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張紅霞 姜志旺/河北金融學院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目標,李克強總書記在十三五規劃上又強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之后學術界開始深入探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研究。
專家學者從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必要性、方向和領域、思路、對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且研究成果頗豐。如姜大源較早提出了“教育供給側”概念及其結構性改革的思考;莊西真對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進行了數據分析,反映了當前職業教育有效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呂景泉從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領域和方向出發,從制度建設角度探討了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素供給與制度供給的方法與對策;唐文忠等基于對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統計分析,提出優化經費供給結構、整體優化高職教育供給體系等措施,以適應我國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迅速提高的40年,也是河北省職業教育發展壯大的40年。目前河北省職業教育事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280多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年均開展各類培訓65萬人次。全省現有中、高等職業學校840所,在校生共122.99萬人,中、高職院校就業率分別為96.3%、94.22%。現有26所院校躋身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行列,成立組建了28個省級新型職業教育集團,已遴選建設427個省級骨干專業和20個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達120余項。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河北省職業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改革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困難,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教育行業也隨之延伸,我國經濟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事業的發展程度。而職業教育正是我國教育事業相對比較欠缺的一個部分。目前河北省職業教育的結構失衡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各區域之間資源分布不均衡。由于河北省各區域經濟的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但是職業教育的發展難以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相匹配,導致了部分區域經濟水平相對落后,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差強人意。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有很強的相關性,由于部分地區經濟發展遲緩,其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也較為緩慢。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結構主要由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構成。職業學校教育包括各級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職業中學)等。職業培訓具有非學歷性的特點,包括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雖然職業教育層級劃分非常清晰,但是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考核標準,因此各職業教育層級之間很難進行轉換,導致了科學完善的教育培養模式的建立受到很大阻礙。同時高等職業教育的編制也對人才的引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待遇相對來說比較差,這就導致了很難引入人才,師資力量和師資結構也就差強人意。
雖然國家有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指導意見,但各職業教育院校在制定細化措施方面的進度偏慢,導致國家政策的落地落實存在現實困難;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技能人才培養的積極性還不夠,地方還缺乏有力的激勵措施,使得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對接熱情不夠高,產教融合機制不順暢。
河北省職業教育應以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為統領,著力發展質量高、貢獻度高、社會認可度高的現代職業教育。
經濟發展的需求是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導向。要扭轉傳統的以規模和數量為標準的理念,將質量提升到首要位置。樹立職業教育供給質量發展意識為職業教育確立辦學形式,確保教育辦學規模提供了依據和標準,同時也為河北省職業教育的全方位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廣大職業院校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實現由過去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由封閉辦學向開放辦學轉變,大力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培養德技雙馨的實用型人才。
經過河北省最近幾年的不懈努力,職業院校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人才培養模式也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在不斷取得成就的背后,是河北省職業教育不斷擴大的辦學規模。但是我們必須把握一個準則,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必須以社會多元化發展需求為基礎進行擴張,傳統的靠擴張規模求發展的思路必須被轉變,在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上加大力度,努力彌補河北省職業教育的不足。每個職業學校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教學特色、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的品牌建設等,并且以此為切入點來進行內涵式能力建設,將解決重點問題作為首要任務,逐步提升學校教育水平的競爭力。建強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雙師型”、“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構建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教師管理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從事職業教育。
隨著社會的急劇發展的大趨勢,職業教育也進行了新的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的新的發展模式。建立產教融合基本制度,積極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采取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利用企業的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和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接觸到新型的企業專業和行業的主要領導者,進一步了解企業家新型的行業觀念和先進行業發展趨勢。
當前職業教育推進產教融合難的根本原因是教師融合能力不夠,職業教育想要更好的發展必然要結合學校資源對接產業園,積極建立企業與學校“互利共贏”的“校企一體化”合作機制,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專業融入產業鏈,教師匯聚創新力。為服務實體經濟,應鼓勵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打造“雙創雙服”升級版,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應用技術研發平臺,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為了社會主義經濟更迅猛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職業教育的目的是源源不斷輸送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求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理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不斷推行河北省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職業教育的供給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供給人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