家的贊同,因此便有不少續作家借此機會大展身手,以滿足廣大讀者心理需求和提高自身名氣為目的,將《紅樓夢》續寫成美滿的大團圓結局,這不僅給出版社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也使得續作家在社會上具有了一定的聲譽,不管聲譽如何,作家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紅樓夢》是適合廣大平民閱讀和欣賞的趣味性小說,因此具有廣闊的社會市場,由于他們是普通群眾,沒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學識,因此他們的閱讀就帶有一種隨意性和主觀性,不像文學家、評論家等等一樣去關注作品的深層內涵,而更傾向于用自己的個體經驗和道德立場去評判和感受書中蘊含的倫理道德、婚姻制度、官場內幕、生活消費等廣大群眾關心的淺層次問題,缺乏公正性和客觀性。廣大讀者在讀完原書之后更多的是一種失落與悲哀感,在心理上就獲得了一種期盼,希望故事中的人物都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因此當有作家準備書寫續書后,他們自身就帶有一種期待,即完美的愛情和成功的事業,這樣的續書結局才能夠被他們接受和喜愛,而續書作家則深知這一點。樂釣《耳食錄》二編卷八記述了一個“紅樓迷”的故事:“晉有讀湯臨川《牡丹亭》死者,近時聞一癡女子以讀《紅樓夢》而死。”此類故事在陳其元的《庸閑齋筆記》卷八、鄒弢的《三借廬筆談》卷四均有記載,甚至社會上有所謂“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的說法,人們爭論林黛玉薛寶釵是非,竟欲拳腳相向②,可想而知,《紅樓夢》的出現在當時引起了多么巨大的社會反響。那么,續書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而大多數續作者熱衷于為林黛玉和賈寶玉安排一個大團圓結局,雖然是在欺騙讀者,但是畢竟滿足了讀者包括續作者自己的接受心理需求。
《紅樓夢》產生于清朝乾隆初期,也正是清王朝由盛轉衰的交替時期。一方面,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對腐朽的封建制度表示懷疑和不滿,而另一方面,從康熙至乾隆,文字獄不在少數。然而,清代的文字獄重點打擊的是漢族知識分子表達民族思想和反清意識的文字及時人觸犯專制權威、干預時政的文字,對于表面上不干涉時政、只涉及風月和男女之情的小說文字則相對寬容,除了禁毀書籍以外,很少牽連到作者本人。于是文人敢于將自己對愛情、事業的愿望寄托于小說之中,因此在續書中,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官員都是為民著想、清廉有為的好官,既能解決民間疾苦,又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賈寶玉等男子也總是能榮登大寶,子孫后代皆在朝為官,甚至還有作家將薛寶釵等女子寫成能文能武的女將軍,這也滿足了部分女性讀者的需求和期待。
明清之際,思想上占統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學,但晚明的李贄卻動搖了這種局面,他提出的各種男女平等、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等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而明清兩代社會風氣又明顯寬松,人們追求新鮮娛樂的刺激性話題,言情、縱欲、享樂之風在民間盛行,文人學士也以談論男女之情為風流時尚,《金瓶梅》《紅樓夢》《醒世姻緣傳》等世情小說的出現給了文人們寫小說的題材和思路,其中又尤以《紅樓夢》最為出名。在這樣充滿言情氣息的社會風氣中,世情小說的發展更為便捷和快速,既能夠不被限制,又能夠迎合底層群眾的精神需求,作家們與其新寫一本,不如在此基礎上續寫,這樣既節省了構思的時間,又能夠改寫結局,滿足廣大讀者的期待。
在程偉元將《紅樓夢》活字排印之前,前八十回本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部分讀者圈里流傳,而程甲本、程乙本相繼印刷出版后,《紅樓夢》的傳播和影響更加廣泛,《后紅樓夢》的作者逍遙子言道:“曹雪芹《紅樓夢》一書,久以膾炙人口,每購抄本一部,須數十金。自鐵嶺高君梓成,一時風行,幾于家置一集③。”清初刊載廣告、加插圖、節縮紙版直至租書業的出現、活字印刷的普及、說書藝人的職業化等等,使得小說得以廣泛傳播,當時無論是士人還是商賈農工,都喜歡讀小說、聽說書,再加上《紅樓夢》一出版便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出版和傳播續書就不再是問題。出版社有了這些續書后,為獲取經濟利益,會大量印刷,而說書人有了這些底本,便可以照續書來講,再加上說書人獨有的動作、語調與懸念,這比讀書要更為生動有趣。對于下層群眾來說,租書或者買書更為實惠,而那些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則更傾向于聽說書。
