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茵/云南師范大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網絡的不斷普及,威脅學生生命安全的潛在因素愈發增長,安全事故也在頻繁的發生,為應對這類事件,生命安全教育應運而生。生命安全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學校中,生命安全教育以掌握必要安全知識,提高自救自護能力為主要內容,[1]發生突發事件或是產生意外的傷害都有合理正確的應對方式。但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僅是學校教師和社會的責任,更是每個家庭不可推脫的義務和責任。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也是長久生活的地方,所需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條件都由家長提供,其言行舉止、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那么在家庭中又如何進行關于生命安全的教育呢?首先我們對家庭中產生生命安全教育問題的原因進行梳理:
對于家庭教育而言,問題首先在于家長的教育意識薄弱,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知識。在一些突發的安全事故中,家長們若是敬畏生命的思想不足,對生命安全的內容不了解、教育不到位的問題,沒有意識到個人生命安全的價值所在、沒有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面對突發事件手忙腳亂、做出不當行為,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這是在家庭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生命安全知識是家長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理論來源,是從家庭日常生活生活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行為中體現出來的。同時一些兒童科普讀物中的某種不當的表述,也會誤導了孩子正確的認識每種生命,此后可能會再次引發安全事故的產生,所以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生命,首先家長要有明辨正誤的能力。父母或監護人的生命安全意識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命安全意識,而對常見安全問題的處理方式了解程度不深,也會導致生命安全教育不全面。
其次,家長缺少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技能。科學、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不僅是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質量的需要,同時,也是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在發生安全事故后,許多家長沒有重視事情的嚴重性,沒有對此做出理論知識或是基礎應對用具的妥當的準備,為未來發生災難埋下了隱患,就是缺乏生命安全教育技能的表現。除衛生健康教育以外,生命安全教育中許多災難應急事件會由于家庭中的時間、空間和人物的有限性,可能無法做到像學校中那樣有計劃、有組織、有規定時間、有固定地點、有多人互動的教育形式,因此,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并非都適用于家庭,但是家長可以采用更靈活的方式,緊密結合家庭和孩子自身的特點進行,而且融入生活中的生命安全教育更容易讓孩子理解與吸收。
最后,家長缺乏了解安全知識技能的渠道。關于生命安全家庭教育的研究仍處在起步與探索的階段,發展尚未成熟,缺乏受大眾普遍認可的理論和實踐成果,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對生命安全家庭教育的內容和目標進行科學地引導。同時,家長對家庭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內容認識不足,并且可供家長進行生命安全家庭教育參考的書籍資料數量有限、網絡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比較瑣碎、質量參差不齊等導致生命安全教育在家庭中的實踐發展緩慢,缺少成效。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生命安全教育問題提出對策:
對于家長來說,首先要樹立生命安全教育的觀念,要引導孩子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守護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在教育部門印發的《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要注重加強生命教育。這是近年來教育部門公開文件中首次提到生命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包括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教育等等,是一種針對突發性事件、災難性事故的應急、應變及應對生命財產遭遇損失或損失形成的安全防范能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對社會穩定和孩子的家庭幸福密切相關。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生命安全觀念還要付諸行動,促使對孩子生命安全教育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家長要轉變生命安全教育觀念,從保護為主到應對預防為主。生命安全是一個不能懈怠的事情,幼兒的生命安全要靠家長來保護,但是成人眼下的“安全”是暫時的,一些家長的過度保護的思維定勢卻在扼殺著孩子的自主性。例如,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引起的注意偏向,導致只注重加強物質營養,“過度保護”,而不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和體育鍛煉,致使孩子營養過剩,身體過胖,對環境適應能力和不利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趕在一切危險發生之前掃除障礙能夠保護孩子一時,但保護不了他們一世。[2]與其整日擔心,或者采取極端的方式禁錮孩子的行為,不如正視社會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確保孩子生命安全的長遠性,要保護和教育相結合。家長必須意識到生命安全教育是確保孩子生命安全的主要手段,安全教育并不等同于保護教育。為提高孩子應對各類危險的能力,家長必須在為孩子提供安全保護的同時,加強對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提高生命安全意識和技能,以防范各種潛在危險,避免受到潛在傷害。
再次,家長要積極學習生命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提升生命安全教育的能力,通過書籍、網絡、大眾媒體等多種途徑不斷補充、更新安全知識技能,關注身體安全的同時,對心理安全等領域也應給予重視。通過安全演練操作等活動豐富自身的安全經驗,熟練掌握應急、避險、求生技能。家長安全知識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家庭生命安全教育科學性的增強,減少和避免教育的疏漏以及錯誤信息的傳遞,使家長能更科學全面、深入細致地引導學生進行生命安全學習,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命安全認知,形成和鞏固生命安全意識。同時,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發展已趨于成熟,并仍在穩步前進,較為完善的學校安全教育體系可以在宏觀方向上為家庭生命安全教育提供科學的引導與支持,因此通過借鑒學校安全教育的實踐成果來建構家庭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體系,可以提高家庭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學性與整體性,有利于保障家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在安全事件未發生的時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適當微課程,宣傳防護措施,為家長和孩子普及生命安全相關知識做出貢獻。
最后,家長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為學習進步打下基礎,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石,是孩子成功和幸福地保證。生活行為習慣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鍛煉身體的習慣、飲食習慣、衛生習慣。在鍛煉身體的習慣中要注意體育鍛煉的合理性,全面鍛煉是身體各個部位器官、系統和機能獲得全面的發展,要因人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堅持經常化。飲食和衛生習慣具體包括了許多要求:勤洗澡、勤換鞋襪衣服、早晚刷牙、定期整理書包、講究用餐衛生、愛護環境、保持周環境整潔等等。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時期就應該通過教育來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家長要從自身做起,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做好安全教育的榜樣。家長在重視生命安全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將學習內容運用于生活實際中,理性支配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作為孩子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對象,家長應該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言行,時常檢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安全規范,對不符合規范的行為要及時整改,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安全榜樣,形成良好、安全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命安全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