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云南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國家不斷發(fā)展學前教育事業(yè),來保障幼兒教育供給能力,再加上《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推行,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個人加入了開辦民辦幼兒園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幼兒教育供應短缺的問題。但由于缺少審查和監(jiān)管,讓一些不符合資質的幼兒園進入,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是一種潛在的威脅。近年來幼兒園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民辦幼兒園安全問題相較于公辦更高。安全的“陰影區(qū)”籠罩在民辦幼兒園,揮之不去,這一問題考驗著正蓬勃發(fā)展的幼兒教育事業(yè)。因此要想提高民辦幼兒園的質量,就要讓民辦幼兒園引入道德管理。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fā)展權和受保護權[1]。幼兒處在對外界事物極富有好奇心的特殊時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驗和一些安全知識和技能的欠缺,很可能突發(fā)安全事件,危害到幼兒身心健康。幼兒園核心的任務就是保障幼兒的安全,一切脫離幼兒安全的發(fā)展都是徒勞。國家高度重視幼兒園的安全,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例如,《幼兒園管理條例》規(guī)定“幼兒園應當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2]。《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專門用一章的內容來規(guī)定幼兒園的安全問題,“幼兒園應當嚴格執(zhí)行國家和地方幼兒園安全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3],這足以證明民辦幼兒園對于幼兒安全保護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任何組織的管理行為都在文化深層上體現它所秉持的道德觀,從而形成獨特的管理道德[4]。民辦幼兒園也是如此,因為如果幼兒園沒有形成良好的倫理形象和管理道德,就會引起家長和社會的負面評價,使幼兒園因深陷道德風險之中,從而降低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只有幼兒園能做到一切管理、一切組織都是為了實現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而不是一味考慮幼兒園的既得經濟利益,把幼兒園安全管理落在實處,從規(guī)避每一個小的隱患開始,為幼兒健康發(fā)展著想,讓家長放心的把孩子送來,從而促進了幼兒園自身的發(fā)展。
企業(yè)的發(fā)展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主,就算生產出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可以回收再生產,代價是經濟利益和聲譽的損失,但這些都可以再建立。而幼兒園不同,幼兒園培養(yǎng)的是一個個可愛的孩子,不允許我們有失誤,尤其是安全上的失誤,因為它的代價不只是損失了幼兒園的經濟和聲譽,而是幼兒的未來和家庭的幸福,這是我們不能彌補的。就算是民辦營利性幼兒園也是姓“教”的,也是要把幼兒的生命安全考慮在先,只有在完成姓“教”的任務后,才能考慮幼兒園自身運營和發(fā)展的問題。
1、對幼兒教育認識滯后,經費供給不足
由于幼兒教育階段和基礎教育其他兩個階段相比,“既缺乏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和有關部門責任屬性,也缺乏高中教育選拔功能帶來的強烈的民眾需求特性”[5],因此,有關部門在對幼兒教育事業(yè)上投入的資金也遠不及基礎教育。民辦幼兒園維持正常運營是需要財力的,沒有資金,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因此民辦幼兒園想出了三招來籌集資金:靠滾動式高收費或收教育儲蓄金維持辦學; 登玄虛招生廣告爭取生源;靠不切實際的承諾,如以校園設施優(yōu)良、師資力量雄厚來欺騙家長[6]。而這都是一些不誠信,沒有道德的“伎倆”,卻也沒有受到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使得民辦幼兒園走向道德的惡性循環(huán),聲譽和口碑也越來越差。
2、民辦幼兒園受不公待遇,發(fā)展環(huán)境差
公辦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意志,會不自覺地將資金和政策都傾向于公辦幼兒園,這使得民辦幼兒園在辦園上不占優(yōu)勢,還有被邊緣化的風險。因此,在“夾縫”中生存的民辦幼兒園就只能在程序上“偷工減料”,在規(guī)劃和設計時不按程序由有關部門審批,建成的幼兒園也就不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有的幼兒園為追求經濟利益,違規(guī)擴大辦園規(guī)模,增加幼兒園的班級數量和招生數量,這些勢必會增加幼兒園發(fā)生安全事故的隱患[7]。
