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顏/湖南道縣縣委黨校
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糾正錯誤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從最先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思想道路,到改革開放40年現在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講,宣傳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其本質在于能夠爭取到多少人愿意跟著黨一起奮斗。2016年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1927年4月,黨的五大通過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政治紀律”一詞,提出“黨內紀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視政治紀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馬克思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政治立場。“為人民服務”是出自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做的演講,是號召大家向張思德同志一樣,完全徹底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一致,打敗侵略者。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15日與中外記者見面。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
201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還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有新氣象新作為的迫切需要。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貫通、不可分割。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一方面必須充分認識四項基本原則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不斷獲得新的內容,另一方面又必須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同時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
其實在黨的是十八大以前,我們黨還并沒有明確的指出黨的政治建設這種概念,但是講政治確實一直圍繞黨的建設實踐。建黨97年以來,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遠大理想,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隨著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黨的建設的內涵與外延、內容與形式都與時俱進地不斷擴展和豐富,但講政治始終是不變的主題。正是在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在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正風肅紀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信仰、信念、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不動搖,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和國家所取得的成就,歸根結底就是黨的建設及道路問題。旗幟就是道路前進的方向,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縱觀歷史,我黨在深刻總結自身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大躍進”等時期的教訓上,大多都是因道路不確定及抓黨的政治建設不嚴導致的。
要始終堅持信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念。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持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勝利的信念,不斷清除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共產主義是烏托邦”等錯誤思想,科學地認識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取得最終勝利,就成為了黨的政治建設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務之一。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永恒的宗旨。黨章總綱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黨的基層黨組織是最貼近民眾的組織,只有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 :“ 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共產黨人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心系群眾、體察民情,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執政后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要改進和創新聯系群眾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民意調查等制度。正確的政治立場來自于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各級干部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實踐中加強黨性鍛煉。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思想境界更高一些,胸懷更開闊一些,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把人民的利益、黨的利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為黨、為國家、為民族奮不顧身地工作,更好地肩負起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維護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