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藝/江蘇鳳凰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職教出版中心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出版物形式從龜甲到竹簡,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間,承載著不同的歷史內涵。出版業的發展也經過了數之不盡的變動,將各類精神文明逐漸傳遞下來,而淘汰了很多不符合時代進程的出版作品。隨著網絡時代的進一步推進,傳統出版物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當今時代是發展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紙質讀物,因此出版行業應該正確面對當前的各種挑戰,抓住機遇尋求生存,創新發展,推進出版物的數字化轉型。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出版工作的內容進行簡要探究。
出版物承擔著重要的教化心靈的時代重任,能夠為人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更為廣闊的土壤,因此出版物的實質內容受到黨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思想建設上,對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提出一些全新的思考。為保證出版物內容的優質,該行業應該謹記黨對新聞內容的要求,尤其在出版工作者的要求中,應該牢記內容的權威、嚴肅、原創,積極樹立良好的意識方針,結合出版策劃工作創作更為優質的內容,推進出版行業的穩定發展,僅僅抓住新聞出版的主要內涵,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工作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出版社應該認清新時代下黨政工作思想的道路,明確思想工作的內涵所在,堅定信念積極引領出版物的創新發展,加強黨對出版的進一步把控。定期安排出版工作意識導向大會,增強工作者的思想意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聯合科學的編輯工作,建立正確的思維導向,在編輯工作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對出版物進行嚴格把關。各部門的負責人應該進行良好的出版資源審批,選擇正確的意識內容和價值體系,考慮到各種論證體系的內容,選擇更好的出版選題,為今后出版物資源的甄選以及評估做好必要的引導,實現良好的出版價值評估。
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版行業將社會效益當作當前出版工作的首要目標,重點針對各項指標協調促進。在社會思想意識的變動下,黨中央早就指出出版行業應該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心,避免不同方向發生碰撞。如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沖突,一定要以社會效益為根本出發點,全面推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出版行業不光要把目光局限在出版題材的選擇上,更重要的是結合新時代的主題,做好出版物的質量。正確處理不同利益之間的關系,共同推進市場價值向社會價值轉變,深化出版物創新發展。準確把握出版行業不同屬性之間的特征,認真對待意識形態與文化之間的聯系,尊重社會意識形態的導向,積極促進題材的選取,保證出版物內容豐富、題材充實,樹立起正確的新時代價值導向。為確保出版企業的指標落實,更應該肩負起必要的社會責任,不應忽視社會效益的重要作用。
正確認識出版行業的政治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市場價值的首要位置,積極調動出版行業的思想意識,承擔文化傳播的重要責任,通過正確思想價值的樹立構建相對完善的出版價值體系。讓優秀的出版物迅速投入到網絡媒體中,盡量減少市場經營理念對出版行業的過度影響,堅持社會效益為基礎,為人民的思想意識發展做好準備。
出版單位應該重點關注出版質量的合理安排,建立健全正確的文化理念,將內容質量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深切推進出版行業的重點思想建設,堅持建立精品出版的理念。對于目前的出版工作而言,應該更加注重出版物的質量建設,并將其作為重要的計劃步驟。首先應該確保出版物正確的政治導向,然后通過良好的質量觀念,建立以質量謀發展的目標,為企業的發展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如果發現出版物存在質量問題,應該進行嚴肅整改,避免再次出現。通過建立正確的質量監督部門,從內到外監控出版物的質量,制定合適的監管體系以及質量標準管控方案,明確相應的工作要求,定期進行審核。牢牢抓住出版行業的質量建設和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積極推進出版質量的自我檢查,根據有效的調研和培訓工作為出版物把好質量關。
出版物屬于社會精神文化,在數字媒體發展的新時期,應該更加注重出版質量,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出版社要配合相應的出版質量監督標準,在質量監管體系的要求下大幅度提升出版質量。進行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積極促進責任編輯與校對,進行有效的選題工作。在出版物內容的要求下,配合質量管理辦法,以提升出版質量為落腳點,帶動出版物總體質量的提升。認真貫徹落實相應的出版物質量管理法律,讓工作人員盡快了解并掌握最新出臺的法律法規,明確出版物審查和校對工作,在出版印刷前提前進行漏洞排查,將漏洞扼殺在搖籃里。樹立精品選題的理念,重視長期的積累。讓出版工作從經典出發,通過有效的管理辦法,克服焦急意識,牢牢把握市場資源、選題規劃、出版制作等各個環節,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給精品出版物的創作提供更為肥沃的土壤。
在新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影響下,傳統出版業生存空間逐漸縮小。新聞出版部門出臺的出版業數據分析表明,數字化的出版物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在整個出版行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目前來講,很多民營出版單位已經迅速抓住了數字化發展的機遇,在網絡數字媒體上獲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某些出版社仍然沒有跟緊時代的步伐,沒有真正利用數字媒體實現快速轉型。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新興媒體轉型的文件,旨在促進不同媒體形式在新平臺下的融合,構建具有新型技術的主流媒體,為今后的媒體融合做好鋪墊。加快出版資源的快速融合,認真領會黨中央的文件,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共同發展。利用產業鏈結構的轉型,培養新的出版物增長點,為產業結構的發展構建相對完善的生態鏈。結合互聯網資源讓傳統媒介的出版物變為數字化出版物,加大資金的支持。
找準新形勢下出版行業的發展方向,通過當前的時代形勢,立足于正確的社會思想觀念,全面創造具有專業意識的新聞媒體。促進出版行業的轉型,不斷鞏固和發展產業結構體系,增強出版工作的投入。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不斷發展新興媒體,拓展出版的內容形式,創造出符合當前時代發展變化的新型產業體系。
在數字信息的影響下,數字化媒體已經成為常態。出版行業應該不斷轉變傳統理念,遵循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在原有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給民眾提供更為豐富的出版物。積極推進出版社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拓寬優質媒體的市場渠道,實現社會效益的全面發展,滿足當前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需求,推動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