1、幼兒園管理者的道德水平
園長作為幼兒園建設和發(fā)展的帶頭人要有一定的教育情懷和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把大部分的關注點放到幼兒身上,在安全問題上更加小心謹慎,做到防微杜漸。園長要在日常管理中向園內的教職工強調安全的重要性,有計劃的對教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只有園長帶頭做,才會激起其他教職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安全意識和責任心,自覺完成各項任務,使得安全問題不再是園長一個人考慮的問題。
2、教師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觀
幼兒教師是每天與幼兒接觸時間最久、距離最近的人,對保護幼兒的安全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幼兒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內有意識的觀察,及時排除可能危害幼兒安全地隱患,及時調整并向上級匯報,做幼兒健康成長路上的守護者。
3、幼兒園管理上的漏洞
幼兒園有不同的部門,各司其職分管不同的領域。只有組織中的各個部分能和諧一致的工作,才能實現各組織協(xié)調的為組織目標服務。因此,首先要明確職責,做到責任到人。其次應單獨設立幼兒園安全小組,定期檢查園內的設施,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安全保衛(wèi)組應由園長及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統(tǒng)籌調控,及時溝通,檢查結果及時上報,資料存檔,以備不時之需。最后要完善幼兒園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幼兒園的安全制度包括教學工作安全制度和后勤工作安全制度,每一類又分成很多細則,如“幼兒接送制度”“值班制度”等,這些制度不僅能夠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還能在過程中規(guī)范行為,明確責任,將事故消滅于萌芽[8]。在制定安全制度時要因地制宜,內容要具體可操作,不僅要有穩(wěn)定性還要隨時進行補充完善。
1、強化有關部門在民辦幼兒園中的責任,嚴把入門關
隨著“幼兒教育熱”的浪潮,更多的企業(yè)和個人想要開辦民辦幼兒園,他們的資質和水平良莠不齊,不能一味地靠市場那“隱形的手”來控制,還是要依靠有關部門“有形的手”來加以監(jiān)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合法的辦園,把好源頭關,不讓沒有資質的幼兒園進入市場。只有有關部門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努力清除不合格的園所,才能在源頭上“清流”。
2、有關部門公正看待民辦幼兒園,加大投資
有關部門要公正的看待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在發(fā)展公辦園的同時也要大力促進民辦幼兒園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給民辦幼兒園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對民辦幼兒園做的不妥的地方,要及時指出,并督促其改進;對做的優(yōu)秀的地方,也要給與一定的表彰,一視同仁的對待民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的大部分安全問題究其根源是辦園資金不足,只能從一些硬件軟件上通過“節(jié)衣縮食”來解決。因此,政府應加大對于民辦幼兒園資金的投入力度,為符合資質的民辦幼兒園配備一定辦園所需的設備,降低其自身的投入成本,來擴大教育供給。
1、園長在道德上領導教職工,并對其進行安全教育
園長是幼兒園的主心骨,領導著幼兒園整個的發(fā)展走向。要想建立以道德為準則的幼兒園,園長必須是一位有道德的教育者,這樣才能凝聚人心,使大家信服并愿意一起為幼兒園的發(fā)展添磚加瓦,有這樣的意愿還不足夠,要落實到每日的工作上,讓教師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要怎么做。園長可組織一些集體培訓或研討,來提高教職工的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
2、建立規(guī)章制度
在一個幼兒園組織中,教師如果對“什么是道德”都沒有正確認識的話,這顯然對幼兒園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幼兒園一般有規(guī)定幼兒園教師的工作職責,但只是從工作分工上進行劃分中很少將安全列為單獨一項,從而教師不夠重視安全問題,或者就算重視也沒有什么切實可行的制度,使之像無頭蒼蠅一樣沒從下手。只有把幼兒園整個的安全管理分派到每個人的頭上,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搞好幼兒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