自中國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志演義》出現之后,緊接著便出現了一大批歷史演義小說;隨著《水滸傳》的傳播,英雄傳奇小說也不斷發展和演變;到了明代末期,《西游記》的出現使得續書現象隨之而來,神魔小說也由此興起;此后清朝出現了《金瓶梅》的不少續書,因為此書本身涉及不少淫穢之事,所以續書內容也大多粗俗鄙陋,一度遭到清朝的禁止。但總體來說,續書思潮已經出現,且在不斷向前發展,但前提是原書一定要有比較廣泛的社會影響,這樣續書才會有社會價值,得到書商、讀者和續作者的青睞。自《金瓶梅》后,世情小說也開始勃興,為以后世情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紅樓夢》最初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而自“程乙本”用木活字印行之后,《紅樓夢》得以廣泛傳播。有了這樣便利的傳播方式,再加上廣大讀者對它的追捧,《紅樓夢》的續書便蜂擁而出,共計約有30多種,或長或短,這些續書“續作者思想庸俗,境界不高,藝術上荒誕不經,十分拙劣,它們與《紅樓夢》相比,真有天壤之別。”但是,這些續書的出現,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紅樓夢》的巨大成就與藝術魅力。
《紅樓夢》清代續書的藝術成就大都不高,所體現的主題思想、文化意蘊、價值準則和道德觀念等與原作也有著不小的區別,但是,對這些續書作系統詳細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1)關于《紅樓夢》的作者是誰,紅學界到現在也沒有定論,曹雪芹究竟是不是《紅樓夢》前80回的作者?后40回是不是高鶚所續補?畸笏叟其人是誰?這些問題都不能得到確切的回答,而這些續書的作者與曹雪芹都是一個時代,他們真正接觸過《紅樓夢》的真實版本,所以研究他們的續作,我們能從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來不斷驗證現有的定論,或者發現新的定論。
(2)續書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多種續書描寫的內容也不一樣。如陳少海的《紅樓復夢》,他的續書不僅涉及到了祝家、賈家、柏家等大家族的廣闊生活,還展示了眾人平定嶺南海盜的場面,豐富了原作的內容,使得讀者得以了解當時更為詳細和廣闊的社會圖景。此外還有《綺樓重夢》小鈺掛帥進剿廣東烏龍黨;《續紅樓夢》寫賈茂赴江西驅蛟救民,后出使暹羅國;《紅樓圓夢》寫鹽梟鬧事,海盜盛行。這些描寫雖然加入了一些想象的成分,甚至有的純為效法神魔筆法,但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關于《紅樓夢》的研究自從清代乾隆年間到現在就一直沒有停止,現代學者對它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提出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紅學之謎仍在增加。雖然清代續書眾多,其中也不乏優秀作品,不過卻很少有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研究續書對原書的接續方式、續接的方式、續作者與作品之間的聯系、文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系、續作者的構思④等問題,也沒有對這些續書進行系統化、分類化的研究。但是,《紅樓夢》續書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在其藝術價值上具有深刻的研究意義,尤其是對于學者解讀《紅樓夢》,然后再結合脂硯齋、畸笏叟等清代讀者的評語,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是值得我們去挖掘的。但事實上,關于《紅樓夢》續書的研究卻少之又少,而這些續書不但有文化娛樂價值,也有其獨特的研究價值,因此,研究這些續書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紅樓夢》,揭開更多紅學史上的未解之謎。
注釋:
①秦子忱.續紅樓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②董國炎.明清小說思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③一粟.紅樓夢書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④張云.《紅樓夢》續書研究述評[J].紅樓夢學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