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可心/內蒙古大學
苗族諺語是中華多民族諺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使用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苗族諺語的成果主要是資料輯錄和理論研究。在資料輯錄方面,最早對苗諺進行搜集整理的專著《民間文學資料》(1985),收錄苗族諺語29條。1988年出版的《苗族諺語格言選》,收錄500余條苗諺。此外,文遠榮在《雷公山歌謠·諺語·謎語選編》(2013)中,翻譯并整理了近300條苗諺。而在理論研究方面,現有成果主要是苗族學者李云兵、余金枝、石德富等人的專著及論文,以及楊世章《苗族諺語試論》(1989)、龍治成《湘西苗族諺語特色試析》(1991)、段超《長江文化視野下的苗瑤文化》(2007)等。目前,對苗族諺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語義內容或單一角度的文化分析或是對比研究,針對苗族諺語文化角度的研究成果較少。有鑒于此,筆者選取文化學角度進行研究,深挖諺語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本文以楊亮才先生和董森先生主編的《諺海(第四卷)》為語料來源,選取苗族諺語中的修養類諺語,綜合運用語料分析法、文獻分析法、綜合歸納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苗族修養諺進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苗族諺語的文化功能。
苗族修養諺是苗族人民從古至今對為人修養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本文以語義內容為分類標準,選取勤勞苦干、謙遜好學、胸懷大志、友愛互助、談吐風雅五類苗族修養諺進行分析。
精心安睡能健壯,努力勞功能長壽。
懶丈夫壞田里的活路,懶妻子壞家里的木梳。
人勤地瘦糧滿倉,人懶地肥鬧饑荒。
偷懶的貓捉不住老鼠,不用功的人學不到知識。
寒天不凍勤織女,荒年不餓苦耕人。
晉代葛洪《抱樸子·廣譬》中說:“不惰者,眾善之師也。”勤勞是眾多美德的老師,是提高德行修養的基礎條件。苗族有大量的諺語勸人勤勉,勸人持之以恒,勸人辛勤勞動。“懶丈夫壞田里的活路,懶妻子壞家里的木梳”,苗族在擇偶方面上,也以是否勤勞為擇偶條件。以上諺語佐證了苗族的熱愛勞作和憎惡懶惰,表達出要吃苦耐勞和克己勤勉的精神。
驕橫的人攆走朋友,謙恭的人不缺幫手。
自夸的人沒有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好叫的雞不長肉,好自夸的人少學識。
過于逞能的人,最后總要哭。
要真心學人之長,莫信口道人之短。
苗族人民文化素養深厚、注重素質教育,農業生產和狩獵生活方式使得他們在勞動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在實踐活動中形成了遇事謙虛恭謹、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苗族人民認為,謙虛不僅是在學習上應該具有的端正心態,更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優秀品格?!白钥涞娜藳]有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反映了學識不必通過自夸表現,而且為人謙虛更加彰顯自身修養?!膀湙M的人攆走朋友,謙恭的人不缺幫手”,運用對比,將驕橫之人與謙恭之人進行比較,可見謙虛豁達的人更吸引朋友。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只要有志氣,不怕起點低。
胸無大志,枉活一世。
無志空長百歲,有志不在年高。
不怕手粗,就怕心粗;不怕人笨,就怕志短。
擁有志氣是克服困難的保障,飽含昂揚斗志是奮斗成功的保障。一個有修養的人,不僅有志氣,而且能拼搏,正如苗諺中所說“好漢憑志強”。為了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創造了大量反映志氣重要性的諺語。
相幫相勸成朋友,勾勾搭搭成小偷。
只要能擰成一股繩,紗線也能捆住牯牛。
親幫親,友幫友,天下窮人幫窮人。
同拍手才響,共跳地才實。
齊心才能相處,齊腳才能抬房架。
腳步整齊才能跳舞,手指一致才能吹蘆笙。
友愛互助是苗族大力提倡的寶貴品質之一。苗族人民創造言簡意賅的諺語,揭示團結互助精神的內涵,指出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將友愛互助作為必備修養?!跋鄮拖鄤癯膳笥?,勾勾搭搭成小偷”將兩類人進行對比,可見友愛互助是形成良性人際關系的基礎條件。
只要堅持釣到最后,最精的鯉魚也要上鉤。
亂藤絆不倒飛奔的金鹿,狂風吹不斷巖鷹的翅膀。
自立自強、剛健有為是苗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苗族得以生生不息。人們為達到預定的目標而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實現的意志品質即是堅持。苗族的諸多諺語表現出堅持的可貴品質。苗族人民深知堅持不懈的重要意義,憑借其豐富聯想,通過參照金鹿、巖鷹等動物的行為,創造出“亂藤絆不倒飛奔的金鹿,狂風吹不斷巖鷹的翅膀”的諺語,頌揚堅持精神。
錯路好轉,錯話難收。
心地寬廣同伴同伙,語言和氣朋友眾多。
飯粒下肚可以爛掉,話語入心爛不掉。
蠻人講話,話壓話。善者講話,理順通。
心直才到老,話和才長壽。
談吐是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正所謂“言如其人”,談吐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高低。在社交中,苗族人民認為應當謙遜禮讓、謹言慎行,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心地寬廣同伴同伙,語言和氣朋友眾多”大度豁達、談吐和氣的人才能廣交益友?!板e路好轉,錯話難收”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類似于人們常說的“言多必失”。
