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妍
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中心校
隨著我國教育發展進程的加快,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重視文化知識教育,未能將德育有效滲透于教學活動中,導致“學生智育水平高、德育水平低”,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重視德育的重要性,進而將德育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語文教育的深入開展。
應該說語文學科本身蘊含諸多德育元素,但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更多的是以應試教育理念引領小學語文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上,在教學中只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很少深入挖掘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元素。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即便是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滲透了一些德育的內容,但是,這樣的德育的滲透只是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滲透德育,不僅是現階段小學生語文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小學生德育培養的客觀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非常必要。
語文的學習一直以來都是重中之重,學好了語文才能夠對文字有更深的領悟能力,在其他學科自然也就能夠做到得心應手。但是傳統的教學觀念一直侵占著語文課堂的主流,枯燥的課堂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喪失了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并且,在當前大多數小學中,學校和教師方面都過于重視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且大量的考試也使小學生感到非常疲憊,對語文學習自然提不起興趣了。與此同時,還存在著教師對班級中一些優等生的特殊照顧,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從本質上來看,道德品質包含的范圍比較廣泛,因此,在德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兼顧教學和品德的各個方面,不能讓學生只會記憶和背誦各種道德規范,也不能僅僅只依靠紀律懲罰來約束學生的行為。開展德育教學時,要讓學生形成對道德的全面認知,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并未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其與語文課堂教學無密切聯系,無需開展教學活動。鑒于當前語文教師認識能力不足的問題,教育部門或學校方面應指導教師積極提高自我的德育修養水平,端正工作態度,將德育有效落實于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增強語文教師的自覺意識,積極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以提高道德素養,正視教育觀,為德育滲透做充分的準備;其次,學校方面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對教師給予針對性的培訓,如:開展一系列講座活動、為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等,通過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培訓,點燃教師德育滲透教育的激情;最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以增強德育滲透的效果。
目前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學質量沒有明顯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對德育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為了提升小學語文的德育教學水平,我們應該整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改變教學觀念。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容,調動學生接收教育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課文《我的弟弟小蘿卜頭》時,文中有“抓”、“踮”、“看”這三個動作,可以將“踮”這個動作當成重點來講,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為什么要用“踮”這個動作呢,我的弟弟小蘿卜頭想要看到外邊的群山,因為營養不良身體矮小,再加上牢房的墻太高,小蘿卜頭夠不著,只能踮起腳來才能看到牢房外邊的世界,體現了小蘿卜頭對外邊美好世界的向往,我們可以讓學生嘗試去做踮腳這個動作,從而引導學生設想,如果作者把“踮”這個動詞換成“抬起腳”,兩者對比,讓學生體會哪一個更能體會出小蘿卜頭對家鄉的想念和對自由的向往。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講述一些歷史故事,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讓我們這些遠離戰火的孩子真正體會到今天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才會珍惜今天的生活。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在教材內容中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從而充分調動學會接受德育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具備極強的現實意義,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應科學把握教材核心,合理選擇切入點,要借助語文教材的生動語言、鮮活實例、深刻道理、崇高情感引導學生在體會、領悟教材主旨的同時接受德育的內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人文素養,推動學生語文素質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