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鶯/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1)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現代學徒制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并制訂了工作方案。由此可見,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也標志著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2)柳州市作為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印發《柳州市開展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在與柳州支柱產業相對應的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汽車商務、汽車技術服務、軌道交通等專業集群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我校汽修專業抓住機遇,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的試行,成立相應的項目組籌備和推進現代學徒的運行,校企雙方已經開始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活動的形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并試圖進一步摸索校企合作雙贏的具體做法。
(4)2014年5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同年11月教育部長魯昕進一步指出:“過去,職業學校對畢業生的定位是套一身藍色工作服的產業工人;現在,學校應該轉變觀念,要為中高端產業輸送技能人才。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制傳授一技之長,要注重文化素養、職業精神、技術技能培養,為人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1)在現階段,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還普遍存在著重專業技能培養,輕職業素養綜合提升的問題。這樣的后果是導致技能型人才存在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偏低的現象。很多中職學生進入社會,雖然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能,但對自身發展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職業生涯的發展毫無規劃,職業意識水平偏低;對人生觀、價值觀也缺乏深刻的理解,缺乏學習和創新精神,在職業精神上是欠缺的;在職業道德水平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2)傳統德育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目前,中職德育課程學生成績多采用平時成績和考試(考查)成績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但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
首先,對于學生德育課程成績的評價和考核,多數以書面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考試的都是用一張試卷來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論學習,沒有注重知識的運用和理解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更不要說有創新能力了,因此使得在中職德育課學生成績評價中知識與實踐脫節現象較突出。
其次,評價主體單一。中職德育課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主要依據由教師評定成績,企業和社會評價還沒有真正進入中職校的常態教育教學和評價中。由于校企合作沒有全面鋪開和深入,企業在職校中發揮作用較小,導致校企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容易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導致畢業出來失業率高。另外,學校對于德育課重視程度不夠高,偏向專業課發展,這也使中職德育課改革很難推進。
第三,學生作為被評價的客體被動參與,學習主動性沒有體現出來。中職德育課對學生考核評價仍以分數為主,造成價值導向的偏離,學生往往只注重課程考試是否過關,而且中職德育課時開卷考核,學生對于考試就是敷衍了事,只要期末卷面考過60分就萬事大吉,反而忽略了自身對情感態度、身心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這些重要的內容,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事實上,我們的中職學生并不差,他們充滿著活力和創造力,有著對知識的渴望,也希望今后能成為優秀的技能型人才,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們構建了適合中職學生的德育課多元評價和考核體系,運用多元評價,多角度看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能與優點,這樣就能激發中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增強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多元評價和考核具體構建如下:
(1)德育考核評價(占總評價的40%)的內容由學生思想品德、活動能力和工作態度構成,包括日常行為規范(占比40%)、校園文化活動(占比20%)、工作態度(占比40%)。在德育課程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和走進企業的活動,例如每學期可舉行道德講堂、當地經濟發展了解、走進法庭、企業見習、邀請優秀企業代表作演講等活動,對學生參與活動和工作態度進行打分,建立校內外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德育評價模式。教師則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考核圍繞是否理解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了解當地經濟發展動態、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等這些維度進行考核,達到多方面考察學生。
(2)學業考核評價(占總評價的30%)主要指學習能力評價,包括卷面考試成績(占比30%)、知識點運用(占比30%)、平時課堂表現成績(占比40%)。建立各類知識題庫,降低對考試卷面分數的比例,加強日常學習過程考核,轉變學生只看分數的觀念,著重考核學生知識運用和理解的能力。
(3)職業素養考核評價(占總評價的30%),包括職業道德(占比40%)、職業意識(占比30%)、職業行為習慣(占比30%),在中職德育課中考核學生是否具備良好職業道德,是否有較強的職業意識,是否在平常生活中注意培養自身的職業行為習慣,教師在教學中灌輸學生要按照企業要求高質量完成學徒工作任務,并且具備工廠安全意識,操作規范,等一系列職業素養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與企業接軌,培養出的學生才能真正符合企業要求。
在現在學徒制的視域下,該多元評價模式的創新不僅關注學生對德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突出過程性評價和考核,加大對學徒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考核,旨在把中職學生培養成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從而推動德育課的教學改革,意義重大。相信中職德育課評價和考核制度有了創新后,能更多關注學生自身發展,而不是以分數一概而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真正意義,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員工,為本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