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亮/重慶醫科大學
近年來隨著我國考研人數和研究生招生人數的攀升,高校研究生(本文主要指碩士研究生)數量在迅速增加,研究生培養質量、研究生就業、研究生學術道德等問題等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高校研究生因情感問題、心理問題、就業問題而自殺身亡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學術不規范等對于一些研究生來說已是行為習慣,如何實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使當前的研究生培養質量得到提高從而更好的促進研究生群體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研究生相對于本科生而言,自身壓力要大很多,部分研究生的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科研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壓力等方面。尤其是以科研壓力和就業壓力位主,很多研究生為了在讀研期間能發表高水平的論文而焦頭爛額。再加上高校研究生數量的增加研究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大眾話題,很多研究生從成為研究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想著畢業后就業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女性研究生更是面臨著感情或家庭方面的壓力;很多研究生整天生活在壓力的空間之中。
研究生階段主要以學術研究為主業,而學術研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術不規范。學術不規范在研究生中當前集中表現為抄襲他人論文、剽竊他人研究觀點、偽造或篡改實驗數據等誠信原則的行為。近年來在一些名校中均有高校研究生論文發現抄襲現象。至于研究生的一稿多投、課程論文直接復制粘貼等現象更是司空見慣。盡管研究生面臨的科研壓力、就業壓力等有著密切聯系,但研究生作為科學研究的新興群體應該本著學術誠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面對研究生學習和生活中所面臨的現實困惑需要有力的德育措施加以引導,而自我教育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自我教育的含義和其他教育一樣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過程,又稱為自我修養。即人們以自己已經形成的思想品德為基礎而提出一定的奮斗目標,監督自己實現這些目標,并評價自己實踐結果的過程。狹義的自我教育即自我批評、自我反省、自我認識,而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主要指狹義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含義無論是在中外古今都被廣泛提及,無論是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還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里面都包含了自我教育的相關觀點,自我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者能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思與剖析,以更好的發現自身發展中存在的不足。研究生群體作為大學生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能力也有義務通過加強自我教育來促進自身道德發展。
研究生群體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學習研究方面、生活方式等方面與本科生相比有著很大的區別,為研究生進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研究生的年齡多在22到25歲之間,從研究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發展階段來看,這個階段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已經比較成熟穩定,但仍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學習研究方面,研究生在之前已經接受過較系統的本科教育或同等學歷教育,自身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研究生的雙重身份,既是高校在校學生又是科研主力軍,生活方式方面,研究生獨立意識明顯強于本科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等有很強的支配能力,在完成學業之余充分利用有效時間進行社會兼職以減輕家庭壓力并積累自身實踐經驗,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競爭。
內化(Internalization)是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相一致,自己所認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統一的態度體系。內化對于德育工作的主要意義在于從對內化過程特別是復雜內化過程的分析,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的知識,一些知識來源于書本,一些知識來源于外部實踐。但書本的知識對于研究生的影響應該比較大,無論是人文社科的研究生還是自然科學的研究生,作為從事科學研究中的一員,在校期間須進行大量的經典書籍閱讀以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讓研究生反思自己閱讀書籍里面蘊含的深層次含義,通過自我思考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因為研究生在閱讀經典書籍中對中外古今的書籍都有所涉及,無論是中國的經典書籍還是外國的經典書籍都蘊含著大量的隱形德育知識。研究生通過加強經典書籍的閱讀并將其中隱形的德育知識進行理解并加以與現實社會和自身實際結合進行分析思考,將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識加以自我內化,通過經典書籍的無形教育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學術規范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準則,也是每個研究生從事科研所應該遵循的準則,盡管在學術界存在著有學術不規范的處罰條例然而當前在學術界無論是研究生還是研究生導師中都存在著一部分人違背學術道德的現象,經常可以在一些新聞報道上發現某某高校教授論文、實驗數據涉嫌抄襲等現象,因此中國學術界已經不再是一塊“凈土”。研究生作為剛入門讓你的研究者應該注重自身學術規范意識的確立。研究生們應該注重和加強自身自我教育,首先應該意識到做學問如做人一樣來不得半點虛假的道理,將誠信作為個人研究學問的基礎;其次,要有一顆堅持的恒心,科學研究是一項艱苦而又長期性的工作,并非短時間能夠取得很大的成績,有道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學研究重在研究生們要加強自身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質的飛躍,而飛躍的過程也需要學術規范意識和學術道德意識加以鞭策和警醒。
自我教育一直伴隨著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當研究生自我教育到一定程度時,需要一定的自我評價,通過自我評價來檢驗自我教育的結果。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研究生這一學歷較高的群體,有義務也有必要進行自我評價,研究生進行自我評價有利于發現自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在以后的自我教育中加以改正。自我評價的作用在于能使研究生能夠將評價中的不足轉化為自己努力改正的動力,發現不足進而加以改正。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 :“ 正是當人必須承擔起決定何種標準對他重要,他力圖大袋何種目的以及他實現那些目標的程度時,他才真正知道承擔對他自己和他各個方面所付的責任。”建立在自我教育基礎上的自我評價有利于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和科研活動傾向于更加主動化,更有利于研究生的發展,因此研究生要學會自我評價,并能夠將自我評價的結果加以有效利用。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質量培養的重要環節,除了以上幾個方面的自我教育途徑外,研究生還應該熟悉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政策和法規的要求下做好自我教育工作。鑒于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殊性,在突出研究生自我教育這一研究生德育實施的主要途徑的同時應該加強和突出研究生導師的作用,研究生導師既要以身作則加強自身道德建設,同時又要加強研究生的道德建設,只有雙方共同努力,研究生德育的實效性才會得到增強,研究生培養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