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茹/西安音樂學院
樂感即音樂感知能力,它作為手風琴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夠幫助學生逐步體會到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深層次情感、審美內涵,進而從心理上與音樂產生共鳴,優化其音樂審美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基于樂感培養的音樂教學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他們可以具有豐富、靈敏的音樂感知能力。
在讀譜方面,教師可以在講解樂譜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嘗試彈奏各個音符,使其能夠在觸鍵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節拍樂感,加深其對樂曲精神內涵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音級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講解完音級的基本音、唱名、音名時,教會學生各個音級的彈奏發音效果,然后結合簡單的曲譜,讓他們進行彈奏,使其能夠逐步感知到音樂的節奏和節拍,實現初步的樂感培養。
演奏技巧教學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旋律處理能力,使其能夠更好的詮釋出樂曲中的內涵。樂感作為學生了解樂曲內涵的基礎條件,教師應當在演奏技巧的教學中融入樂感培養,不斷強化其樂感能力,提高其樂曲演奏質量。在樂感培養方面,教師要向學生講解不同彈奏技巧所詮釋的音樂聽覺效果,讓他們了解到這些技巧的適用范圍,使學生逐漸形成旋律樂感。以斷音奏法為例,該奏法是指間斷地奏出旋律中的每個音,適用于活潑、歡快、華麗、快速變奏的樂曲中,學生通過學習該奏法的適用范圍,能夠理解到這種技巧所表達的情感,強化其音樂感知能力,同時也為他們日后的旋律演奏處理提供了依據。
樂感是感知音樂中所承載感覺的能力,教師通過在手風琴教學中為學生剖析音樂作品,能夠促進其更好的體會音樂中表達的感覺,強化他們的鑒賞能力,有助于其樂感的形成。在手風琴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欣賞手風琴演奏作品,然后再向他們剖析樂曲的創作背景,以及譜寫的前因后果和作者在作品中賦予的情感,促進學生與樂曲產生心理共鳴,幫助其認識到各類情感的表達方法。此外,還要根據樂曲的特點,通過專業化的剖析,來向學生講解作品的突出風格和各演奏家在作品中表現風格的手法,讓他們在賞析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樂感。
為了能夠更好的渲染演奏作品中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抓住樂曲傳遞的感覺,教師需要創造出一個具有特定情感熏陶作用的環境,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賞析,這樣能夠幫助其更好的感知樂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曲目的演奏視頻,以及創作演奏背景的介紹等內容,詳盡地呈現給學生,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扎實他們對樂曲情感的初步認識,然后再播放手風琴演奏樂曲,強化樂曲的感染力,使學生能夠在更深層次、更加清晰地體會到音樂所傳遞出的感覺,實現循序漸進的樂感培養教育。
在樂感培養中,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延長樂感培養措施的效用延續時間,加快推進學生樂感的進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布置作品賞析作業,加大學生的賞析積累,使其在長期的樂曲傾聽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的樂感,提升手風琴教學水平。在作業的布置方面,教師應當圍繞課堂內容,布置不同類型音樂的賞析作業,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賞析的心得體會,進其完善自身的樂感思維框架。
一般來說,有限的課堂時間和課下賞析作業往往難以滿足培養需求,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組建音樂合作效果,并以小組的模式,來開展課外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樂感培養效果。在樂感培養中,教師需要選擇樂感比較好、對手風琴興趣比較濃厚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然后遵循他們的意愿適當加強其訓練力度,使其能夠在課下時間中幫助和帶動其他同學開展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特質來劃分小組,促進他們互相帶動、互相學習,共同提升自身的樂感。
在基于樂感培養的手風琴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保障樂感培養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積極開展互動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奠定樂感培養基礎。在樂感培養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手風琴演奏曲,然后讓學生猜測演奏者作用的手法以及音樂表達的情感,比如在手腕斷音的演奏技法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播放一段白俄羅斯歡快樂曲《小酸梅果》,然后提問“樂曲中哪一段中使用了手腕斷音?手腕斷音用在什么樣的樂曲中比較合適?”,之后再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引導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他們樂感的強化。
教師在基于樂感培養的手風琴教學中引入學生偏好元素,能夠緊緊抓住其注意力,使他們能夠更充分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弱化樂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在樂感培養中,教師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態,準確抓取在學生之間熱度較高、符合其心理偏好的元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樂感的培養鋪平道路,例如:教師在講解杜卡《小巫師》時,可以結合迪士尼的動畫進行講解,讓學生感受到樂曲描述的場景,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樂感。
聽覺訓練是培養樂感的主要途徑,教師通過讓學生不斷地傾聽專業演奏者的曲目,并加以自主的思考和體會,配合實際操作訓練,能夠使學生得以準確地捕捉樂感。為此,教師應當認識到聽覺訓練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要為學生創造大量的傾聽鑒賞機會,使其形成聽覺審美意識、增長見識,實現基于樂感培養的手風琴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傾聽專門為手風琴打造的樂曲,幫助其認識到常規的旋律處理方式,然后再引導他們傾聽其他樂器曲目改編移植的作品,使其深入學習旋律的處理以及演奏表達,清晰他們的音樂內涵理解思路,提高其樂感[1]。
聽覺想象力作為一項重要的音樂感知技能,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強化學生的聽覺聯想能力,使其能夠通過傾聽感知陌生音樂中蘊含的感覺,實現學生樂感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向學生講述音樂情感,然后組織其進行傾聽,引導其產生聯想,待到他們的樂感有一定提升的時候,再在不介紹音樂情感的條件下,為學生播放陌生的手風琴演奏曲,之后讓其充分發揮聯想思維,自主體會音樂中傳遞出的感覺,實現由淺入深地鍛煉其聯想能力[2]。
在樂感培養中,演奏情感表達能力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當重視強化學生的演奏技巧反思能力,使其能夠充分發揮經驗的效用,強化手風琴演奏水平。在反思訓練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養成演奏錄音的習慣,并在自己演奏之后,傾聽錄音,檢驗自身的情感表達方式,然后通過這種反思,及時找出和彌補自己在演奏中存在的漏洞,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手風琴演奏的感覺傳遞規律,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樂曲中傳遞的內涵信息,提高其樂感水平[3]。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演奏中準確、充分地表達出音樂情感內涵,教師需要借助樂感培養來引導學生傳遞音樂中所描述的感覺,提升其手風琴演奏水平。在樂感培養中,教師可以親自帶領學生演奏,讓他們在演奏的過程中,觀察教師的表達方式,充分吸取技術經驗,加強其對情感表達的認知,構建直覺化的音樂感知思維框架,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其創造更多的登臺演奏機會,使其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音樂情感的表達模式,以便于更好的掌握音樂情感傳遞規律。
綜上所述,保障樂感培養教學措施的落實效果,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手風琴教學水平。在教學中,教師采取樂感培養措施可以強化學生旋律演奏處理能力、優化學生對音樂的賞析深度、延長教學措施作用時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聯想能力、增強學生音樂表達能力,從而提升手風琴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