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柱/塔里木大學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基于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具有重要地位與作用,因此,高校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擔負自身主體職責并且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育才的功能作用。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高校學生黨支部具有吸收、發展學生黨員的使命,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與管理,當前高校普遍形成學生基層黨組織體系,而學生黨組織,最為貼近學生基層黨組織,能夠有效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與開展。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而學生黨支部育人功能的發揮,高校思想建設上更具凝聚力,從而更好地服務教師與學生[1]。另外,高校學生黨支部是高校的基層組織,同時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石,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現狀,存在一定的問題,無論是育人功能還是育人行動,都缺乏聯系性,即各自為政、較為碎片化,從而影響到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的凝聚力與影響力,而這也是學生黨支部所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新時代全面推進大思政格局戰略形勢下,學生黨支部充分發揮組織育人的功能,并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組織存在與組織化實施等,確保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聯系。
以塔里木大學學生黨支部建設現狀為調查對象,對500名學生進行相關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對黨支部建設以及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發揮的看法,包括“你是否有意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動機”、“學生黨員如何發揮黨員作用”、“黨支部委員會成員推選情況”以及組織生活和“三會一課”的頻率等,另外還對學生黨支部與高校相關社團的關系進行調查。其中,有93%的學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有95.12%的學生認為共產黨員最重要的品質是良好的思想品德;有80%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學生黨支部開展的各項活動;有79%的學生認為高校學生黨支部育人能力還有待加強,等等。
結合上述調查,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建設現狀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政治功能弱化,具體來說,學生黨支部是青年學生與黨和國家聯系的重要紐帶,能夠有效教育并引領青年學生成長與成才,然而當前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變化,導致黨支部政治功能弱化,高校學生黨支部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多為聽報告、參加會議,內容較為理論與枯燥,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缺乏吸引力,同時過于理論的講解,也難以起到解疑的效果[2]。另外,還存在部分高校為增強黨支部活動的吸引力,設置一些就業創業指導講座等活動內容,久而久之,便會弱化高校學生黨支部育人政治功能,難以充分發揮育人功能。
另外,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育人能力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近年來,高校學生黨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增加黨支部活動組織難度,同時也給對學生黨員進行培育與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學生入黨動機復雜化。根據調查顯示,有56.32%的學生入黨是為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65.83%的學生入黨是為了畢業好找工作,可知學生入黨動機復雜化,且政治意識模糊化。并且,結合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相關要求,促進支部數量增加,從而導致缺少相應的支部委員與支部書記,出現斷層現象,而任職的支部委員與支部書記通常多為畢業生,面臨著論文、實習與工作等方面的壓力,從而影響到高校學生黨支部活動育人效果[3]。
最后,高校學生黨支部育人體系不夠清晰,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圍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與誰培養人來組織與實施,然而當前受到相關因素的制約,高校各個支部缺乏聯系,黨支部組織育人主體職責不夠清晰,且缺少頂層設計,從而影響到學生黨支部工作難以同向發力。
大思政背景下,實現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首先需要加強黨的領導,高校黨委需完善頂層設計。習近平主席提出 :“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的實現,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促進學生黨支部育人功能協同實現,因此高校各級黨組織需認清自身的主體職責,即管黨治黨、育人育才,并發揮自身的領導作用,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并完善相關考核評估機制與方法,對黨支部工作進行考核,以實現“三全育人”[4]。高校學生黨支部需發揮自身優勢,其主要根植于校園,因此基于大思政背景下,需要將思想價值滲透到黨支部活動中,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與引領[5]。由此可知,加強黨的正確領導,并做好頂層設計,能夠有效避免各自為政的現象,充分體現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以達到理想育人的效果。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的實現,需要重視思政教育并加強思想建設,結合黨支部思想建設與教育引領,確保傳遞并堅定信念,以奠定思想基礎,促進學生黨支部育人功能的實現。具體而言,需通過多種途徑與形式來開展思政教育,并且對于學生黨員的發展,需以思想政治素質為標準,確保育優、推優與選優。另外,對于入黨積極分子,需關注其思想建設,可開展黨史黨情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等,對于新入黨的學生,可通過互聯網或者相關交流平臺,引導其參與學生黨員讀書會與黨員培訓等,從而幫助新入黨的學生黨員能夠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對于入黨時間較長的青年黨員,為促進其思想凈化,并且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可組織其參與以馬列主義為主題的講座等[6]。通過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黨員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確保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員之間能夠進行思想交流與思想碰撞,從而在思想建設中不斷堅定信念,從而打好牢固的基礎,以促進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的實現。
綜上所述,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的實現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政治功能弱化、育人體系不夠清晰等,基于此為充分實現學生黨支部組織育人功能,應該加強黨的全面正確領導,做好頂層設計,并且需要重視思政教育,對學生黨支部各個階段的學生黨員進行思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