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平/西安醫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對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黨的建設貫穿始終……牢牢掌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新時代,探究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路徑,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既是進一步梳理解決高校黨建所存在問題的客觀需要,更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必然需要。
切實推動高校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發展,深入理解其科學內涵是前提和關鍵,在抓住本質、厘清邏輯的基礎上,明確最終目標,確保高校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是抓住本質、領會方法。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2]深入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要抓住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本質,善用方法,靈活創新。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為高校黨的建設提供了方法,把黨的思想融進大學教材、融進學生課堂、融進師生頭腦,使之化為豐富廣大師生思想的重要力量。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獨特性在于做到高校自身事業發展與黨建工作的平衡,實現二者有機結合,將從嚴治黨貫徹到治校與治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勠力打造優良黨風政風作風和校風教風學風。
馬克思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3]馬克思這一觀點指明了“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活動”的統一,是通過革命來實現的。[4]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政治生態與自然生態一樣,需要在實踐中去實現轉變。高校良好政治生態的營造,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將從嚴治黨落在實處,其根本體現在于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進從嚴治黨落實落細,加強育人政治環境建設,使學校風氣煥然一新,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智慧力量。
新時代,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最終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5]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人才,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層次下,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釋放新生力量,實現人才質量的進一步提升,而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目標即在于,通過強化黨的思想理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引領地位,堅定辦學方向的基礎上,助推國際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確保高等教育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
方向決定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等教育要做到“四個堅持”,首在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6]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高校發展要以“為人民、為黨治國理政、為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的“四個服務”為方向。
從“四個堅持”到“四個服務”,始終是對明確方向的堅守,而這其中的首要旨義在于堅持黨的領導。我國近代歷史抉擇和國內國際大環境現狀表明,堅持黨的領導是辦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需要,尤其是在西方政治思想和價值觀不斷滲透的現實情境下,在高校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全面從嚴治黨,使高校能夠在黨的引領下面對危險考驗,加強組織領導,從而使高校人才堅定信念,真正做到為人民、為黨、為社會主義制度、為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而不懈努力,確保我國高等教育緊盯航標,高校發展不偏航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德樹人是高校之本,要通過教育促進學生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人才。”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的根本任務,其使命在于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才力量。
高校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與立德樹人的使命任務一脈相承。其一,立德樹人這一任務的履行,需切實發揮榜樣的表率示范作用。教師和學生作為高校的核心群體,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使命的關鍵。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分別作為各自群體的先鋒和骨干,發揮著重要的帶頭作用。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以黨風帶教風、促學風,從而帶動高校整體風氣和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其二,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要抓住理想信念鑄魂這個關鍵環節,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有力助推器,以思想管黨治黨,形成良好黨風,反過來又作用于立德樹人這一任務,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發展,實現雙贏局面。
新時代,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對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對人才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做出加快建設“雙一流”的戰略決策,正是適應時代要求的“及時雨”。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 :“ 當前,我國對高等教育和知識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和強烈,高等教育要圍繞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服務。”
“雙一流”戰略決策緊盯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根據社會需求發展高等教育、培養知識人才,這既是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在高校的本質追求。國務院印發的“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和三部委聯合印發的“雙一流”建設實施辦法,都明確指出“高校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統籌學校整體建設和學科建設,加強組織保障,營造良好建設環境”。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既是“雙一流”這一目標愿景的基本保障,也是使命所歸。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全面從嚴治黨的“嚴”首要體現在思想從嚴: 一是更加強調思想入黨。高校要實行多層次、多樣態的黨員教育體系,著重自主學習和經常性學習,完善高校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面向學生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源頭規避越界問題的發生。二是更加重視理論武裝。高校要緊抓思想理論武裝,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黨的建設最新理論創新成果結合起來,與各自職能職責結合起來,真學真信真用,學懂弄通做實,學思踐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更加注重黨員教育,以教育為思想“除塵”。高校要重視對黨員黨性修養、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的鍛造,堅持正面示范和反面警示相結合,使廣大黨員在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主動清掃思想塵埃,劃清行為底線,由內向外,永葆清正廉潔本色。
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當前,我國高教事業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一支道德高尚、學識淵博、作風過硬的高校干部隊伍支撐。一是選人用人標準從嚴。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真正把有實踐經驗、敢擔當作為、能干事創業、具清廉品質的干部選拔到教學和管理崗位上來。二是干部教育培養從嚴。高校黨委對黨員干部的培養教育,既要用心,又要從嚴,要把黨的紀律教育納入干部培訓的常態內容,加強道德品質、個人作風的錘煉,提高黨員領導干部促改革、履職責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黨內監督從嚴。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要求,突出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夯實職能部門的工作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抓住主責主業,強化“關鍵少數”,引領“最大多數”,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注重日常教育管理,堅持抓早抓小、落細落實,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和育人氛圍。
實施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舉措的落腳點,在于提升高校黨的建設的實際效果,這就要求各項措施切實貫徹,執行到位,嚴防中間環節打折扣的情形。一要著眼目標效果,制定統一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依據基層黨組織工作職責,切合學校發展實際,突出黨建重點,科學設置量化考核條目,充分發揮以考促建的作用。二是加強重點領域、重點人員和關鍵環節監督。針對學校招生考試、人才招聘、基礎建設、物資采購等領域,要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力度。要加強學校紀律和制度的制定、執行,將“嚴”標準和要求貫徹到各個環節。三是要強化黨性鍛煉。黨員領導干部要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重點,切實做到帶著問題學和結合工作學,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部署學深悟透、落地生根,要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學而思、學而行,知行合一,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升工作本領,為全面從嚴治黨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校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領域,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是國家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高校立德樹人使命任務的職能履行,更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究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路徑,對于切實落實“兩個責任”,提升高校辦學水平,顯得尤為緊要。作為擔負新興人才培養重任的高校,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