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許昌學院外國語學院
涉外語言服務行業,指提供有償及無償涉外筆譯和口譯服務的本地化組織和機構構成的產業生態鏈,包括翻譯公司及個體、高校外語專業等。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翻譯”、“語言服務”或“英語/外語”為關鍵詞進行查詢,獲得許昌涉外語言服務企業(簡稱為語服企業)注冊信息;二是從國內主流分類信息網“58同城”及“百姓網”獲得企業及個體補充信息。三是對許昌市注冊翻譯企業及2所許昌高校47名外語專業教師(包括英、日及俄語)進行電話訪談或問卷調查獲得的相關數據。四是網站數據。
企業的成立及存續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行業的規模、發展及市場需求信息。目前,許昌在冊語服企業共8家,其中6家存續(即在營、開業、在冊),2家吊銷,其存續時間則從6個月到7年不等。此外,上述企業最早于1993年5月,最晚于2017年7月成立,且目前存續的6家企業均成立于最近5年。這表明許昌外服行業起步較早,有一定市場需求,但市場規模小,發展緩慢。
另,在分類信息網“58同城”及“百姓網”,可檢索到5家許昌語服企業和11名兼職從業者。然而,因其業務信息較為模糊,甚至前后矛盾,且未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故研究者認為其無法提供質量相對可靠的服務,未將其納入調查范圍。
目前,許昌語服企業均為內資私營,其中83.3%經營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盡管除去個體經營的許昌快信達雅翻譯服務社,其他企業均未公示從業人數,但其不超過50萬的注冊資本,且均被錄入河南省小微企業名錄,表明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夠。
企業的地區分布往往受到經濟發展的區域分布影響。許昌語服企業注冊地主要集中在魏都區、東城區及建安區,與許昌位于上述三個區域的跨境電商綜合園區分布情況保持了高度一致。
企業數量變動往往反映經濟發展對相關行業的影響。2012-2014年,許昌進出口額逐年增長,分別為20.76億美元、21.4億美元及22.8億美元,市場需求相應增加,語服企業數量相應增加,每年均有1家企業成立;2015-2016年,進出口額分別回落至19.1億美元和17.7億美元,無新增語服企業;2017年,進出口額增長至21.8億美元,新增2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許昌語服企業易受當地經濟環境影響的特點。
據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及網頁宣傳信息,許昌語服企業的主要業務為筆譯,占60%;其他(包括培訓、多語咨詢、留學服務、會展服務等),占30%;口譯,占10%。
另,33.3%的企業未明確業務語種;33.3%僅涉及英語業務;33.4%除涉及英、日、韓、德、法、俄等常見語種,還涉及瑞典、丹麥、希伯來、越南、馬來西亞等數十小語種,但據“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資產總額1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的國家認定標準,及企業注冊信息,有夸大嫌疑或業務轉包可能。
目前,無許昌語服企業通過國際化標準組織(ISO)認證。對于從業者,企業也無專業、英語專業八級證、翻譯資格證等硬性資質要求,而更注重其行業經歷以及提供語服的實踐能力。同時,核心的筆譯業務主要依靠紙質詞典輔助下的傳統人工翻譯。
盡管所有企業均在宣傳廣告及客戶咨詢中,一再強調對服務質量的重視,但在其提供語服的過程中更多依靠企業、從業者的自律和個人職業素養,因此,服務質量的穩定可靠性存在較大變數。
許昌高校有許昌學院和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其外語專業教師提供英、日及俄語的涉外語言服務,分為志愿者工作和教師私人工作。前者見于政府或行業組織的涉外經貿或文化活動,如許昌學院“外語服務中心”的教師志愿先后為鄢陵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許昌三國文化旅游節、許昌市企業家沙龍、禹州鈞瓷海外文宣、2017海外華裔青年“中國尋根之旅”春令營(國僑辦主辦,省外事僑務辦承辦)等活動提供了義務的筆譯及口譯服務。后者,主要因教師人際交往而進行無償或有償的筆譯或口譯服務。
鑒于許昌高校外語專業的專業優勢和教師的學歷優勢,其語服質量高于當地企業,但易受本職教學工作的影響;同樣,教師自律和個人職業素養,也是影響服務質量的主要因素。
在頂層設計規劃方面,作為文化產業與信息技術產業的交叉融合產生的新興服務業,語言服務業未能包涵在《國家經濟行業分類》中的20個門類,900余個小類之中。因此,涉外語言服務業并沒有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應有重視,極少享受到扶持和優惠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成本偏高,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中國翻譯協會雖已推動制定了一系列的涉外語言服務的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但是無約束力。現行法律法規亦無設定企業和從業人員準入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難以保證企業服務質量,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同時,沒有組建本地行業協會,缺少協會的指導與協調,又導致造成行業的無序發展,甚至惡性競爭。
本次調查發現,所有許昌語服企業及其從業者的經營和從業意識,基本還停滯在四五十年前。企業依然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陳舊觀念,缺乏宣傳意識和市場開拓意識,坐等客戶和業務上門。受制于此,當然也有經營成本的考慮,所有6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從未在實體傳媒投放廣告;僅有1家企業建有專屬網站(部分欄目無填充內容),另有4家在非主流的網絡企業黃頁留有更新不及時的企業簡單信息。
