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婷/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新時期不斷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鋼琴,尤其是多數大學生已經將鋼琴作為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所以鋼琴教學情況也越來越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由于提高大學鋼琴教育質量有利于學生綜合性素質的培養,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研究新時期大學鋼琴教學改革的構思與實踐,對于大學生在音樂領域更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現階段,教育改革越來越深入,國家在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形成方面的要求逐漸增高,各省市地區的每所高等院校都已經設置了諸多藝術類的專業,雖然拓寬了藝術類學生的招生范圍,但是也使藝術類專業的生源工作變得更加繁雜。由于電視以及互聯網上各種音樂類選秀以及節目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歡,極大增加了社會對大學鋼琴教學的注意程度[1]。眾所周知,鋼琴一直享有“樂器之王”的美稱,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者的音樂素養,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習者獨具特色的審美力。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基本都設立了專門的鋼琴課程,并且通過多年的探究分析,鋼琴教學工作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與結果,相繼培育出大量優秀的鋼琴演奏人才。但是,我國大學鋼琴教學至今都處于探索的階段,尚未創建出滿足時代特點的教學方式。基于此,新時期大學鋼琴教學進行改革非常重要。
目前,與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相同,大學校園中的鋼琴教育仍然以應付考試展開,教學目標就是幫助每位學生在各種鋼琴等級考試、比賽中獲得非常好的成績,但是鋼琴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明確,依然應用傳統“重技巧、輕素養”的教學方式,只關注鋼琴的演奏技巧與樂譜的演奏精確程度,忽略培育學生樂感、樂曲的領悟力[2]。長此以往,學生會嚴重依靠此種“填鴨式”教學形式,出現機器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知識內容的現象,同時一味地模仿教師的演奏技巧,缺少自身對音樂的感悟與再次創作能力,導致高校鋼琴教學給人的感覺與社會鋼琴培訓班相同。此外,簡單枯燥的技巧培訓不僅會抑制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提升,而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領域的全方面創造力進行有效培育。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招生范圍越來越寬泛,大學生數量日趨增多,出現大學鋼琴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現象。大部分高校在擴招之后,同時沒有將專業的鋼琴教師引入進來,影響安排適當的專業課程,使得大部分鋼琴教育教學課堂內容基本停滯在理論知識的鞏固方面,出現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演奏練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課堂教學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現象,不僅影響大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還使教師的課堂質量得不到保證[3]。除此之外,鋼琴教育工作人員在與大學生開展一對一溝通交流方面的機會非常少,只有極小部分家境優越的學生課外時間可以得到指導學習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優秀鋼琴人才流失與埋沒可能性。基于此,大學鋼琴教學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的頻率越來越高。音樂的地域性差別日趨明顯,多元化已經成為目前音樂領域的價值方向與未來世界音樂的發展形勢,但是國內大學鋼琴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立多元化的教學系統,缺少其針對性。高校在進行鋼琴教學工作過程中,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世界重要流派代表作品的講解上,沒有為大學生講授各區域間的音樂文化差異,以及不同的音樂風格,導致大學生音樂知識得不到全方位的學習,抑制其視野的寬廣性,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滿足于已經會彈奏的幾首名曲上,學習意識不正確,無法從根本上重視自身音樂素質的提升,影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與鋼琴學習的效果。基于此,大學鋼琴教學出現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的現象。
新時代環境下,大學教師為了在鋼琴教學成果方面得到突破,不僅需要創新教學方法與形式,而且還需要舍棄以往傳統落后的教學思維與觀念,明確大學鋼琴教學目標,即給國家音樂領域培育出專業鋼琴技能非常高超以及音樂素質強的綜合型優秀人才,作為大學校園鋼琴教學的真正目標。從根本上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自身素養水平進行培養,而不是只重視技巧,很大程度上非常有利于保護現代學生們的音樂學習效果。例如,高校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工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并且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演奏技巧和音樂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進行教材以外的音樂知識學習與創作,不僅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度,使其更喜歡鋼琴藝術,還陶冶了其自身的道德情操,有助于成長過程中逐步發展音樂的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而使鋼琴演奏者呈現出真正的價值感。基于此,新時期大學鋼琴教學問題的改革可以通過明確高校鋼琴教育教學的真正目標的方式。
由于國內高校的招生范疇越來越廣,大學生數量日趨增多,所以,需要學校加強師資力量,從而保證其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引進一大批高素質的鋼琴教育工作者,通過學校的官方網站開通優秀教師個人專欄,同時大學在進行招聘的過程中,將應聘者的教學技能作為重要的招聘條件,以便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得到加強。通過優秀教師科學安排課程設置,避免由于大多數鋼琴教育教學內容只是理論知識,學生課堂上出現實際演奏練習機會少的情況。同時對于缺少鋼琴的大學,可以給鋼琴教室安排在課外時間進行開放,使得學生有機會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演練中檢驗自身把握程度。除此之外,通過強化師資力量,大學生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和優秀教師溝通,增加鋼琴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在日常的課外時間開展一對一交流的機會,及時解決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從而有效幫助其更快健康成長。所以,新時期大學鋼琴教學問題的改革的措施為加強師資力量。
信息時代背景下,由于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音樂地域性的區別差別日趨明顯,多元化是目前音樂領域的價值方向與未來世界音樂的發展趨勢,所以,我國大學在鋼琴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選擇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自身音樂素養與教師的鋼琴教學效果。例如,由于各學生進入大學前學習鋼琴的背景與其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高校在對其進行班級分配時需要首先思考學生的個人具體情況,將大學生對鋼琴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音樂知識的學習能力作為分班的標準,以便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更加便捷。另外,高校教師需要把課堂教學的中心點放在大學生身上,同時依據其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學生。除此之外,對于較強學習力的學生,大學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的鋼琴知識展開即興的音樂創作,同時對于較弱學習力的學生,高校教師可以把主要的教學工具轉換成所學的音樂教材,或者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合適于本班學生們的教材,以便提高大學生自身音樂素養,更好保證大學生鋼琴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新時期下大學鋼琴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展開研究,詳細闡述了新時期大學鋼琴教學出現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師資力量不足以及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等三方面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明確大學鋼琴教學目標、加強師資力量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選擇教學內容等三種改革策略,旨在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素養水準的健康發展。因此,應該根據大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對鋼琴教學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