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煒/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為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弗洛姆闡述了他認為的馬克思的人的本質概念,把“異化”理論在自己的邏輯框架內展開。要了解弗洛姆言說的“異化”思想,必須先了解馬克思的異化概念的歷史邏輯演進,進而探討弗洛姆如何重新解釋了“異化”概念,最后怎樣消除異化和實現人的復歸。
“異化”一詞來源自拉丁文,包含著轉讓、脫離等基本含義。在近代西方“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的“異化”獲得了社會歷史領域的規定性,通常指人處于與生存現實相背離的狀態。
關于“異化”思想的演進的有一點得到了公認:黑格爾自覺地使用“異化”作為自己哲學的中心范疇,開創了具有經典異化理論。他把絕對精神作為主體討論,現實的對象世界是絕對精神用以實現自身的自我異化。絕對精神在對對象性的超越中向著主體回復,并在人的自我意識中實現復歸。在黑格爾這里的異化是指精神主體的異化,現實人的活動是暫時性和過渡性過程,精神主體的異化、揚棄、復歸是內在的發展過程。黑格爾的異化理論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費爾巴哈則從其邏輯結構窠臼中跳脫出來,他用人的類本質概念取代了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把人的歷史置于人本身之中,絕對精神的異化復歸變成了人的本質的異化復歸。同時,異化與對象化也被費爾巴哈出區分開,這直接影響了青年馬克思的勞動異化觀念。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集中體現了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馬克思站立在無產階級立場,從費爾巴哈式的類本質思想出發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勞動。馬克思提出勞動是人內在的生命活動,是人的類生活,但是身處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的勞動變為了異化勞動,成為奴役人、與人對立類本質的一種存在。青年馬克思認為要想實現人的解放,就要實現工人的解放,進而必須實現對異化勞動的揚棄、實現對私有財產的揚棄。要揚棄私有財產就要在共產主義中實現,共產主義是人的解放的一個必然環節。
青年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極具批判性,但仍沒有跳出異化史觀的邏輯,仍是在懸設的人的類本質前提下的異化復歸邏輯,并且為弗洛姆所“重構”和發展。
《馬克思關于人的概念》一書是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英譯本的一部導論,弗洛姆在書中把青年馬克思人本主義傾向的異化觀念加以新弗洛伊德式主義的闡述注解,以主體性哲學討論了人的本質和異化
人與創造力的疏遠。弗洛姆認為青年馬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強調了資本主義條件下進行勞動會導致人的創造力與主體疏遠,符合馬克思所表述的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相異化的規定性。弗洛姆認為青年馬克思表達了人的本質在于“未異化”的勞動,在這種未異化的勞動中人的全部本性方能實現。但是資本主義的異化勞動使得人的本性遭到破壞,人的勞動成為異己的力量,人越勞動人就越是與自己的創造力相疏離,人就越不能回歸本性。
勞動對象對主體的奴役。“人自己的勞動對象變成了異化的存在,最后對他實行統治”①即人的勞動對象異化成支配人的存在,這符合于馬克思認為的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的觀點。弗洛姆指出,馬克思在《手稿》中表述了異化勞動產生的事實,作為主體的人勞動創造的產品脫離對人的依賴,成為異己物與勞動者對立。勞動產品本是固定存在于對象中的勞動,是有別于異化的對象化形式,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現實條件下對象化也不可避免的表現為異化的狀態。
類本質及人之間關系的異化。“異化了的人不僅同其他人異化;他還在自己的自然品質和精神品質方面跟人類本質、跟自己的族類存在異化。”②弗洛姆闡述了青年馬克思筆下人與人類本質相異化、人同他人之間相異化的勞動關系異化現象,他對青年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認識與解釋圍繞其四項規定性展開,就其結論闡釋來看弗洛姆把青年馬克思異化勞動的基本意思正確闡述了,但他在其中表現出了強調個人心理的新人本主義特色,并且用此來“重構”青年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異化”即生產性的否定。弗洛姆在本書的“異化”一章中開宗明義拋出了他對異化概念的解釋:“關于生產性的否定的概念,即異化的概念。”③他把人的本質理解為生產性的,人本質的異化就是對生產性的否定,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現實存在的勞動不是能動的、連續的、未異化的勞動。但是從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自我異化到費爾巴哈的人的類本質異化,再到青年馬克思的勞動異化都是強調主體產生的對象對主體的統治,在青年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勞動也主要并不是生產性的否定,而是主體與其對象的關系被倒置了,異化關系其實還是生產的。而弗洛姆的異化概念解釋則強調一種主觀體驗,并非經典異化邏輯強調的主體對象關系的顛倒。
“異化”表征了一種心理的形式。弗洛姆認為,異化是一種主觀體驗的方式,是一種對人心理形式的表征。他把馬克思的勞動異化概念“重構”為新人本主義色彩的心理形式。在異化勞動的規定性上馬克思從勞動關系層面討論異化,弗洛姆用“精神品質”等心理層面的詞來銜接新人本主義。他認為異化導致關于人的一切價值都被貶低了:人對經濟領域追求的欲望增加了,道德、良心都在異化中沉淪了,人的潛能無法能動的發揮。這些觀點是對異化做出了主觀感受與倫理價值的批判。
弗洛姆在第五章“異化”后的第六章接著探討了社會主義的問題,在他看來社會主義就是對異化的消除,社會主義就是要使人的存在復歸于人的本質。
社會主義中生產異化的消除。弗洛姆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中人會必然走向異化,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蘊含著人異化的因素,人們以一種競爭的方式來進行著生產,使得生產脫離人的控制而成為一種統治著人類的盲目力量。而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異化被消除掉了,人實現了生產民主,每個人都能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勞動生產中去。社會主義消除了生產異化的條件,人不再是把生產謀生手段作為主要活動進行,人可以開始真正的生活。
社會主義中消費異化的消除。身處20世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弗洛姆的確面臨著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在他看來這是一種全社會的多方面異化,其中現代人的消費異化尤為顯著。他認為現代的消費活動異化為了虛化的消費,消費不再是考慮對對象真實屬性的占有,而是對其外溢的幻想的渴望。消費從手段成為了目的并且占有著人的時間。弗洛姆在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中消費異化也將被消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無法意識到自身真實的需要,勢必追求虛幻的需要;在社會主義中,人的本性被認識和被發揮,人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并且進行生產來滿足人的需求,由此達到了消費異化的消除。
弗洛姆認為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將克服異化,實現人本質的復歸。社會主義將創造新的生產形式與社會組織,人以聯合的方式積極開展生產;人獨立自主地生活,發展著屬于生活目的的事物,創造著自己的文化。社會主義為人自由發展提供條件、為人的真實需求提供服務;社會主義實現了“善良社會”的恢復。總之,弗洛姆認為社會主義就是消除人的異化,復歸人的本質。
弗洛姆以一種浪漫主義的想象描繪了社會主義的圖景,人克服了異化狀態,復歸了人的本質,帶有濃郁的人本主義色彩。他在文中批評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但也并沒有具體提出現實的革命道路。他在本書中的異化理論與他的新人本主義思想一脈相承,其寫作目的仍是以此篇作為理論武器,重新構建新人本主義框架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西方馬克思主義面臨的現實問題服務。
注釋:
①②③馬克思.西方學者論《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