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慶/河南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是教育發展的基礎,也是提高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振興教育事業中的根本問題。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也稱之為高校輔導員,他們擔任著學生的教育,管理和組織的角色,處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位置,其綜合素質水平直接決定著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綜合業務能力。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于大學生活中的邊緣化地位,一些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準確,重視性不足等問題,有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較低已經成為一個事實。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高等學校的管理層對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不重視,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不可或缺,并不作為學校管理的重點工程;二是大學對于思想政治有關課程的不重視,對于此類課程在大學遭遇“冷暴力”,少有同學認真學習,主動學習積極性低;三是高校輔導員的身份地位較為尷尬,在整個大學教職工群體中待遇不高,得不到足夠的尊重,甚至也得不到部分學生的不尊重。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長期的歷史問題形成的,四是專業課教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沒有較多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歸根結底是由于高等教育對“專業知識”的過度傾向性導致的。因此對于高等教育應該摒棄以前過度傾斜專業知識的路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綜合理念。
目前大學生專業種類較多,涵蓋多學科,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由于就業壓力較大,為了掌握一門專業技術,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具有生存的技能,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到工科院校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的高等院校將自己的資源更集中于發展工科教育,增強校企合作。同時,也更加注重專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做到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承擔專業課程的教師具有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也有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輔導員的發展途徑不明確,晉升方向更加迷茫,地位逐步邊緣化。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學高等院校為了完美無縫的迎合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開始逐步轉變自己的教育模式,逐步改變為校企合作,校企互助,將傳統的教育演變為開放包容的社會教育,讓學生們在學校期間提前步入工作崗位,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現實的工作相結合,注重提高操作實踐操作能力,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在工學結合模式的認知上存在明顯不足,在肯定工學結合模式的前提下,卻一直在被動接受學校所安排的頂崗實習[2]。
工學培養制度不夠健全,或者是有些落后,使得在新工科培養學生過程中,對學生行為的約束性不夠嚴格,不能從根本上限制學生的各種不作為行為,這同時也是導致學生行為偏激的主要因素。
在國內的高校中,工科占比較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這也就導致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發展相對于其它學科類型來說,較為緩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科院校學生的興趣偏向性較為明顯。一般來說,工科學校對于學科的理論基礎以及實踐過程中的操作水平較為重視,偏重于學習其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對于人文社科類的相關理論關注較少。再加上對于學校開設政治類課程的不重視,相對于本專業的專業課程的出勤率,明顯高于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其中不少同學質疑大學開設人文社科類課程的必要性。這種現象的明顯性是和目前國家發展過程中高校的培養目標的轉變以及目前國內外就業形勢等一系列因素息息相關,國內一些工科類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秉承著要培養一些應用型技術人才,與之同時隨著近幾年來高校的擴招,畢業大學生人數倍增,學生就業壓力顯著提高,更加使得一些工科院校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人才培養的應用實用性。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已經在北京勝利召開,要求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要深刻領會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但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培養制度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知識和專業素質的人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成為高等學校的重要環節,工科背景下的高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也兼顧了與企業需求人才的培養,重視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
在校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在高等學校的教育普遍是基礎教育和大眾型教育,對于個人的特點并不能引起足夠的關注。在新工科背景下,男女比例有很大的偏差,教師在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主動大眾型教育和個人教育相結合,注意到學生之間的性別、性格之間的差異,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對性別和性格差異的個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可以科學有效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理念。另外,還需要注意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的心理問題,不僅要對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定的補助,還要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引導學生形成自立、自強、自信的思想,促進學生的成長,引領學生走正確的道路。
在新媒體發展迅速的今天,網絡已經普及甚至成為我們生活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開始成為引導輿論的重要手段,首先,我們要積極占領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的有效陣地。需要構建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依據目前存在的不同新媒體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有效引導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合理運用學生組織,建立具有代表性高校或者院系部公共賬號,通過這些公共賬號發表正能量信息,從正面起到引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能夠發揮新媒體的重要作用。
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個部門的配合以及有效可行的機制作為保證,才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高校領導要重視,在新時代發展的今天,高校領導把握著高校的發展趨勢,只有高校領導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針對性的高效開展。另外,工作經費要有保證,要想保證在新工科背景下開展研究和活動,就要保障經費的充足,針對開展的活動進行經費投入,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發展。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師不僅需要自己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識,運用新媒體的技術,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技術知識中。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廣到整個校園大環境中。在日常的工作中,對于高校教師開展思想政治相關的專業教育,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業務水平以及思想政治覺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保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在新時代工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礎和保障。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還關系到學生的后期發展問題,也會影響到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因此,在新工科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要將學生專業教育與之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學校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