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超/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關注個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至關重要。當重大疫情發生時,我們很多人都會產生應激反應,并產生焦慮、緊張、或者恐懼、乃至絕望等心理問題,影響身心健康。據王一等人于2020年1月31日—2月2日期間通過網絡收集≥18歲調查對象的電子問卷調查表明,其中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中的焦慮比例為53.3%,重度焦慮比例為9.6%,抑郁比例為48.3%。大量的心理研究顯示出,當傳染性疾病出現時,人們會表現出悲觀消極的不良情緒,有的患者,嚴重抑郁,甚至產生輕生念頭。負面情緒還會在家人和朋友之間感染。很多一線醫務工作人員,面對被傳染病發的同事、超負荷的醫護工作,以及絕望憤怒的病人,心力交瘁。這些不僅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的危險變大,同時也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甚置危害會大過于疾病本身。我們不僅僅要關注疫情后的生產恢復,也應該關注身心健康。通過把握患者、及其家人、醫護人員等的心理適應特點,預見人們未來心理行為,確定心理重建的支撐要素,幫助他們實現身體的康復和心理的恢復。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病和不虛弱,而且使身體、心理、社會功能三方面的完滿狀態?!苯】凳侵浮霸谲|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全?!?/p>
自然環境有助于改善人體的健康狀況,自20世紀70年代末康復景觀理論的提出,逐漸被從不同角度、多種方法加以證實,康復景觀日益受到關注,康復景觀設計實證和理論研究逐漸豐富起來。通過對康復景觀系統性綜述及綜合、批判性評論研究,對針對不同場所和使用者的康復景觀設計研究,對康復景觀評價體系的研究,對康復景觀設計中的植物應用研究,對康復景觀循證設計方法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康復景觀設計領域日漸嚴謹、系統的研究和設計趨勢??祻途坝^無疑在身心康復上發揮了推動和改善的積極作用。
療愈花園(healing garden / land scape),又被成為康復花園、治療花園等。在最初的研究中,療愈花園多指服務于醫院、精神病院等場所的綠地,相關學者認為療愈花園能夠促進病人身心的康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和實證設計證實了療愈花園對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因而,療愈花園是以促進人的身體、心理、精神三方面得到積極治愈為目的,使人們能夠舒緩壓力、身心康復,營造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景觀空間。
有關健康調查研究顯示,近年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在我國成上升趨勢,且表現明顯,逐漸年輕化?;诒敬我咔楹臀覈F狀,療愈花園一方面可以為在疫情中身心受到傷害的人群提供修復的場所,另一方面也為城市中亞健康人群緩解壓力,治愈傷痛。
從國外到國內有很多優秀的療愈花園案例,通過營造優美怡人的自然環境,以功能性主導設計,使人們從身體、心理、心靈上得到治愈,達到身心平衡。
伊麗莎白及諾娜·埃文斯康復花園,通過種植具有養生、治愈功能的植物,采用清晰的設計元素,避免抽象藝術形象,利用流水、喬木等減少噪音、污染,同時從材質、色彩及季節變化上營造豐富多變的不同空間,從而激發愉悅感,減輕壓力,舒緩情緒,達到治療效果。
位于美國、毗鄰俄勒岡燒傷中心的俄勒岡燒傷中心花園成功地為燒傷患者提供了一處集保護、康復、和平于一體,郁郁蔥蔥的康復花園。通過與醫務人員、管理部門、患者及家屬、風景園林師和園藝治療師共同參與,花園設計既滿足了特殊護理要求,又實現了設計目標。為了滿足該花園的特殊需求,除了郁郁蔥蔥的種植、易清潔的地面鋪裝、人性化尺度的構筑物、移動式木制家具,從燒傷中心到花園的自動化主入口采用坡度平緩的無障礙通道。復式插座在全園的使用,花園適用各年齡段患者,園中采用多種用于物理治療的鋪裝材料,為患者提供了園藝治療場地,可以進行栽植和采摘。設置了不同主題花園,花園中還設計了醫護人員專用休憩區,員工休憩區被高大的常綠綠籬圍合。在植物種植上考慮植物的多樣性,提供遮蔭,并鼓勵人們相互交往。
基于壓力減輕理論和注意力恢復理論,依據循證設計理論,療愈花園的設計空間應多樣而富于變化;以滿足不同使用者不同心理需求進行空間分區,既有適合獨處的私密空間,也要提供與人交往的公共空間。采取自然化的布局,營造自然氛圍,減弱人們的心理壓力。同時應導入康復活動對應的活動設施,應用具有積極向上意義的景觀小品。
1、私密冥想空間設計
通過地形和植物的圍合,形成一處有草坪或鋪裝、有樹蔭、有景致、有噴泉的相對獨立的私密空間,使人產生歸屬感和依賴感,可以在這里冥想、閱讀或者散步。冥想活動已被證實可以促進情緒調節,緩解焦慮,舒緩壓力,改善抑郁狀態。閱讀能排遣人的不安與焦慮,提高情緒。戶外散步可以改善肺臟功能,緩解大腦細胞的緊張狀態,從而發揮健腦安神的作用。因而私密空間的營造符合身體上、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康復需求。