在服務手段方面,大部分企業和從業者依然采用原始的word打字,“一本詞典走天下”的工作方式,各門類的專業工具書和詞典購置不齊全,甚至是缺乏,從來不借助專業的翻譯軟件,最多借助網絡在線免費詞典。這導致服務強度大,卻效率低下,進而導致單位時間內收入較低的情況成為常態。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物價上漲,人們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也相應提高,許昌語服企業的各項開銷成本也水漲船高,但是其業務報價卻多年未變。以最常見的中英筆譯業務為例,其平均報價近10年來始終停滯在120-140元/千字的水平。
互聯網的即時便捷性以及沒有任何經營成本的網絡兼職個體從業者,使客戶不一定非得選擇本地語服企業;再加上許昌市場規模小,翻譯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往往會采用壓低報價的方式來爭奪客戶。因此,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從業者無法獲得理想的報酬,影響了兩者的積極性,甚至其服務質量,進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不利于行業整體規模的擴大。
本次調查發現,許昌兩所高校雖然開設有翻譯專業或翻譯類課程,但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上過于傾向翻譯理論和傳統的文學翻譯,缺少實用翻譯的課程,甚至是結合許昌出口企業實際的課程和翻譯實踐,進而與企業和市場需求脫節,滿足其需求的人才嚴重缺乏。
建議許昌市在宣傳、稅收、人才、資源共享、市場開拓等方面積極制定并落實專項扶持和優惠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時,牽線搭橋,促成許昌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與本地語服企業之間的合作,既有助于對外經濟的發展,又有助于語服企業拓展市場業務。
建議許昌成立行業協會,并結合行業實際,征求業界意見,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為企業和從業者設定剛性的準入條件,如資金規模、硬件配備(翻譯設備、工具書字典等)、制度建立(管理制度、質量控制體系等)、人員資質(專業、學歷、翻譯資格證或職業資格證)等;同時并授權行業協會履行監管義務,確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行業協會應積極組織推行全行業、地區的行業調研,研究分析各級市場需求,從而對本地行業的發展規劃提供相應指導,如聯動全國或當地市場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推出服務指導價機制,力促企業服務費用正常化、合理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許昌市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通力促進本地涉外語言服務企業間,甚至跨地區企業間的合作關系,避免惡行競爭,如引導促成企業間的股份合作,增強市場競爭力和適應力;鼓勵和引導有一定實力和資金的較大規模企業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完善內部管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
行業協會或有一定實力和資金的較大規模企業積極牽頭,并建議予以一定的優惠政策,整合全行業或許昌地區的業內軟硬件資源,如市場分析、業務培訓、專業翻譯軟件等,并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從而進一步促進交流合作,節約經營成本,互惠共贏。
行業協會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研討會、交流會和培訓,領導部門在場館、會務、交通等方面予以支持,從而積極引導企業經營管理觀念的朝著更為現代科學的方面轉變,使之既注重內部管理、內涵提升,又注重外部形象及宣傳;積極引導從業人員轉變業務觀念和手段,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主動、合理地運用互聯網共享資源、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等提高翻譯質量和效率。
本地高校外語類專業應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并結合自身優勢與特色,與本地語服企業、出口企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產學研結合方式,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體系。如課程設置,除應注重外語基本技能的提升外,也應注重適當考慮與許昌主要出口產業(假發制品、電器電力設備、農產品等)的聯動,使學生通過相應課程了解相關出口產業的基本情況,通過實習、實訓等方式增加涉外語言服務的實踐經驗。此舉既可以推動高校人才培養的應用型轉型,又可以為本地語服企業補充滿足出口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本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許昌涉外語言服務行業的發展與當地外貿經濟有著較明顯的同步性,但是由于缺乏政策扶持、經營理念陳舊、業務手段較傳統等原因,其規模偏小,發展緩慢。在此基礎上,本研究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給行業帶來一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