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婷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夠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與否,并且在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成人等各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當代大學生身心特征與心理特征較于從前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積極借鑒心理學、管理學等其他學科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運用到輔導員日常的工作中顯得非常的必要。而教練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輔導技術越來越引起高校輔導員的重視。
教練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自由藝術學院創始人之一添高威在暑期開設了網球和滑雪訓練課程,宣稱可以讓完全不會打網球的人在20分鐘學會基本熟練地打球。他并沒有教授學員相關理論和技巧,而是通過教學員將注意的焦點集中在網球上,想象接住球的畫面,并提出一些開放的問題:“你的身體如何調整才能接住飛來的網球呢?”等,整個過程只是不斷激發學員的打球熱情和自我預判能力,心態發生變化,“教練技術”由此誕生。此后教練技術又經過了一系列的發展。教練技術相比傳統的教育、管理技術,研究的起步比較晚,但是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教練技術的發展也是相當地迅速。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教練技術已經成為了一個行業,并且有著一定的行業規模。在1990年的美國,已經出現了圍繞專業教練進行培養的具體課程。在1992年,就已經成立了專業的培訓機構。此后,全球教練行業以每年兩三倍的速度高速增長。而在國內,一直到了90年代,教練技術才開始被帶入中國。30多年來,教練技術在我國的各個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中國特色。雖然教練技術越來越被重視,并且更多的運用于了企業,但是在高校中運用教練技術才剛剛起步。
首先,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應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是當前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這對于每一個高校學生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促使他們養成更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然而當前我國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有待解決。例如高投入低回報,各個學校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思想教育投入了充足的資源,然而回報卻并不成正比,仍然存在缺乏信仰、道德意識薄弱,思想混亂的現象。并且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教育通過考試答題來判定成果,使得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非常擅長答題,然而對于情感的部分非常的淡漠。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教練技術合理運用到輔導員日常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是有可行性和有意義的。首先教練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都是希望人的思想和行為作出改變,都是通過語言的交流,來達到預期的效果的動作行為。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輔導員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感知學生想要說的事實、情感以及意圖,即3F(FACT FEEL FOCUS)傾聽技術。舉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可能會想向老師傾訴:“老師,我不想參加這次的全國英語競賽,全國性的競賽都是最優秀的學生參加,我覺得我很有可能失敗。”輔導員在這時則可以通過傾聽技術找出其意圖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得學生可能會取得好的名次?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去迎接這次競賽?”等問題,從而減少學生畏懼膽怯心理,以一個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參加。
其次,在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是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主要是先是幫助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我,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在此基礎之上,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把大學階段的發展成長納入到整個生涯規劃中來,大學是人生職業生涯的開始也是重要一環,所以,規劃好大學階段,對每一個學生的終生發展都是益處多多的,要想成功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生涯輔導是不可或缺的。而生涯輔導的目的與教練技術促進人的發展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教練技術的要義就是通過進行持續的變革創新,積極改變并有效行動,最終達成目標。大學生生涯輔導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認識到自我,確定他們的目標,并分析自己現在所擁有的資源和機會,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也能夠制定符合自身生涯發展規劃。輔導員通過開展教練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出生涯規劃。具體看來,輔導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明確目標。90后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給予無條件的愛,很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大小瑣事都事無巨細的被父母安排好,很難了解到自己的真實需求。因此,當他們需要獨立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時,往往會感到茫然,不知該從何入手。這時,就需要輔導員運用教練技術對學生進行輔導,會取得更好的效果。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強有力提問的方式。比如對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們來說,輔導員可以采用教練技術中的強有力問題工具箱來進行提問。“大學四年,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有沒有在大學四年中想要實現的目標,并且打算怎么去完成這個目標?”“接下來的你首先應該做什么,從什么時間開始?”,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提問,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內心愿望和目標,更加積極的去行動,在大學四年乃至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實現自己的目標。
再次,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的應用。當前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創業”、“創新”,尤其是在當前給予了大學生群體優厚的創業政策,積極鼓勵高校大學生加入到大學生到創業實踐中。其實,將教練技術運用到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中,也是有其價值的。因為當前缺乏創業教育理論,而教練技術作為一門集合了多學科知識的技術,能為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并且教練技術能夠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業項目選擇、制定好創業計劃,從而去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教練技術中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模式叫做“GROW”模式。G(Goal)代表著目標、R(Resource)代表著資源、O(Option)代表著方案、W(Will)代表著結果和行動。這樣的模式幫助實現大學生創業目標。而教練技術則采用焦點模式,在幫助大學生設定目標的過程中直接了解該大學生所有擅長的才能,以及過去成功的經驗,從而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聚焦目標的能力。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缺乏資金或者認為缺少資源,但其實大學生創業者缺乏的是整合創業資源的能力,而不是缺乏資源。在教練過程中,教練與教師的角色所扮演的是不同的,不會直接的給出某種具體的創業方案,也不會為創業者解決在創業風險和承擔失敗的責任。因為教練要做的知識,和創業者進行交流,并且從創業者的思路和方案中,尋找出缺點和不足,并不會代替創業者作出任何決定,追中的選擇決定權還是創業者本人。
一是要高校應積極組織教練技術培訓。教練技術因其可行性和實用性在企業已應用多年,但在高校當中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其實在管理實踐中可以看出,很多輔導員老師都并未掌握運用教練技術,甚至根本都不了解。并且,高校輔導員也很難得有機會參加這種專業的培訓。所以,高校輔導員運用家練技術與學生進行溝通,并沒有太好的實際效果。也無法對學生有真正的幫助。所以,學校可以組織輔導員參與教練技術的培訓課程。這樣,能夠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水平、開拓高校輔導員的管理視野,在實際的輔導員工作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夠用、交流服務。同時,學校可以為老師之間提供資源共享、感悟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讓每個人在這里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體會,促進自身的管理水品不斷提高。
二是要將教練技術應用于各項高校工作。高校學生工作包含多種多樣的方面,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能夠善于運用教練技術在主題教育與輔導過程中,這樣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之間構建一個更加良好的關系,有助于強化對學生的管理效果。例如,將“興趣平衡輪、感知位置技術”等教練技術方法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范等方面,更好地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設下具體目標,并最終實現。
三是要靈活運用教練技術的各項工具,建立與學生的信任關系。輔導員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首先可以通過 3F 傾聽技術與 4P 性格分析工具,了解學生的大致的基本信息,看出學生身上的個性是如何,與其建立一個可以互相信任的關系,幫助他打開心靈,愿意與教練進行溝通交流。在營造一個互相可以信任的教練環境之后,輔導員可以在與學生交談過程中幫助他設定一個期望實現的短期目標,要盡快發現學生的內心希望,并制定出具體的目標,這樣可以使教練成果最大化。接著,輔導員要學會去傾聽學生的心聲來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深處的矛盾,通過強有力的發問讓學生更加客觀地去看待現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更加明確自身的意圖和目標。在了解了現實情況和困難后,輔導員就需要協助學生去尋找現實目標中所需要的資源和策略。在這一切的后續之前,建立一個學生和輔導員的信任關系,是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