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偉/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我國作為有著千年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在社會中有著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資源,其中歷史名城作為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跡,深受海內外旅游愛好者的喜愛。然而,也正是這些資源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在使用和開發的過程中,由于缺少良好的保護,導致部分名城資源遭到破壞,部分文物的現狀堪憂。針對這種問題,如何利用歷史名城的優勢,在優化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歷史名城資源來促進旅游行業的發展,是現階段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主要問題。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情況下,更加渴望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旅游行業得到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旅游業作為我國朝陽的產業,有著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價值和優勢,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據著新的增長點。以我國歷史名城洛陽為例,洛陽作為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經濟發展中,歷史文物資源是旅游業中最具特色的產品。洛陽城內著名的塔寺和皇陵,都具有顯著性的地域特征,也充分的展現著洛陽在歷史資源方面的優勢。但是,由于歷史文物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其獨特性和珍貴性反映出保護歷史名城資源的必要性。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旅游行業怎樣發展,添加多少文物保護單位,都不能改變已經破壞的現狀,也無法改變歷史名城資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因此,加強對歷史名城資源的保護,并以歷史文物和名城資源為特色,打造更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產品,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由于我國歷史名城經過幾千年發展,部分名城遺跡的保存并不完整,其利用和開發的價值已經逐漸減低,因此要想恢復其利用的價值,就要根據名城資源的特性進行功能的恢復。一方面,要重視對名城古跡的修繕。這種對文物的修繕不僅是為了將其合理應用,而是將他們視作為歷史的見證,不斷增強我國歷史名城資源的豐富性。在修繕和保護工作中,具有歷史文化代表性的不僅包含歷史文物,還包含歷史發展產生的文化和地域風俗特色等。因此在進行文物修繕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以下的原則:第一,充分利用原物的原則。在歷史名城資源和文物修繕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利用原物,將建筑中原始的部分保存下來。第二,保持文物形狀和結構不發生變化。這是文物保護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也是保障文物文化內涵和特征的必然選擇。第三,保障所使用的原材料不變。在實際情況允許的情況下要保障所使用修繕原材料不變。而在必要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原材料,這要將不用材料隱藏到深度,盡量的做到隱而不漏,減少對文物自身材質的改變。另一方面,歷史名城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在修繕與保護的過程中,除要對文物表面進行修繕外,還要重視對文物文化價值的重現和提升。在實際工作,要保持文物原有的價值,被隱藏和泯滅的要足夠重視,將內涵的不明顯的價值要加以提升,保障文物價值能夠被挖掘和重視。在規劃中將周莊鎮劃分為明清鬧市、文人宜居、江南水鄉、淳樸生活等幾大景色,完整地展現出歷史中記載的周莊八景,又開發出新的景色,使古貌和新景相互襯托,給人以古色古香又帶有創新意義的感受。
在對歷史名城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首先要重視不同開發和使用方法的選擇,可針對不同時期的文物選擇不同的開發側重點,還要重視對不同類型文物的分類。例如洛陽古城內遺留的文物較為密集,且保留的現狀不完整,在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應深入到歷史名城內,充分了解當時時期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征,可加強與當地文物保護組織相配合,合理劃分出保護的重點區和核心區,分區域的人進行依次開發,保障良好的開發時序。在對歷史名城資源在旅游行業應用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守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城市其他建設相一致的原則。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要重視對文化內涵的突出,設立名稱為旅游地的主流文化,彰顯我國文物資源的價值。其次,可以名稱為中心打造文物旅游的鏈,對于名城中較為分散的文物古跡,可測算文物之間的距離,并利用有效手段將其串聯,這樣不但可將資源的優勢凸顯出來,還能夠形成旅游參觀的中心,為旅游業帶來更多效益。
從整個城市發展布局來講,名城旅游規劃是城市現有的專項規劃體系之一,其主要是以城市保護與旅游組織開發兩方面為主,從發展本質來看,兩者均屬于江名城旅游資源進行價值化彰顯,以完成可持續發展。從資源價值的角度來看,名城所具備的旅游資源,具有傳承性、文化性,通過在名城旅游規劃中進行投資和有效實現經濟價值的增益,從當前旅游發展規劃機制來講,主要可以分為下面幾個層面。第一,資源調查機制。此類基質主要是針對名城具備的旅游資源,以及各類文化屬性等進行深度分析,通過對遺存資源的各類屬性進行判斷,分析出當前環境下整個建筑機制與生態旅游資源機制呈現出的交互性,然后為整個宏觀調控布局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第二,目標定位機制。此類目標定位是針對歷史遺存資源來建立較為完整的規劃發展體系,保證資源文化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可與現階段項目開發與地方可持續性發展呈現出一定的經濟對等。同時此類經濟定位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明城旅游資源具備的文化屬性,以及各類價值導向。第三,功能區劃機制。從規劃機制本身而言,名城資源規劃的完整性是由整個經濟體系與動態資源、靜態資源呈現出的交互形式來決定的,為保證整個布局具有一定的有序性,應正確劃分出名城現有資源存在的功能價值,然后在功能價值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出旅游主題。通過功能區域的劃分,令名城旅游資源實現橫向與縱向的交互,保證各類資源體系與經濟體系、社會發展機制形成深度融合,這樣一來,便可有效保證旅游資源的統籌分配。特別是針對部分保護資源,可通過遺傳資源保護區的建設可有效改善整個名城旅游資源的結構布局,名稱,旅游資源在現有規劃機制的前提下,保持著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第四,專項規劃機制。專項規劃機制,對于名城旅游資源整個宏觀布局來講,其屬于細節導向的一種。將旅游資源的設定進行細化,例如,對某類交通結構、綠地保護結構、基礎設施建設結構等進行分類與建設。名城的城市布局規劃受地理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不能以普通城市規劃部數為基準,而是要考慮城鎮的古風古貌與城市交通環境之間的協調性,保證在不改變原有道路結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滿足名城交通需求。通過對原有資源的優化與完善,令其更加貼合于名城規劃部署,以此來提高實際規劃效率。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背景下,要想實現歷史名城資源的合理應用,以及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旅游業良好發展,就要加強對歷史名城資源的保護,并在不破壞的原則上開發其旅游價值,凸顯歷史文物的文化內涵,吸引更多游客進行歷史名城資源的了解,并自覺加入保護工作中,為旅游業帶來更多發展動力,同時完成歷史名城資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