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蓉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平南鎮大洋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學的內容、方式都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細致的要求,語文個性化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展語文識字教學,如何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如何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1.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的生字難度雖然不高,但學生理解起來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個性化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使識字教學變得更加有效,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2.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生字的掌握。通過個性化識字教學活動,給學生帶來更加新穎、有效的識字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識字的興趣與能力,實現了對重難點生字的突破,促進了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
1.注重課堂導入,引導有效學習。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識字教學奠定了基礎。不難看出,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興趣的有效激發,顯著提高了識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好的體驗,提高了其生字識讀能力。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導入環節的積極作用。例如,在講授 “秋”這個生字時,可以在教學的一開始利用的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相應的謎面,如“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謎底:秋)”。進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秋”被教師從視覺、感覺、屬性三方面向學生進行了導入與展示,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字感,促進學生的語文識字學習。由此可見,有效的導入不僅提高了學生漢字書寫的正確率,同時學生通過對字謎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漢字“秋”的認識,提高了識字學習的興趣。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當中引入相應的“謎語”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帶著興趣去進行識字和思考。
2.注重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興趣依靠于情境,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良好情境的創建,通過良好情境的創建就可以快速的激發學生進行識字學習的積極性,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進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創造,最終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使學生能夠長期堅持識字學習。其次,在進行小學識字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開發設計相應的識字游戲,通過游戲降低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的語文識字學習。例如,在學習“相近字”時,教師就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針對每一個學生的能力結構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和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從生字的結構、情境中去識字并提出問題,如讓學生比較“鳥”和“烏”字的區別。接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部進行“鳥”和“烏”字的探討、總結,進而使學生在探討、總結、交流的過程中明白“鳥”和“烏”字的區別。最后,教師可以在小組中采用整體式、瀏覽式、尋找式的識字方法對文章進行總結概括。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了學生的有效交流與,提高了小學識字學習的效果,進一步有效促進了學生識字能力的發展。
3.注重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在進行小學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課堂結構的優化,注重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合作與交流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提高,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識字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課堂結構的優化,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識字學習,實現了學生間的有效交流,進而通過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強化對生字細節的研究,深挖出生字的含義并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不難看出,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例如,在講授“澡、躁、燥、操”這些形近字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將同有“喿”的幾個常用漢字進行歸成,進而讓學生快速融入到相應的識字學習中去,實現知識的有效串聯,進而通過對比加深學生的記憶,通過對比使學生對“澡、躁、燥、操”這些形近字有一個清晰充分的認識,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有效積累。通過分析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字形結構,同時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讀能力,通過不同思維模式的識字,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在提高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同時,促進了教學的有效開展。
個性化的識字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識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識讀能力,努力改進自身的教育方法,最終為促進語文識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