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紫薇/華北理工大學
現行憲法第五條對依法治國做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一,法治與人治。法治優于一人之治,法治與人治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點;1.領導人地位不同。法治社會領導人服從于法律不能違背法律法律是至高無上的,人治社會中領導者具有超越法律的權力,法律的立廢往往是領導者一人說了算。2.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法治社會中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使得法律成為國家治理社會的主要方式。人治社會中法律往往成為統治者的工具,法律屈服于統治者的權力,功效得不到發揮。3.政治基礎不同。法治社會以民主為基礎,人治社會以專制統治為基礎。
第二,法治與法制。法治與法制一個最主要的區別是,法治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強調用法律去治理國家,法制是一個靜態的概念,主要表現形式為法律文本。
第三,法治與德治。法治的基本準則是法律規范,德治的基本準則是道德規范,在現代社會中,光有法治是不行的也要注重道德的作用,把法律和道德二者結合起來。
我國依法治國雖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在依法治國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仍然面臨很過的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民的法治意識需要加強。雖然我國人民的法律意識較改革開放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用法意識還是十分薄弱,主要表現在人民依法維權的能力比較弱,在權利受到侵犯時,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只是懂一些淺顯的法律但是不會運用。再者就是教育具有滯后性,學校忽視了對學生的普法教育,只是單純的教授書本知識,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誘惑,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上升警示我們,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避免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已經迫在眉睫。
第二,立法與經濟發展不完全同步。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新問題,急需新的法律來解決。我舉個例子:一對夫妻不幸遇難,但是他們在某某醫院存了四枚蘊含生命的受精胚胎。于是針對冷凍胚胎歸誰所有雙方父母打起了官司,并將醫院列為第二被告。以前科學技術不發達,因此沒有過類似的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類似的情況越來越多,那么冷凍的胚胎到底可不可以繼承,又由誰繼承,這法律和倫理的沖突又如何解決呢。再有就是近些年興起的微商行業,現在做微商的成本很低,動動手指發發朋友圈就可以了,人們從網上買東西快遞郵到家消費者并不知道他買的東西是真的假的,經常買到假的化妝品,還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賣家也并不知道他的貨源是真的假的的。當這種賣假貨的現象在社會盛行擾亂市場秩序的時候急需相應的法律來進行約束和懲罰。
第一,全面開展普法工作。首先要糾正人們的思想,法律并不可怕,上法庭打官司也不可怕,運用法律解決問題才是最明智的。尤其是要在貧困山區開展普法教育,例如大力開展流動法庭工作,把法庭帶到落后的地方去。再者就是從學校抓起,學校要開展法律課堂,對青少年普法,教給他們面對社會不良誘惑要如何做,我建議把法律納入考試科目,使學生學法守法。同時學校和家庭也要結合起來,言傳身教很重要,懂法守法從點滴小事做起,遵守交通規則也是遵守法律的行為。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因為我們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法學的專業人員,很多人都因為不懂法律而吃虧,所以基本的法律常識還是要有的,比如說你要買東西,所以你要懂一點消費者保護法,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再比如我們都要懂一點勞動法,當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時,我們用勞動法來保護自己。
第二,完善法律體系。對于社會出現的新情況要出臺相關的法律來填補空白,制定新的法律讓各個領域都有法可依。要與時俱進對法律內容不斷修訂和完善,讓法律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做到科學立法,立法前征集民意,制定出符合廣大人民需求的良法。
第三,加大懲罰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對貪污腐敗的懲罰力度,有必要時可以出臺一部關于腐敗懲處的法律,例如我們上文說到的,貪污罪不處罰親屬,我們可以把親屬也列入到處罰范圍,人往往是重感情的尤其是對子女更是,如果把親屬也列入到懲罰范圍內,可能官員貪污的行為會得到一定的遏制。此外我建議將行賄者也納入處罰范圍,一旦發現有人行賄就嚴懲不貸,這樣沒人敢行賄也自然無法受賄。對于鉆法律空子的行為,立法者在立法時要多思考,嚴謹立法,當發現立法有漏洞時要及時修補。
第四,加強法律監督。首先要改革監督機制,監督不是嘴上說出來的而是實際做出來的,一般來說監督機構對于同級或上級的監督是有阻力的,監督權的行使會受到上級的制約,所以我們要把監督機構獨立出來,一個獨立的監督部門才能大膽的行使監督權。其次要加強監督隊伍素質建設。具體來說要加強監督人員的思想教育,樹立廉潔的思想,防止從內部腐敗,面對不良誘惑要學會拒絕,面對錢財誘惑時不為所動。除了自身素質要過硬外,也要對監督者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專業知識和辦事效率。最后要建立公開監督機制。在老百姓眼里,防治各種社會病癥尤其是官員腐敗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凡事公開、透明。我們可以對官員的財產情況進行公開,公開財產來源,杜絕貪腐行為。我們也可以公開有關部門財務資金使用情況。同時除了報紙和張貼公告以外,公開的途徑也多種多樣,微信公眾號是現在非常方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