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宇/哈爾濱商業大學
角色定位,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下,在一個集體組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定位。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導大學生妥善的處理大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是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的基礎力量。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并引領大學生學習成長方向具有重要意義。輔導員工作繁忙又復雜,既是教師隊伍當中的一部分也是高校管理者的一份子。輔導員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心理方面的困惑,作為引路人,輔導員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大學生在邁進校門的第一天起,最先接觸的是輔導員老師,學生最易受到輔導員老師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輔導員,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扎實的理論基礎、嚴格的工作紀律以及優異的人格魅力。
輔導員角色定位在當今社會存在定位模糊、定位矛盾的現象。從學校層面講,學校需要輔導員具有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做為教師隊伍的一部分。對學生來講,輔導員安排著學生的各項繁雜事務,類似于管家。而輔導員自身定位也不清晰,輔導員群體有專職和兼職,大部分的輔導員為兼職,他們兼顧學業和工作,不具備專業資格。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存在各種問題,導致工作滿意度低,積極性差,心理壓力大,急切轉行的思想。由于這些問題存在,嚴重影響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輔導員通常要扮演三個角色,一是引領學生的理想信念,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輔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從各個高校輔導員所從事的工作就可以看出,輔導員都在從事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而真正需要輔導員去做的核心工作往往時間有限。既要求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又要求輔導員規范學生的行為,雖然大多數輔導員和學生的年齡差距不大,容易產生融洽的關系,但作為管理者規范學生的行為,勢必在某一方面站在學生的對立面,產生沖突哦。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但是往往真正走向教師崗位及幾率不大,有一些輔導員承擔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選修課和就業指導課程。而職稱評定對于高校輔導員繁忙的工作中同樣較困難。
從輔導員工作職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第一位,但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被繁重的事務性工作所累,無法全身心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研究。輔導員每天日常的工作例如:困難學生上報材料審核、寢室關系、學生心理狀況排查、公寓調整、獎助學金、就業數據整理、以及完成學校每天需要上報的材料等等,這些已經占據了輔導員大部分精力,加班加點是常態。對上,學校的任何一個部門都需要輔導員輔助進行工作,高校對輔導員提出高標準,高要求。對下,輔導員等同于學生保姆,任何事情都要找輔導員,面對上百名學生的各種具體要求。還需要對具體的日常事務給予建議和指導,學校的各種評選、就業事務、黨務工作,事無巨細。只要跟學生有關都要落實。導致輔導員在繁忙是事務性工作中找不到核心和重點。
大多數輔導員并沒有把自己的職業當中終身職業看待,這也是輔導員隊伍不穩定的原因,輔導員隊伍部分人會選擇轉行,讀博或者考公務員。部分輔導員是兼職,輔導員對自身的職業認同度不高。大多數高校配備輔導員不齊全,輔導員所帶學生過多,不穩定因素多,壓力大,缺乏動力。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輔導員工作并沒有充分得到客觀的認識和理解,處于尷尬的境地。輔導員擁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作為教師,地位不如教學、學術、科研教師。作為干部,不如行政管理人員。所以導致輔導員對自身角色定位認同度不高。由于輔導員的定位,受到多重管理的體制中,在做好日常性事務管理工作,同時要接受相關職能部門的考核和評價。而輔導員的工作同高校很多部門都有交叉聯系,這就形成了輔導員不僅要應對各個部門的要求,還要應對所在院系的工作要求。在輔導員日常工作已經飽和的情況下,還要維持和其他部門的溝通,使得輔導員自身訴求無法得到滿足,導致工作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輔導員角色定位的根本是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本,這也是輔導員工作的前提。只有輔導員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熱情去感染學生,達到互相信任,才有可能走進學生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通過對職業的熱情培養輔導員的認同感,每一個輔導員都經歷過大學教育,都經歷過輔導員對其的教育,都知道輔導員在學生心里的地位。伴隨著高校吸納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工作量加大,所以高校輔導員認清自身角色定位尤為重要。首先,要認清無論任何繁雜的工作都要以思想政治理論為核心,要引領學生的思想發展,工作每日記錄和總結,安排好前后時間和重點項目順序。其次,應當發揮高校學生管理部門的作用,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輔助輔導員工作,幫助輔導員減輕負擔。最后,鼓勵輔導員在不違反章程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決定權和話語權,每個輔導員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如果過多的干預就會束手束腳,瞻前顧后,無論高校多少部門,共同目標都是將學生培養成有獨立人格的社會棟梁之才。
輔導員事務繁雜,學生眾多,在上百個學生當中抓住重點,保障學生安全,就必須掌握學生心理因素,掌握全體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掌握學生思想狀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營造和諧平安的校園氛圍,防止學生因心理困擾引發心理疾病、行為問題和危機事件。掌握遭遇突發事件,如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個人或家人發生不幸、身邊同學親友遭遇突發事件或受到自然環境或社會意外刺激等的學生。掌握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困難、出現學業預警的學生。掌握因人際關系失調、個人感情受挫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掌握嚴重適應不良(如學習適應、生活適應、自我適應、交往適應等)導致心理或行為異常學生。掌握家庭貧困、經濟負擔重、深感自卑的學生。掌握有心理病史(正在服用精神類藥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學、病情好轉又復學者)、心理健康狀況調研篩查出的疑似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掌握因各種原因受處分、留級、休學后復學、多次曠課、經常外宿、脫離集體的學生。掌握患有嚴重身體疾病、個人感覺痛苦、治療周期長,仍在校堅持學習的學生。
作為輔導員,應始終不忘黨育人初心,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加強親和力,對學生教育要有針對性。明確目標,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培養有用之才。針對各高校現狀,輔導員配備不齊,教師思想認識不清,存在對思政教育不重視等問題。作為思政工作者中的一員,首先政治要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善于從政治角度看問題,保持頭腦清醒,,堅定政治信仰。其次自律要嚴,為人師表,嚴守政治紀律,堅持高標準,嚴于律己,自覺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領路人。擁有高尚的人格,為學生表率,模范言行,樹立榜樣,成為學生尊敬和喜愛的人。最后理念要新,創新管理方式方法,從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思想動態給予不同的教育引導方法,明確每個階段要達到什么預期,培養各階段學生必備的政治素養、心理品質、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