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走進內地大學校園,把握新形勢下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特點,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管理和教育,對維護高校穩定局面、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家層面,落實國家民族政策,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學生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
學校層面,維護高等教育公平,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生管理工作47隊伍充分發揮職能,在各民族同學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友好氛圍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個人層面,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就業技能,幫助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他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實現新疆等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做出貢獻。
據調查了解,南陽師范學院多數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入學前都接受過預科教育,但進入大學后,學習情況并不令人滿意。大學英語、大學語文等文科類公共基礎課和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理科類課程均與其他學生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新疆籍少數民族同學在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進入大學后難以接受學習成績的落差,加之學習方法不當,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壓力,嚴重影響了深層次、高階段的學習。
深入剖析造成這類學生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主觀方面,部分學生受到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約,知識面窄、思維局限、基礎文化素質較低,使得學生在基礎教育學習中存在先天的短板,突出表現在課程學習上,面對漢語、英語等文科類學習難以跳出母語思維模式,理工科的學習更是不得法,進而造成部分學生存在努力學習與成績不佳的矛盾。
民族習性不同是心理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新疆籍少數民族同學由于從小受到本民族風俗習慣、語言文字的影響,具有熱情奔放、表達感情直接強烈的特點。進入內地高校之后,與漢族同學含蓄委婉、內斂中庸的交友處事習慣產生強烈的碰撞。一方面與周圍同學的差異使得自己產生自卑心理,強烈的渴望得到周圍同學的認同,希望盡快融入環境中間,消除差異;另外一方面又因為民族信仰等影響,使他們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在不容易被環境接納的時候變得敏感焦慮,容易抱團取暖,形成小圈子。
通過新生入學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顯示,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家庭經濟狀況欠佳,但在與學生的實際走訪卻反映出,一些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擁有高檔手機和名牌鞋包,經濟條件的欠缺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消費水平。
新疆地區多數家長從事低收入產業勞動,進入大學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到周圍同學消費觀念的影響,一部分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不惜超前消費,把助學金和貧困救助金用來購買名牌消費品包裝自己,希望找回心理平衡。
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已是普遍現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存在著自身的特殊矛盾。通過與各個院系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定期就業座談,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期望能回到新疆地區就業,目標職業為公務員、教師、軍人等工作,期待工作地區為生源地城市或省會一線城市。
這種就業心理一方面反映了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希望回到家鄉建功立業支援建設的一腔熱血,同時也客觀的折射出他們在內地復雜的就業市場和殘酷的人才競爭中難以脫穎而出的尷尬現實。學生自身缺乏強勁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就業思想過于狹隘,對新時代沒有做好準備,對新興行業缺乏了解,對大眾創業缺乏認可,對多維立體的就業機會缺乏把握。
通過制定和落實南陽師范學院“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幫扶計劃”,幫助新生在入學伊始,得到重點關注和照顧。各學院根據專業設置,分派一名經驗豐富的專業課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業生涯規劃,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對于成績靠后的同學,幫助他們找出學習落后的原因所在,針對性突擊訓練,鼓勵他們直面困難,幫助他們疏解壓力,并且定期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及時與家長保持溝通和互動。年級輔導員老師,選派思想政治過硬、性格開朗活潑、學習成績優秀的漢族同學與其結對子,通過朋輩幫扶,提高學習成績,也增進了與漢族同學之間的友誼。另外,院系教學部門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強化他們在薄弱環節的練習,單獨的制定考核評價體系,逐漸縮小與漢族同學在學習上的差異。
南陽師范學院學生資助中心為緩解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經濟壓力,開辟“資助綠色通道”,針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家庭經濟不富裕的情況,幫助所有申請學生成功辦理高校助學貸款;對于有特殊困難家庭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學費減免政策;在獎學金、助學金評定方面,給予特殊照顧,適當降低獎學金評定的成績要求,對于助學金申請滿足條件的同學,單獨撥發指標,確保精準扶貧。扶貧重在扶志,資助中心特別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民族餐廳兼職的勤工助學崗位,一方面補貼生活費用,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民族風俗和飲食習慣上的差異,造成部分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難以融入大學生活。身處學生工作一線的各院系輔導員老師嚴格落實學?!皣@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學工理念,以日常關愛為主導,以文化沁潤為手段,切實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通過開展“周末一家人”系列活動,加強與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價值取向,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校園生活,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校園活動,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愛學生,使其感受到學校如家一般的溫暖。
組織學院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做好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普查,通過認真分析學生的反饋報告,找出學生心理特點,查找潛在危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常見心理現象,分析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傳授心理調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幫助他們提高心理素質,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建立朋輩輔導有效機制,選拔高年級優秀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作為新疆少數民族低年級學生的生活導師,對其常見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和化解。對于較為復雜或嚴重的心理問題,及時轉介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預約專業心理咨詢老師進行解決,并做好后期跟蹤回訪,保證徹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