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認為,“每一個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功能的,而且整合成一個整體,就像是個生物有機體?!泵缱逍摒B諺凝聚著苗族人民思想文化的精華,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這決定了苗族修養諺強大的文化功能。
苗族修養諺的文化功能,從縱向看,包括對當代和后世的影響和作用;從橫向看,包括對苗族人民和中華其他民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影響和作用。苗族修養諺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的教育與傳承功能、文化的認同功能、文化的傳播功能。
苗族修養諺語言精煉生動,富有耐人尋味的寓意且通俗易懂,多以口語形式表達,為苗族人民教育子孫后代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為人修養準則。苗族人民通過“過于逞能的人,最后總要哭”、“要真心學人之長,莫信口道人之短”,指出莫要驕縱逞強,要謙虛慎言。“心地寬廣同伴同伙,語言和氣朋友眾多”強調要心胸寬廣,講究說話藝術。苗族諺語“依靠大家撼山易,脫離眾人搬磚難”體現人們在勞動時團結協作的重要作用。還有諺語“火墻的熱灰,分散了就成涼灰;爐膛的紅碳,分散了就成黑炭”、“腳步整齊才能跳舞,手指一致才能吹蘆笙”、“只要人手多,牌樓搬過河”則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教育后代要懂得團結友愛,切忌自私自利。以諺語的形式傳授經驗,輕松有趣,充分發揮了寓教于樂的教育功能,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苗族修養諺代代相傳,其中所蘊含的智慧結晶,即勤勞苦干、謙遜好學、胸懷大志、友愛互助、談吐風雅,是每一代苗族人民始終銘記于心的修養美德。祖祖輩輩的苗族人民以修養諺作為一種普世的價值取向,以此規范日常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的一言一行,提高個人修養。苗族修養諺不僅是提高修養的教育典范,更是蘊含著苗族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的寶庫,在苗族文化和苗族歷史的傳承過程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斯大林指出,一個民族一定要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共同的語言及表現共同心理的共同文化,才成其為一個民族。苗族修養諺作為苗族文化的一部分,從歷時的方面來說,它帶著從遠古時代繼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從共時的方面來說,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民族修養。苗族世居山區,分布零散,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差異較大。由于歷史上的統治階級均對苗族采取歧視、壓迫和鎮壓的反動政策,致使苗族人民長時期地掙扎在苦難的深淵。這樣艱苦的生存環境,讓他們懂得“寒天不凍勤織女,荒年不餓苦耕人”、“親幫親,友幫友,天下窮人幫窮人”。苗族修養諺的形成是歷史因素的凝聚和沉淀,是現實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了苗族人民的共同心理。
苗族人民之間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心理通過諺語得到了保留和流傳,每一句朗朗上口的諺語中都流淌著苗族人民的血與汗,無一不展現著該民族特有的修養內涵和行為規范。苗族修養諺是苗族重要的集體記憶之一,是苗族族群認同的重要依據。對老一輩來說,修養諺使他們洗滌靈魂、追憶青春。對年輕人而言,心念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修養諺,使他們更加懂得如何為人,更加緊握民族文化的根。苗族修養諺增強了苗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從而實現了自我認同和族群認同。
文化本身是一種符號,苗族修養諺是苗族文化的眾多表現形式之一,自然也是一種符號,是珍貴的民間文化。苗族修養諺作為文化符號,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修養觀,即勤勞苦干、謙遜好學、胸懷大志、友愛互助、談吐風雅。主體通過符號傳播信息,并使受播者受到影響的過程便是文化傳播。文化傳播有對內和對外兩個方向。對內傳播即苗族人內部的修養觀念傳播,即上文所提到的教育功能;對外傳播主要指其他民族通過學習苗族修養諺,了解苗族人民的修養觀以及苗族的民俗風情。例如,從“腳步整齊才能跳舞,手指一致才能吹蘆笙”可以看出,苗族喜愛音樂和舞蹈的民族風情,諺語中的“蘆笙”便是苗族人民常用的樂器之一。
苗族修養諺善以短小精悍的語言鑒照是非,通過口口相傳,成為苗族人民約定俗成的修養取向,讓人們更正確地了解自身、認識世界,更好地提高修養、改造世界。苗族修養諺中凝結了苗族人民對于為人修養的價值傾向,即勤勞苦干、謙遜好學、胸懷大志、友愛互助、談吐風雅。
苗族修養諺的文化功能,一方面使得苗族同胞肝膽相照、患難與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個人修養的提高對于本族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苗族人民通過傳承和弘揚先輩優良傳統,為苗族民族文化的更替繼承添磚加瓦,推動苗族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