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益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龍結鎮中心學校
數學知識具有十分明顯的邏輯性和靈活性特點,對這一領域的探究需要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但最主要的,是要具備濃厚的興趣和好感。這也就意味著,教學主體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就必須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從傳統的生搬硬套思維中脫離出來。
盡管近些年來,,我國在素質教育這一領域中所展開的實踐范圍正在不斷擴大。但從整體上來講,小學數學的教材編寫仍舊是以理論性的知識排列為主。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偏重理論傳授,過于強調對定義和概念的內涵解釋,從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觀感受。也就是說,當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個體思維的關注也少之又少。而教師在講解理論的時候,也無形中將自身的慣性思維強加到學生身上,學生自主思考的活躍也因此被大大削弱。同時,許多教師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始終抱有一定的誤區,他們認為小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十分微弱,只能通過自身的引導來完成對問題的探究。
目前,有許多教師并沒有明確自身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方向,主體內容的把握十分模糊,并且也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重點。部分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的時候,僅僅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材上所介紹的重點重新復制粘貼展現到學生面前,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實際解題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瓶頸。這就會導致,教師所傳授的內容,并不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或者是教師所總結出來的重點難點,并不完全符合學生在解題中所遇到的挑戰。在這種目標和內容不確定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也會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的特點,最終會導致興趣的降低和思維的鈍化[1]。
教師應當從傳統以自我為中心的模式中脫離出來,要明確學生是數學知識吸收和理解的核心主體,而自己應當是課堂節奏的引導者,并非學生思維的支配者。對此,教師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要對學生的階段性發展結果進行總結,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出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并且,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要認真詢問學生對數學所報有的疑惑和不解,并細心對其進行指導和解答。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注重對課堂內容的趣味性設計,要保證課堂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動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消解學生內心的抵觸情緒。
就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講,其知識體系較為簡單,并且邏輯關系十分清晰,因此,教師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也必須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方向,要總結出不同課堂的教學核心和主旨,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就關鍵問題進行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難點,攻克難關。同時,教師在確立教學方向之后,應當設置與教學主體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堂思考,可以是分組討論,也可以是單獨探究,重點是要讓學生發揮主動意識。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一定的思考空間,給學生相應的時間去調動自身的想象力,不能問題一經拋出,教師就立刻給出答案。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同樣也不利于學生注意力和思維的集中[2]。
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個體的興趣好感。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和激發,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書本本中抽象性的知識轉化為具象性的內容,可以是圖片的展示,也可以是視頻的播放,這樣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出學生感性思維對外界最直接的反應。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串聯新舊知識,加深記憶,建立起統一的知識框架。
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的敘述,列舉了提升其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措施,總體上是可行且合理的。教師在后續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堅持創新思維,要認真按照新課標的有關規定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輕松且愉悅的課堂氛圍,降低學生對數學的壓力和負擔。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拓展原有的教學方法,從綜合角度,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進而優化教學內容,為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以上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教師的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