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排練準備活動主要通過肢體、聲音的形式來展現,是指揮對合唱團音色、音量、旋律、節奏、和聲等進行短時間的針對性訓練,目的是促進合唱團員發聲的積極性,讓其能夠靈活的發聲且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提升合唱團聲音的和諧統一性。合唱排練準備活動主要有熱身訓練、發聲訓練,兩種訓練的目的不同。熱身訓練是為了讓團員身體器官進行有規律運動可以是全身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發聲訓練包含呼吸、發聲位置、音色、音量、音準、吐字等等的訓練,所采的訓練方式也是不同的,發聲訓練能夠運用在合唱訓練的所有環節之中。
在合唱訓練準備活動過程中系統化的熱身極為重要,根據合唱團員的特征制定全面系統化的熱身活動讓團員們選擇,能夠讓團員身體得到合適的舒展,從而快速進入演唱狀態。首先是口型操,借助語氣助詞“啊、哦、喔”等將口型保持為圓形狀態,口腔張至最大,或者是發“主”音,并將口腔當做裝水的袋子,想象袋子上半部分沒有水,要用袋子拖住下半部分的水,讓下顎更加靈活。其次是按摩操,是為了緩解團員身體疲勞,團員之間可以互相按摩頸椎、背部、肩膀等位置,讓全身肌肉處于放松狀態,或者自己扭動放松皆可。第三是頭部操,身體立正頭開始根據指揮者口令進行有規律的擺動;第四,腿部操,合唱表演站立時間較長,為避免演唱過程中出現腿部麻木的情況,需提前進行腿部訓練。
演唱者可以根據音樂節拍和旋律進行律動,提升人的音樂感。合唱團員需要在演唱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調整,用聲音和身體律動與音樂保持一致,從而與音樂產生共鳴。只有充分的與音樂產生共鳴才能夠跟隨音樂的節拍和旋律進行演唱,從而展現完美的合唱表演,所以需要進行音樂律動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注意音樂速度和團員動作節拍是要保持一致的;音樂作品要求的節奏和重點的節拍需要區別于普通的節拍,設置相應的動作讓團員配合,比如一起伸出手指或搖頭等動作,在音樂律動練習過程中該種動作練習能夠提升團員身體的反應能力以及協調能力,從而在該種訓練過程中根據音樂掌握身體節奏,在音樂律動練習過程中逐漸地提升自身對于合唱作品的理解,增添個人對于音樂的感悟。
多聲部視唱屬于合唱藝術特點,能夠更好的體現音樂情感,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首先,在多聲部視唱過程中必須要合理掌握高低音之間的寬度。其次,多聲部視唱過程中需要展現渾厚且豐富的音色,所以要在訓練過程中增加多個聲部轉換,讓團員更好的掌握不同聲部的變化。第三,多聲部視唱難度較大且變化較多,屬于訓練中的難點需要加以重視。第四,多聲部視唱音響層次較為多變,所以音響效果也較為多變,所以需要對團員進行立體化訓練,提升團員對音樂的感知和反應能力,比如多聲部訓練過程中用手打節拍、用腳踏節奏、以不同動作配合印象效果,用桌子、墻面等都可進行多聲部視唱訓練。多聲部訓練力度、和聲、旋律變化較強,所以具有濃郁的戲劇色彩,在訓練過程中團員需要跟準節拍,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團隊默契度,提升多聲部視唱訓練效果。
為了能夠讓合唱團的團員更加靈活的掌握發聲的技巧,需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對合唱團員進行發聲指導和發聲訓練。采用游戲的方式對團員進行發聲指導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其呼吸節奏和音準發揮,讓其掌握自身呼吸的頻率以及自身的音準層次。指揮可先通過模仿發聲的形式讓團員調整自身呼吸節奏,提升聲音的圓潤度,不斷地練習就能夠控制自身氣息。同時,要通過調整呼吸節奏的方式加深團員對內在節律的認識,從而展現樂曲中多層次的不同旋律,或者在訓練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加爾文手勢來表現不同音準層次,了解音樂作品的各個音節,便于做好適合音準的口型。
合唱與音樂情景的結合對合唱團員而言較為困難,所以需要采用情景式的訓練方式讓團員深入情景之中,增加團員演唱的投入感。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團員創造相應的訓練情景,激發團員的音樂興趣開始在合唱中充分發揮。比如音樂劇合唱中可播放相關視頻資料,設置契合音樂整體的場景,讓團員能夠身處其中,開始進行發聲訓練,讓團員逐漸地控制自己的氣息,在情景中感受音樂的內在情感,并將情感與演唱結合起來,讓合唱中的情感更加濃郁,如此才能更好的與觀眾產生共鳴,提升觀眾對合唱藝術的評價。
良好的準備活動能夠讓合唱排練達到完美的效果,且能夠以此來加強合唱團團員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合唱準備活動中的熱身訓練能夠達到該種效果。合唱排練前合唱團的團員處于思想、行動都不統一的階段,為了改善該種效果必須要在排練之前進行合唱準備活動,讓團員之間能夠更好的接觸了解。在合唱排練前一個簡短的小游戲或者是科學的熱身活動都能夠讓團員們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提升排練積極性,讓團員在合唱排練之前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情,提升合唱排練效果。同時,人唱歌過程中所使用的肌肉群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較少,合唱指揮需要通過一些準備活動讓團員們的肢體、肌肉群、發聲器官等進行充分的預熱活動,
便于在合唱過程中進行更加完美的發聲,也能夠減少嗓子長時間以來演唱所產生的疲憊感,更好的對待下一場演出。
合唱演出是否成功取決于團員的音色,聲音是決定音樂品質的基礎,練聲活動質量也關系到合唱排練的進行,所以需要制定高質量發聲準備活動,讓團員的發聲器官能夠充分活動預熱,在實際排列過程中更加清脆有張力。首先需要對團員發聲能力進行綜合訓練,讓團員能夠正確的掌握發音技巧、清晰的吐字、增強聲音穿透力和活力,使得團員個人的音域得到有效的拓展。其次通過對團員發聲能力的綜合訓練還可穩定團員排練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讓團員更好的控制自身精神和聲音狀態,建立扎實的發音基礎,掌握發聲原理,了解發聲規律,熟知各個發聲器官的作用和功能,從而在演唱過程中掌握發聲主動性,不斷地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發聲技巧發出更重聲音,掌握對發聲器官的主動支配權。
合唱與獨唱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其藝術表現形式的不同,獨唱能夠展現出歌者的演唱水平,但合唱中個人的獨唱能力卻不代表整個合唱團的水平。合唱藝術中的“合”具有多種含義,人生與音響的融合、團員之間的合作、團員與指揮者的合作,這里的“合”具有統一、協調、相互之一,更是合唱藝術能夠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合唱團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之一。合唱藝術屬于綜合性藝術,屬于共性藝術,在集體演唱過程中先通過準備活動能夠避免合唱團中個人在合唱過程中過于明顯的發揮,而是要讓團員在演唱過程中互相聽、互相依靠、互相找錯、互相讓,如此才能夠讓整個音樂作品等到更加完美的展現,并形成演唱慣性,提升合唱團的整體能力。
合唱藝術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在合唱排練前進行準備活動,可以避免合唱出現意外,且能夠不斷提升合唱團團員之間的默契,提升合唱團的整體能力和知名度。在制定準備活動過程中必須要對合唱團團員進行了解,制定符合團員的合唱排練準備活動,逐漸加深團員對合唱藝術的了解,提升合唱團整體音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