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婷
/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
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不僅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同時還有助于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并且還有助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在識字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的重要價值,并加強對漢字文化的研究,以此更好融入到識字教學中,從而切實的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漢字的起源,將漢字背后的典故講述給學生,這樣便可以使得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很容易激發小學生的識字興趣,并且有助于小學生理解和記憶漢字。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按照傳統的識字教學模式,將漢字的拼音教授給小學生,并帶領小學生一遍遍的朗讀和默寫,那么小學生即便記憶了漢字,也是機械化記憶,一段時間不運用,小學生很容易忘記,并且小學生的識字學習效率也不是很理想。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其抽象思維還尚未發展成熟,任課教師可以結合漢字的起源,將漢字進行拆分,并將豐富的漢字文化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增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小學生明確的掌握漢字的字義,提高小學生的識字速度。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對識字教學效果的提高十分有利。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能夠認識1600個漢字,能夠寫出800個漢字。這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我國漢字中存在很多相同讀音和相似字形的漢字,這就對小學生的分辨力和記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目的性、有計劃的融入漢字文化。利用圖片、故事等方式將漢字本義傳授給小學生,以此降低錯別字出現的幾率,從而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
語文學科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實質上也是傳遞文化的過程,可以體現出文化生成與創造的動態過程。如果將語文教學比喻成一條大河,那么,文化就是奔涌于其中的激流和波濤[1]。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時,需要承擔起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以此促使小學生對識字產生情感,從而更加積極、自主的參與到識字教學中來,并自覺的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從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后新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漢字文化的融入十分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卻沒有準確的把握漢字文化這一教學資源,讓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漢字文化,從而激發小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2]。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前,應該注重加強對識字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方案的完善。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漢字文化的研究。其次,語文教師應該根據識字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融入漢字文化的方案。最后,根據小學生對識字教學的個性化需求,對制定的方案做出進一步的完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任課教師在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時,一定要確保方案的趣味性,以此促使小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小學生“日”和“火”這兩個漢字時,可以為小學生講解這兩個漢字的起源,通過對這兩個文字的象形文字形式的呈現,以此促使小學生更好的了解這兩個漢字的表意,這樣小學生便可以更加扎實的記憶這兩個漢字,大大提高小學生的識字速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手段融入漢字文化[3]。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不要將教學思路局限在傳統識字教學模式上,打破以往教學思路的定式,加強對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與分析,以此更好的運用到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促使小學生更加深刻的感知漢字文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不管運用何種手段融入漢字文化,都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切不可一直使用同一種手段。這樣很容易影響到小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水”這一漢字時,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一漢字的而結構比較復雜,在認識和記憶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的認識和記憶這一漢字,任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水”這一漢字從由來到逐漸轉變為現階段我們正在使用的“水”這一漢字。這樣可以促使小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水”這一漢字的演變,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這一漢字,提高小學生的識字速度。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識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將其有效的延伸到家庭教育中[4]。小學生在家庭學習中,對識字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整體學生家長,搭建微信交流群,以此將當天小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學習的漢字通過交流群,告知各位小學生家長,并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進行有效的引導。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家長推薦一些有關漢字文化方面的書籍,并與小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小學生的識字量,同時還可以促使小學生對閱讀產生足夠的興趣。
綜上所述,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縮影,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可以充分發揮我國漢字文化的重要價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前,應該注重加強對小學生的全面了解,以此了解小學生的興趣和喜好,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智力發展水平,通過多樣化的方法在識字教學中融入漢字文化,并將其有效的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以此與學生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將漢字文化與識字教學融合在一起。在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促使小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漢字文化,從而對漢字的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