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龍
2020年的春節似乎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對于我們這些60后來說,過年買套新衣服穿穿,與其說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不如說是對兒時的追憶。小時候,我們一年到頭,只有到過年了,才能穿上一件新衣。這么多年這一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正如老舍先生說的“時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兒時過年的情景卻永遠地留在了心中。”
除夕的頭一天,我和老婆準備下班以后乘地鐵去跟女兒會合,一家人到江漢路的餐館好好“搓一頓”,然后逛逛中心百貨,買一套時尚新衣回鄉過年。然而,23號一清早,武漢市政府突然宣布: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從10點起全市“封城”!一時間,離漢通道關閉,地鐵、公交、輪渡等也都停運了。這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真的嗎?這是怎么了?不是說沒有人傳人的證據,疫情可防可控可治嗎?不可能!肯定不可能!一定是有壞份子在搗亂,制造恐慌,唯恐天下不亂……然而,當我打開《長江日報》,看到頭版頭條就是疫情防控指揮部的1號通告。一切非如所愿,我們得過一個特殊的春節,得關上疫病蔓延的千萬級大門過年了!
真的是計劃不如變化快,之前的一切安排全都打亂了。女兒在重災區漢口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工作生活,領導特別關懷關照,提前給她放假,所以女兒十點前就驅車趕回了。待質疑解惑的序幕打開,恐慌上演啦!藥店刷卡搶口罩、超市排隊買食品、家中清理準備下鄉,人人如臨大敵。按照傳統習俗,春節本就是一家人團聚享受豐盛美餐的佳期,更何況今年是岳母的親香,鄉里鄉親會來上香的,物質更要準備充足點。于是,雞、鴨、魚、肉、蛋、煙、酒、茶……我們把小車的后備箱塞得滿滿的,開始向永安老灣進發,回鄉里過年!
24日除夕,我們到家的時候,大姨姐、大姨夫已從江西回來好幾天了。二姨夫和姨侄女婿也回了,只是沒看到二姨姐,原來當村書記的二姨姐己投入到一線防疫戰斗之中去了。姨妹、小姨夫也回了……只是晚輩們都沒有回來,特別是可愛的姨侄外孫女雙胞胎叮當沒回,這讓往年歡快熱鬧的氣氛蕩然無存。年輕的一輩與我們不一樣,他們更懂得尊重科學,為了防御疫情,他們都不準備回來,而且極力反對我們家聚。在他們看來,特殊時期,保護好自己就是在保護他人。女兒更是謹遵倡議,嚴以律己,開車返家獨自隔離去了,并反復叮囑我們:“戴口罩,勤洗手,房消毒,早睡覺。打電話給所有親戚,叫他們都不來,不要辦清香。”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和生活習性。“年”對我們這一代受過苦的人來說,是莊重的儀式、是熱鬧的場景、是團聚的滿足與快樂。我們貼的貼對聯,燒的燒火,配的配菜,準備年夜飯。只是今年新增了一項工作,做衛生大掃除,用香醋醺蒸房間,以防病毒感染。
如同往年一樣,在辦年的忙碌中,除夕白天很快就過去了。我精心燒制了一大桌子菜,沒有更多的親朋,她們三姨娘圍坐在一起,吃菜聊天說笑,其樂融融。我們四姨夫天南地北,談古論今,錘了一瓶白酒。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歲月不饒人啊!要是以往,這樣的日子我們至少是兩瓶。興頭上,二姨姐前線視頻電話來了,她正帶領村干部挨家挨戶查體溫,做宣傳,并叮囑我們為她給岳母上柱香。大疫面前,忠孝兩難全啊!
夜色漸濃,歡歌燕舞的春晚沒有人看,因為我們的武漢在受難!因為可怕的病毒在擴散!倒是白巖松一句“沒有彩排的節目”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到屏幕。可是,不過一會兒,大家還是去刷屏看手機了。手機里到處都是患者增加和發熱門診爆滿的消息,冰冷的數字和緊張的空氣正加劇著全民恐慌的心理。而此刻,我美麗的鄉村,平安這邊獨好!萬家燈火在夜色里跳動,偶爾有鞭炮聲在冬夜里爆響。按女兒的叮囑,我們一改過去守歲的習俗,早早地入睡了,祈福明天一切會好起來!
大年初一清早,我就被鞭炮聲驚醒。老婆不停的叫喚快起床,過年啦!我便一骨碌爬起來,打開手機一看,我的大武漢竟成了一座空城!繁華的楚河漢街、巍巍的長江大橋、歷歷的晴川樓閣、波瀾的磨山東湖……全都在安靜地沉睡。為防疫情蔓延,人們都在響應政府的號召,居家隔離,抗擊病毒。一些與狗對話的、喊話吵架的、隔窗對酒的、獨角麻將的視頻成為過年的調侃。然而,細品這“調侃”,我心里酸酸的,眼眶濕濕的,這既是一份無奈,更是一份堅毅!
官方通報的感染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醫療物質嚴重不足,醫護人員人手不夠,醫院資源供不應求,因恐慌帶來的混亂、無序和無措使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幾乎陷入險地。告急聲、吶喊聲,甚至漫罵聲爆棚微信微博。好端端的春節,我的武漢卻在痛苦地呻吟掙扎,在與新型冠狀病毒作殊死的較量,而我卻無能為力,只能“躲”在這鄉村尋一方安寧……
令我沒想到的是,大年初一,習近平總書記就主持了政治局專題防疫控疫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成了全國乃至全球的焦點。全國救援物資發來了,增援醫護人員出發了,火神山醫院開建了。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我堅信:疫戰必勝,武漢必勝!
在關注疫情的急切中,初一就這樣過去了。和往年不同的是沒有上山祭祖、沒有串門拜年,整個村莊只有小喇叭在不停地播報防疫告知。正月初二初三,按傳統習俗仍在年里。可怕的疫情仍在升級,老天爺也為之動容,冷風嗖嗖地刮著,雨也下個不停。我們心系疫情,只是抱著手機,自我隔離,關注著那沒有硝煙的戰場,關注著戰場上傳來的每一個消息。我看到,李克強總理來了,救援物質到了,“逆行者”馳援也陸續上崗了,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熱火朝天,機器聲代替了歡笑聲,車燈取代了萬家燈火……從中央到地方,從全省到武漢,從醫護人員到官兵,從社區干部到基建工人……每個人都在為武漢盡快痊愈而努力著、堅守著、拼搏著。
女兒不時發來消息報平安,同時提醒我們要注意的事項;在單位工作群里,我看到很多職工報名成為志愿者,為聯系救助物質而奔波。在微信朋友圈里,我看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告誡大家沒有什么事,最好別去武漢,可是他自己卻來到武漢,坐陣江城;我看到連續四五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女護士的臉上留下被防護面罩壓得疼痛的深深的印痕;我看到年輕漂亮的女護士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為了節約穿脫防護服衣帽時間,自己動手剃光一頭長發,主動請纓奔赴防疫一線……看到這些“逆行者”感人的一幕幕,我的眼淚頓時涌了出來。“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是啊,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我們不孤單,武漢不孤單,祖國不孤單!
2020年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我相信,人心齊,泰山移,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不會白費,寒冬終會過去,春天也會如約而至!烏云總會散去,病魔必將打敗!到那時,武漢痊愈日,我們還會和往常一樣,邀請全國人民來武漢看櫻花,看我家鄉的萬畝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