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思 林 思 周偉川 黃 暢/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1]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努力學習并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了解高職院校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基本情況與存在問題,有助于我們把握他們的思想狀況并提出相應的教育培養對策。
本次調研以“高職院校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實效性研究”為主題,對廣州地區四十所高職院校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涵蓋了學校相關課程的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情況、學生相關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情況等等,共收回有效問卷3925份,其中,一年級學生占比為28%,二年級學生占比為48%,三年級學生占比為24%;文科類學生占比為73%,理工科學生占比為17%,其他類學生占比為9%;政治面貌是中共黨員的學生占比為3%,政治面貌是共青團員的學生占比為91%,政治面貌是群眾的學生占比為6%,符合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實際狀況,調查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調查問卷共設計了20個問題,涉及了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信仰情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了解及看法,以及學習的途徑和方式等等。
調研顯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大部分學生表示“了解的不多”,只有少部分學生表示“完全了解”,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以人數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共青團員來說,當問及“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多少了解”時,有87%的學生表示“或多或少了解過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仍有13%的學生表示“完全沒有了解過”,就算是學生黨員,也有5%的人表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很了解”。高職院校均有開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但仍有那么多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甚了解,這一數據值得深思。
調研顯示,有81%的學生對學校開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課程“感興趣”,但這其中,只有7%的學生會“經常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著作”,有82%的學生會“偶爾或很少讀相關著作”,有12%的學生表示“基本不讀”。以上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課程是有興趣,但他們不會主動去閱讀相關著作來提升認識。還有少數學生表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感興趣”“不想上相關課程”,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沒什么用”,“很少拜讀相關著作”,因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了解。
信仰是理想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可以指對某種思想的信奉或敬仰,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前提是他們對理解、接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此,可以從學生的信仰狀況來了解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請款。
調研顯示,有61%的學生表示“有信仰”,這部分學生中,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占比為84%,而其他人則選擇信仰“個人主義”或“享樂主義”等。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學生當中,97%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說服力,沒有過時”,在有信仰同學中所占的比例高達97%。這一部分學生在回答“日常生活中是否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的方法論來解決問題”時,有14%的學生表示“經常這么做”,51%的學生表示“偶爾運用”,16%的學生表示“曾經運用過”,還有19%的學生表示“從來沒有運用過”。而這19%的“從來沒有運用過”的學生又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說服力,且信仰馬克思主義,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是片面的、粗淺的。
在關于“學生更喜歡通過什么形式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多選)”這一問題的調研中,有67%選擇“新媒體傳播”,有66%的學生選擇“老師授課”,有51%的學生選擇“大眾宣傳”,有45%的學生選擇“專題集體研討”,有37%的學生選擇“自主學習”,這一數據表明,高職院校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主要依賴于媒體傳播、老師授課、大眾宣傳,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行為比較薄弱,這可能與他們理論根基不牢、學習能力不強有關。
在關于“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開展的看法(多選)”這一問題的調研中,有68%的學生認為“課程模式比較單一”,有62%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難以運用于實際”,有54%的學生認為“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探討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導”,有50%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比較生硬”,有20%的學生認為“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開設缺乏‘獎勵機制’”。這說明,需要加強教學改革,提升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第一,要加強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建設。當前,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僅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3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在此基礎上再開設一些必修課、選修課。另外,高職院校學生相比本科院校學生,學習的鉆研度和積極性較為不足的,應該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親和力和大眾化,能更有利于高職學生接受。
第二,要強化高職院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所謂“言傳身教”,高職院校教師應該通過強化與學生的互動來提高上課的積極性和質量,生動活潑的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以興趣為前提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其實效性自然增強了。還有,青年學生可塑性強但興趣愛好比較不穩定,他們會更注重專業相關課程的學習而忽視思想政治理論的提升,通過老師專業的講解,課堂上有序的互動學習,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時誤入理論盲區,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
第三,要強調高職院校學生堅持學以致用。所謂“知行合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和實踐性,僅僅只是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是不夠的,對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來說也是枯燥的,應該堅持理論與實踐并行,強化實踐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專題研討,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更能開發、提高他們的興趣。不斷將理論與實踐并行運用,不但實現了“知行合一”,還增強了學習的實效性,也能使高職學生日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運用。
第四,要加大高職院校相關第二課堂活動的投入和實施。高職院校要長期堅持開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論壇、講座以及其他相關活動,建立健全這類活動的獎勵機制,這樣既強化校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宣傳氛圍,也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五,要注重新媒體的運用和引導。現階段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已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青年學生更喜愛通過網絡吸收知識和信息,而網絡上也有許多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相關的漫畫、歌曲和有趣的視頻,并獲得了極高的點擊量,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也是向大眾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手段。高職學生作為新時代新青年,熟悉新媒體的運用。高職院校應更多的注重運用新媒體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和學習,既提升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也能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