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國民經濟的發展讓社會擁有了更強的教育能力,具體體現為高職院校的數量及招生人數都在逐年增加,這種情況導致了生源的質量參差不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同時隨著招生人數的持續增加,教師的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高職院校的管理沒有隨著學生數量的提升而進行優化。加上各項技術的發展也深刻地影響高職院校班級的學風建設,典型的包括網絡的大量運用和普及。以上這些情況共同導致了高職院校班級學風的各項問題,一方面是學生問題,具體包括考試作弊、課程學習不達標、抄作業、遲到早退等。另外一方面是教師問題,具體為,教學的專業知識欠缺,教學過程中責任感不強,往往無法很好地督促學生,不良的教學態度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對于學風建設問題也不夠重視。以上這些因素都是導致高職院校班級學風建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我國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問題,并且頒布了一些列的文件進行整改,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好。因此,對于這個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深入地進行分析。
在進行這個問題的研究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幾個基礎概念:第一,學風的概念,從字典中的含義來看,學風指的是學校在學習方面的風氣。然而研究領域中并沒有對于學風進行清晰界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學風代表的就是學生的學習風氣,也有人認為學風是在長時間段內的學習手段、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目的等方面逐漸形成的一種風氣,這種風氣具備兩種特點,一個是持續性特點,還有一個是穩定性特點,除此之外,其具備心理特征以及外在表現兩個方面的情況。如果從廣義角度來進行理解,學風還包含了教師的教學風氣以及學校的學習環境建設。如果從狹義上進行理解,那么學風指的就是學生的幾個方面表現,具體包括學習方面表現出的行為、態度以及目的等。筆者認為,所謂的學風指的就是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周圍的人、環境要素以及這些要素共同影響下學生表現出來的具體學習行為和習慣。
高職院校班級學風建設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學生學習不積極,從實際表現來看,就是在班級的大環境氛圍中普遍表現出不愛學習的態度以及行為,并且這些態度以及行為在班級中蔓延,學生的消極學習態度及較差的學習積極性相互影響。第二,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更多地偏向于實踐,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只設置了三年的學習時間,在這三年的學習時間里,有一年需要外出進行實習,所以實際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所以導致了學習過程中人心浮躁,無法保持平靜良好的學習態度。第三,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熱情低,因為很多學生在高職教學中學習的專業并不是自己的專業,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調劑方式來確定專業的。其實專業學習熱情度不高除了學生自身不喜歡專業以外,也有社會因素的影響。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方向不明確將會表現的更加明顯。具體的表現為學或者不學都無所謂。第四,學生學習狀態不好,很多學生雖然每天按時上課、下課,但是其心思并沒有放在學習上,在課堂上沒有思考老師教學的內容,在課后也沒有認真完成對應的作業。第五,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這類學生對于上課以及各種教學任務都只是應付,典型的表現為考試作弊、曠課以及遲到早退等行為。
導致高職院校學風不良的問題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同時社會主流價值觀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對于高校大學來說是巨大的沖擊,現在部分學生都普遍表現出對于權力及金錢的巨大欲望,這些導致了學生浮躁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決定了學生學習動機存在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就業壓力持續增加,學生往往不具備選擇企業的機會,更多地是企業在挑選學生,這部分因素促進了部分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蔓延。第二個原因是教師素質不足,一些高職院校的老師存在三個方面的典型問題,一個是教學沒有責任感,一個是教學方式單一死板,還有一個是在自身專業領域中的能力不足。這些導致了上課沒有激情,無趣的情況,這也是影響班級學風的一大問題。第三個原因是管理人員對于班級學風問題不夠重視。并且對于好學風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定義,這自然就會導致學風建設工作沒有方向和目標。
目前高職院校班級學風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針對這些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必要的,下面就從幾個方面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及對策。
首先,需要從意識上重視這個問題,班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統一思想,同時學校的管理者需要重視這個問題,為了更好地進行班級學風建設,需要在原有基礎上了解目前的學習氛圍情況,同時,也要結合現在的新形勢來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全面進行調查和分析,然后制定明確目標,所有的工作以及目標是采用實名制的方式進行管理,責任到人,避免走過場問題的出現。
其次,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學風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所有的政策執行者以及輸出者都是教師,所以教師的態度以及職責都是最重要的,具體的措施針對三個方面,第一,要求任課教師對于學生的管理力度加強,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定量統計和分析,比如記錄學生的考勤,然后定期對于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和公布。第二,要求教師對于課堂秩序進行整體的評價和管理。第三,要求教師在管理過程中保持嚴格的態度,可以將班風建設和教師的績效相互聯系。
再者,需要構建完善的評優評先制度及激勵機制。一個完善合理的制度需要結合獎勵和懲罰,所以在對于各種不良行為進行考核的同時,也需要基于實際情況來給先進的個人評優評先,并且通過這些獎勵和多方面相互聯系,比如后期的就業以及各種資助等。
另外,所有的措施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階段及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比如,在學生剛剛入學的時候應該更加重視新生的適應以及入學教育,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讓各個學生都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這個階段的學生還保持著高中較好的學習慣性,所以各項教育實施起來會更加容易。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是最不穩定的團體,因為周圍環境的巨大改變給學生帶來了很大沖擊,所以需要注重心理引導以及學習引導。針對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同時培養這個年級學生的學術意識,這個階段是保持良好學風的重要階段,重點工作在于強化教學聯系,分析個別情況,確定獎罰方案,保障學習任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特點在于馬上就要進入社會工作,并且在最后一年的學習中更多地是實踐,所以學風的建設更多地應該側重于后期的就業問題。
班級學風建設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這項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未來高職院校的班級學風必然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