2、公共互動空間設計
根據人們的交往需求,提供不同的公共互動空間。心理障礙人群與家人朋友或與醫生需要小范圍交談,可以提供小范圍交流場所。該空間應為半私密性,并且具有隱蔽性。座椅的設置要便于交流。群體交流活動,有助于通過交流排解情緒。使患者融入集體人群中。因此根據不同人群的身心需求,舉辦與疫情后身心康復有關的集體活動,也有助于群體宣泄情緒。設置可舉辦聚會活動的場所。該空間應寬敞開闊,靠近并位于主干路之外。如草坪,生活廣場,健身區域等。
3、植物景觀設計
(1)植物與感官系統。人體具有復雜的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不同感官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在療愈花園設計中,通過對感官的刺激,從而喚起人體中樞神經。
在視覺感官上,通過種植不同植物種類,根據植物的觀賞特性和季相特征,觀花、觀葉、觀果等觀賞豐富的植物形態、多彩的顏色,通過視覺等沖擊力刺激感官,從而影響人等生理和心理,達到康復的目的。
在聽覺感官上,選擇具有自然聲響的效果,自然聲音和人造聲音相結合。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雨點打在芭蕉上的聲音,踩在腳下樹葉的聲音,以及由植物引來的蟲鳴鳥叫聲,感受自然聲音的律動。
在觸覺感官上,在可以充分接觸的空間中,選擇觸感溫暖舒適的材料。如種植枝條柔軟、具有特殊手感的植物。
在嗅覺感官上,一些特定植物產生的芳香氣態物質可以殺菌,并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研究顯示,薰衣草、梅花、桂花、迷迭香、檸檬草等植物的香氣可以不同程度的使人放松;而珍珠梅釋放的物質會對人的情緒有刺激性,不利于情緒安定。因而種植具有有益香氣的植物,選擇有花香、果香、葉香的植物,可以緩解焦慮情緒,使人舒暢愉悅。防止多種芳香氣味混雜。
在味覺感官上,設置植物采摘園或藥用植物園,通過植物采摘、品嘗果實來達到味覺感官的刺激,使人享受收獲的喜悅,放松心情,舒緩情緒。
(2)植物空間營造。現有研究中,關于利用植物進行空間營造的研究較少。植物在空間營造上具有很好的潛質和優勢。合理組織利用植物景觀,運用大喬木、小喬木、灌木、草花等高度不同、形態各異的植物,形成立面豐富、層次錯落的空間變化,并實現對空間的豎向劃分。以花灌木和草花為主的植物種植,適合視野開闊的互動交流、健身、兒童活動等開敞空間,以喬木為主進行空間圍合的種植,適合空間私密性相對較強的空間。
4、園藝療法
園藝療法就是利用植物栽培和園藝操作活動,以植物為媒介,通過對植物的感知,對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刺激,人們通過參與其中,投入希望、收獲成果、享受過程,促進人體精神和身體方面的調整。因此在設計中,建立室內和室外的園藝空間,提供從事園藝活動的場所、活動設備設施。室內園藝活動包括室內栽種、插花藝術、花卉工藝品的制作,或者烹調采摘的蔬果等等。室外活動包括播種、松土、除草、修剪、澆水、施肥,以及容器制作、盆景制作等等。在勞作中,讓人們的自我價值得以體現,激發人們主動去選擇和追求有意義的活動,從而帶來成就感和自信。
5、景觀細節設計
(1)活動設施及小品設計。基于壓力人群的需求,在療愈花園中提供康復設施,坐憩設施和娛樂設施,并采取無障礙設施設計。導入適應不同心理承受度的康復活動,提供相應的康復器材和設施。坐憩設施應豐富多樣,選擇固定和可移動家具結合,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掌控空間,既適合個體,又滿足群體的使用。座椅設置不同高度;擺放在不同遮蔽的空間中。應用雕塑、繪畫等景觀小品,豐富空間;在小品的選擇上應積極向上,具有良好的引導意義。
(2)其它細節設計。設計元素應清晰,避免使用復雜的抽象圖案,避免引起過度刺激。園路鋪裝考慮到殘疾人、老年人,鋪裝平坦、不刺眼,便于輪椅通過,材質使用具聲響的材料(木板、石子等),增加聽覺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在水景設計上,噴泉、小溪、疊水等種水景方式相結合,并便于人們觸摸感知。為了減少噪音和降低污染,可利用喬木進行隔絕,運用流水和大量植物轉移注意力,同時遠離會引起不悅的刺激性植物。
除本研究中涉及的內容外,增強大眾健康與環境意識,普及康復景觀概念,熟悉療愈花園的設計,將有助于提高對療愈花園的認可度和市場需求,可以促進更多相關設計研究與實證,從而是療愈花園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國,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營造更良好的社會環境。
中國的傳統文化,如道、儒的養生理論,以及風水理論、中醫藥學,本質就是關注健康與自然的關系,這是進行醫療花園設計的寶貴財產,在未來的建設中可以借鑒。
國內目前對與療愈花園使用后對評估和管理體系應用較少,國外常運用使用后評估體系(POE)來進行評估,我們需要一套適合我國國情,能夠對主客觀情況綜合評價,靈活、有針對性、操作簡便的高效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