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然/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產生于信息化革命時代,即二十世紀的有效教育方法,它的實現和可操作依托于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信息共享去尋找并使用優質的課程資源,而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僅僅依靠教師“解惑”。這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和課堂上的靈活應用,不僅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還改變了教師的角色定位,在這之中,教師更多的是責任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理解并解決學生的問題,以及引導學生去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從既往實踐結果來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效實施和合理運用,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是高職素質教育改革的一次積極嘗試,這恰好為需要信息網絡技術支持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社會基礎。
就目前而言,高職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定局限性,諸如:內容專業學生理解困難,學生水平良莠不齊統一教授效果不佳,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差,等等,直接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邊緣化。而“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恰好彌補了這一局限,延伸出無數可能性。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思維,對于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堂來說,具有可行性,以及應用的價值。
結合既往研究結果和筆者工作經驗,就在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堂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將其應用價值或者說應用優勢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豐富教學內容。傳統教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往往局限于課本,而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可以是網絡上共享的一切相關性圖片、音頻、文章和視頻等,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而靈活地運用這些教學素材,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降低理解難度,還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有別于傳統大學語文課堂的受時長和內容限制的單一向輸出型教學方式,翻轉課堂更為靈活機動,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在網絡平臺上學習課程內容,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調整學習進度,根據自身興趣方向挑選學習內容,根據自身不足及時反復學習學習資料追趕進程。這種方式有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全面提升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第三,教學高效率。學生提前通過網絡進行預習,在課堂上鞏固學習成果或提出疑問,教師解答,課后完成作業深化學習效果。這種翻轉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同樣具有促進作用。
如上所言,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翻轉課堂的應用,具有可行性,也具備應用價值,這也是當前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在教學中開始嘗試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原因所在。然而,從現實角度而言,現階段,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翻轉課堂的應用仍然存在其局限和不足,亟待解決。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領域應用并不廣泛,且時間短。且先前應用的成功經驗更多體現在理科課程,在文科類課程,特別是大學語文方面,其靈活應用上還欠缺更多實用性研究證明。
翻轉課堂的開展,較多地依憑網絡平臺和新媒體,其中,微視頻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分享于網絡學習平臺的課件形式。一些教師,會采用已有的微視頻資料和新媒體課件,部分教師會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自主制作,這就對教師的視頻制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就目前來說,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相關課件在網絡上數量并不多,質量上也并非都是優質的,因此,對于大多數大學語文老師來說,仍需要自己制作課件。
翻轉課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也成為教學和課堂中心,但是一些大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中,因此而過猶不及,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過程,同樣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由上可知,現實情況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翻轉課堂的應用仍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足,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自述如下:
新媒體時代下,大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角色定位,自身不應當依然充當課堂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成為網絡學習平臺上課程資源的分享者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就目前來說,針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相關課件在網絡上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的情況,教師需要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擔,可以聯合多高校教師或高校之間相互協作,搭建大學課堂學習平臺,并主動創建視頻、文檔、音頻等多種形式的大學語文課程課件,豐富大學語文課程學習資源,為翻轉課堂在大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提前預習、教師課堂中的答疑和講解均至關重要,同時,通過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布置課后學習任務,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樣意義重大。因此,大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合理設計大學語文課堂任務。諸如:學習《中國文學長河》之《詩經》時,我們教師可以提前布置背誦詩經美篇、抄寫詩經佳作等方式來讓學生提前感受《詩經》中詩歌所蘊含的美好,也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詩經》成文的歷史,了解那一段歷史人文背景下的波瀾壯闊,以此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加深理解的自主性。當講解完畢后,我們教師可以通過課后測評或讓學生書寫感想的方式來鞏固學習成果。
作為大學語文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其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都應主動和學生簡歷融洽和諧的互動關系,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和理解上的難點,及時為其解決。當然,課堂中,也因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不斷從多方面提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水平和效果,發揮其最大效能。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基于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平臺,建立以學習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為綜合考量點的新的評價方式。具體操作方法為,以學生在學習平臺上的瀏覽記錄和時長、線上留言提問、線上為其他同學答疑解惑等指標來作為學習過程評價標準,而以課后作業質量、完成在線作業情況和考試分數等指標為學習結果的評價標準。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翻轉課堂的應用成為可能,但仍存在教學經驗不足、課件制作難度高和忽視教師地位等缺點和局限,亟待改善。筆者結合工作經驗,提出了四點建議,分別為:搭建大學語文課堂學習平臺,完善課程學習資源;合理設計大學語文課堂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注重課堂內外與學生間的互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于新媒體背景下建立新的評價方式,發現更多可能。希望能為同行交流提供參考性建議,為翻轉課堂在大學語文課堂的應用打下良好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