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翠
河北省無極縣無極鎮第一聯合小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氛圍對教師的教學是有促進的作用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想方設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效果得到優化和提高,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因此,良好的課堂氛圍主要由教師來引導,雖然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很多,如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均會對課堂氛圍有影響,但其中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于教師。教師的備課、教師對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等,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的勞動,才能具有較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在形成良好課堂氛圍中起了關鍵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以及時對教學的過程進行控制。
1.呈現最好的教學狀態。我經常給學生們說,老師的課都是現場直播,你們在聽課的過程中要認真的聽,最好能找出些缺點,這樣要求學生其實也是在提醒自己,把每一節課備好上好,呈現給學生一種最好的教學狀態。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體現教學的藝術性。為此,我做足各種準備工作,首先是備課要充分,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得有一桶水,認真仔細的對這節課進行研究,從備學生、備教材到備教法無一不體現了老師的勞動,各方面都做到胸有成竹,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去,教師親切的笑容,和藹可愛的態度使學生易于接近,也容易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能為愉快的教學氣氛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的作用,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并能有處理和控制課堂突發事件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師生關系融洽彼此心理相容,使教與學都會沉浸在愉快的氛圍中,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教的興趣盎然,學生學得的全神貫注,使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相反,如果教師總覺得的高高在上,不與學生打成一片,尤其是對小學的孩子們自然會產生一種心理壓力,課堂的氣氛會顯得沉悶、不愉快,也不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語文教學更是一種語言的表達,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語言和真誠的態度來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要善于用鼓勵和表揚的語言來贊美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尊重和信任,那么,學生就能夠與老師交朋友,并縮短與老師的心理距離,有什么事也愿意與老師說,并且學生能感覺出教師的真誠的愛護和關心,就能有一種自發的積極的學習態度。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就是說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在良好課堂氛圍中學生的能動性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1.保持學生的最佳學習狀態。其實,學習的過程一個復雜的心理體驗,教師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從而形成情緒高漲、熱烈而愉悅的課堂氣氛。要多給予學生鼓勵把成功帶給學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希望自己進步的,在一個班級中總會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設置不同類型的問題,盡量做到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提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成功也會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自信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
2.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本質的區別,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只有被動的聽,而新課標下就是要讓學生去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課堂活動主要是學生的活動,教師為學生設置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的情境,在探究過程中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等活動,讓學生有所感悟,從探究中得到樂趣,進而激發其學習下去的欲望,這樣就能激起學生認知的內驅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在語文學習中本就有一些吸引學生興趣的小故事,再加上教師設置的情境,更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是容易的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不是一句話的事。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備學生、備教材、備課堂過程。為此,教師要首先轉變教學觀念,要把課堂留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探究活動的時間和情境,在講授這節內容時教師要做足功課,通過課堂設計環節巧妙的讓學生在探究知識過程中解決問題,這也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體現。其次,是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也是學生無序的活動,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情境設計有序進行,是一個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從中有所得。
總的說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成功的前提,而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只有師生相互合作,小學語文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