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伶伶/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
圖書館的藏書給很多人帶來了便利。在圖書館,閱讀者可以通過很低的成本閱覽多種類型的文本內容,豐富自己的學識,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獻資料,補充自己的知識面,或者為研究做準備。但是浩瀚的書海全部都搬上書架也不現實。因此,就需要將電子文獻形式利用起來,在有限的額條件下,整天更多的知識資源。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而文獻電子化則進一步對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力量應用到了各大行業領域,圖書出版行業中也運用到了很多的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和電磁光存儲技術等。這些技術手段的利用為圖書出版創造了極大的便利,圖書出版形式也開始不再僅限于紙質版。在傳統的紙質版書籍中,雖然能夠給人帶來十分直觀的看書的感覺,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實際上并不方便攜帶。特別是對于一些字數較多的文獻或者是長篇小說等著作。如果遇到需要調換文獻使用地點則會遇到不便攜帶和運輸的情況。同時也會使用很多紙張。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獻出版的載體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僅僅限于紙張。傳統的印刷不再是唯一,能夠記錄和出版文獻的載體還有聲音圖像、機讀型等多種方式。機讀型方式記錄刊載文獻的形式在之前有磁帶、磁盤等,后來面向光盤刻錄迅速發展?,F在用到光盤刻錄形式的文獻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則是在大數據時代下發展的能容納海量資源的數據庫。例如,很多高校的圖書館引進數據庫,與知名數據庫簽約,將更多的資源收入圖書館藏書建設名目中,為文獻資料出版的形式增添了更多中的形式選擇。例如語言的文獻資料有專門建設的語料庫系統。其他文獻資料也可以在超星數據庫、讀秀數據庫等多種數據庫中收錄。更加多樣的文獻資料出版與記錄方式的多樣化更好地利用了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也是文獻資料的使用更加便利。
在文獻資料的出版上,很多出版社為了能夠在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下,在有限的空間和成本的基礎上,能夠收入更多的文獻資料。因此,將這些文獻資料的出版采用電子化的方式。對于其他的一些研究用的參考工具書也是如此。這些參考工具書主要是用來查閱知識條目。但是就紙質版的參考工具用書的使用情況來看,在查閱的使用過程中并不方便。對于知識條目的查找在翻閱中費時費力。特別是對于較大的研究項目來說,查閱紙質版的參考工具書具有相當大的工作量。而在科學技術力量的幫助下,參考工具書越來越多的電子化為研究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條價,能夠節省更多的精力,提高參考工具書的使用效率。特別是就參考工具書的數量來說,由于有些館藏書本比較珍貴,數量較少,遇到多數人同時使用的情況的時候,有些無法使用的人就難以開展研究工作。而參考工具書的電子化則能夠實現多數人的同時使用同樣的工具書資源,能夠做到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語料庫的使用能夠直接在其中搜做需要找的內容。與之有關的部分會出現在搜索結果中。使用人員就可以將這些信息做記錄或者是做好同時對比,提高參考工具書的使用效率,減少不需要看的內容。
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的思想觀念是相關工作的思想指引,指導著圖書館藏書工作的前進方向以及工作方法、內容等的制定。在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中,首當其沖的工作觀念就是書是“用”還是“藏”的工作理念方向選擇。就我國圖書館藏書建設的傳統型工作來看,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自然是以“藏”為主。“藏”也就是收藏。因此,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主要是將不同時代的代表著人類歷史文化的書籍文獻資料收藏起來,收藏科學文化知識領域的歷史遺產。在圖書館學知識的交流中,從國外引進的圖書館學的思想觀念對我國的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動搖我國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中以“藏”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但是這種動搖的作用也就如同微風拂過一樣,并不能促進我國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理念的直接改變,依舊秉持著以“藏”為己任的工作觀念。對于這些圖書的使用情況以及讀者對這些書籍的需求和滿意程度等都不是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中主要考慮的問題,這些內容往往會被忽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現在,對圖書館建設水平的評價還基本上是以圖書館的藏書量以及豐富程度作為參照標準,并沒有將圖書的使用情況考慮在內。一個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常常是被用來衡量圖書館藏書建設工作水平的標桿,同時也成為藏書數量多的圖書館炫耀的資本。
對于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來說,儲藏并保護人類的知識文化遺產是每一個圖書館建設工作中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但時將這些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文化的書籍收藏起來只是藏書建設工作中應該做到的一部分內容,并不能完全決定一個圖書館整體建設的水平。藏書存在的意義更多的是在于被人們廣泛地利用。無論年代的差異,科學文化知識需要得到世世代代的交流,需要人們根據前人研究的成果,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利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通過研究,尋找更加符合時代特點的真理,不斷地追求知識真理。而不是將科學文化知識進行封存,不去考慮前進的腳步,不去考慮資源的利用效果以及其對當今時代能產生的價值。書存在的目的就是得到利用,促進人們思想的碰撞與交流。這也是每一個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宗旨。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下,有限的紙質版文獻資源已經不能夠完全達到人們的需求。人們對文獻資料的需求條目類型越來越豐富。
圖書館的藏書量豐富。如果不能實現圖書館藏書有序的分門別類,就會增加文獻資料的使用困難程度,降低使用的便捷率,會帶來不愉快的資料查閱感受。新技術是圖書館實現自身愿景與目標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圖書館員應主動學習新技術,加強數字化建設,發揮數字資源的優勢,搞好公共圖書館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的拓展策略,建立標準統一的公共云服務平臺,互聯互通資源與服務,完善社會力量協同參與機制。[1]圖書館是我國全民閱讀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在引導大眾進行閱讀時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圖書館閱讀模式主要以圖書館藏書種類為主,沒有充分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需求。圖書館的服務必須要以滿足讀者需求為導向,調整圖書館的藏書結構,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2]從載體形式方面來說,做到有實體的紙質圖書與虛擬的數字圖書相結合。這是信息社會必然趨勢。高中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網絡、數字資源,與紙質圖書相配合,或虛或實,隨需而用。[3]
社會上的文獻資料經過圖書館員的選擇、收集、整理、加工、組織和保管,成為了圖書館的藏書,這部分工作稱之為圖書館藏書建設。藏書建設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形成一個完善的、科學的藏書體系。[4]應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加強電子資源建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全面的學習資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