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夫/西北民族大學
伴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村的文化建設秉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要求開始進行周密的部署。農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有效地幫助農民們提高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素質。然而,源自于農民自身、社會層面、機關單位等各方面的限制導致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文化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文章就振興戰略實施的現狀和整改的策略展開全面的闡述。
農民自身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識字量少、認知能力不強,因此對書刊雜志的閱讀需求量也相對比較小。機關單位成立的圖書館和閱覽室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很多農民把大量的閑暇時間都放在了玩撲克、打麻將等使人意志消沉的活動上面,甚至很多不發達的地方,農村的封建迷信思想觀念嚴重。
農村文化建設的時間較長、收益較慢,所以某些地方的基層領導沒有足夠的重視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有的領導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只是走走過場而已,甚至還有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做的“面子工程”,不但耗費了財力還浪費了人力,農民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
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發展得中心思想,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得到提升。農村的發展進程就相對比較緩慢,經濟相對比較滯后,文化建設表現得更加單薄。農村的文化建設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備,文化資源匱乏,國家和有關機關單位在農村投放大量的資金進行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前期的成效比較顯著,隨著基礎設施的耗損沒有足夠資金進行及時地維護或者投放的設施并不能滿足農民的真正需要,所以導致后期的基礎設施使用率明顯降低,很多設施被擱置或者處于損壞待修狀態。
黨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 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村文化建設的需求隨著近些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日益提升,農民們對文化活動的范圍、種類以及文化內容提出了更高標準。所以,文化活動的局限、形式的單一、內容的單調、缺乏創新,導致農民對文化活動缺乏趣味,農民的認可度低。
農村文化建設受到農民自身文化素質低的限制和束縛,所以,要想完成農村的文化建設工作,必須要全面提升農民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的自主性,需要從兩個方面實施整改策略。首先,農民要積極主動扭轉自己的思想觀念,逐漸提高自我的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增強自我的學習水平和對文化的欣賞水平,屏除拋棄封建迷行和低俗文化、親近科學和公眾文化;其次,農民通過有關部門舉行開展的一系列文化建設活動進行積極參與、主動交流并反饋,促使有關部門及時掌握農民對文化資源的供給需求,有關部門合理地為農民們投放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讓農民們能參與其中、感受現實并接受當前時代的文化。農民們還需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政治中、經濟建設中和文化的傳播中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為社會主義農村文化事業的順利開展提供強大堅實的保障。
伴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不斷得到了提高,導致他們對文化需求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文化消遣的比重也在不斷提升。增加文化建設的投放進而逐漸滿足農民們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實現文化民生的需求。所以,要切合實際情況增加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放范疇和力度,保證財政投入比值與文化建設消耗占農民支出的比值使文化投入占財政收入比適應文化消費占居民收入比,使文化投人占財政支出比和文化消費居民支出比相吻合,促進公共文化建設的投放量增長跟上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改變步伐。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增加文化建設的資金投放量,明確對基層文化建設工作開展的重視度。首先,增加農村的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的資金投入量,重建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廣場、鄉村圖書館或閱覽室等具有文化氣息的公共場所,有利于當地文化的建設和傳播。其次,組織農村文化活動過程中,要講究方式方法,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摸索出能夠滿足農民現實需要的文化活動,并且密切關注活動的開展成效,從而達到吸引農民的眼球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的目的,使農民切實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和文化的底蘊。
1、相關法規的制定和完善
相關機關單位應該及時完善優惠政策的制定,促進先進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的發展和傳播,號召社會的力量創設農村文化事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進行幫扶,成立農村文化建設實施開展長期的、高效的投入體制,為農村的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大力度去完善農村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體制,徹底整改農民們落后的思想文化,從根本上清理封建腐朽的文化,嚴肅清理文化市場的環境氛圍,監督管理社會創設文化事業的正常順暢地運轉,及時指出存在缺陷的點進行正確指導改善不足,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的點進行監督管理。
2、提升優良特色文化的宣揚和傳播
人們在社會上受到了深遠的熏陶和感染,社會總是在耳濡目染、悄無聲息地中影響著人們的行動方式和思考方式。所以,優良特色文化的宣揚和傳播力度需要得到大幅提升,讓這些文化直白地呈現在農民群眾的眼前,保證農民能夠直接觸碰這些文化,并且積極主動去親近和學習優良有特色文化。針對薪火相傳的優良鄉風和家風大力宣傳并進行頌揚和獎賞,保障農民群眾創造力所占的主導位置,從而激發帶動農民群眾的創作意識的提高,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泉源不斷涌現。
1、農村內在文化建設的和諧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農村文化的建設需要同當地農村內在文化和諧開展,在農村文化建設開展的同時要著重關注當地的經濟發展形勢,不可以把文化當作經濟發展的犧牲品。首先,當地經濟的順利發展可以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上保證,然而農村文化的建設則是促進當地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手段之一,它們是相輔相成、互幫互助和諧存在的。其次,需要特別重視農民思想觀念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民們的文化素質水平,改善農民們傳統的“重視經濟,輕視文化”的思維意識,為農村內在文化的和諧發展提供保障,改善農村內部失衡的狀況。
2、城市鄉村文化建設的和諧發展
統一籌劃城市鄉村文化的和諧發展要從下面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利用城市的先進優秀文化調動農村文化的建設發展,從城市延伸擴展至鄉鎮最后輻射到農村,促進整個農村的文化建設不斷得到進步,從而減小城鄉文化發展差別和距離;第二,鄉村需要足夠重視文化建設的發展,展開文化知識的學習、科學知識的普及,逐漸扭轉和指引農民們文化建設理念的正確培養和建立。
我國農村是中華民族傳統優良文化的重要承載體,它飽含了悠久的耕耘文化并囊括了豐富的內容和深遠的內涵。因此,在秀美鄉村建設的進程中,農村文化的建設在農民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規范、科學知識、文化修養、行為操守等方面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鄉村想要實現振興,首先農村文化建設必須邁開腳步前行,它不但是鄉村文明的代表,還是鄉村整體的精神面貌、文化延續的主要體現,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