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艷
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香屯學校
關于健康人格,心理、教育等領域都有相應的研究,并有其相應的評判標準,根據相關的標準以及教學實踐的經驗,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從健康人格這一角度出發,小學階段的學生相對幼小,心智、人格還處于成長發展期,期間必然存在不同的問題,因此給予學生健康人格的引導十分重要,而具體的引導及培養途徑,需要以學生實際為前提。
針對健康人格的標準,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在其作品集中提到,以通俗的話來說,少年兒童最為重要的健康人格標準應當包括五條:有愛心、熱愛學習、有責任感、有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能夠尊重他人。這五條標準是經過眾多教育家及心理學家反復討論提出的,同時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案例。基于此,教育教學實踐可結合其標準展開思考與參考。
之所以強調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一方面是現代教育技術等條件有極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則是現代教育之下仍然面臨著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危機問題。就后者而言,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產生,嚴重的情況可包括學生因無法承受教師批評上吊、因成績不好跳河自盡、因學習壓力太大服毒自殺、因學習與父母吵架離家出走,輕則不寫作業、隨便對待課堂等。這些已經發生和出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是否形成健康人格有密切關系,一旦出現問題產生的后果很可能以悲劇收場。一般而言,小學階段發生嚴重情況的比例非常小,但不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問題不可忽視。以某小學一年級某班級的玲玲(化名)為例,玲玲平時對學習態度非常認真,成績好是班長,積極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或交代的事情,在班上盡職盡責,比其他小朋友優秀。但一次,玲玲的確做錯了一件事情,王老師當時告訴玲玲做的不對,玲玲立刻生氣并背對王老師,不聽老師說話。從上面的案例來看,玲玲的表現是無法接受批評。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根據王老師的觀察,玲玲對自己學習差或能力不足的同學有明顯的優越感,甚至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識,且自尊心非常強。針對這種情況,若教師們以及玲玲家長不能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后續對玲玲形成健康的人格是極為不利的。
縱觀教育教學工作實踐,除了傳授知識外,更多的是對學生這一群體的引導,對人的成長的關注與重視。小學階段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則顯得十分重要。
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各學科教師都擔負這一責任,而語文學科教學本身具有較多的條件展開實踐培養與引導。對此,以下也有幾條具體的途徑建議。
1.立足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語文教學有許多內容都可運用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如每堂閱讀課、寫作課等都可展開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引導,并且教學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例如,通過《尊嚴》(小學四年級,人教版)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在所有逃難的難民中,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沒有像其他難民立刻接受別人的施舍,而是堅持要為贈予食物的人做一些事情才接受食物。也是靠著這樣的精神,小伙子在二十多年后,成為了石油大王。這個故事的原文實際要傳達的精神或者態度,是要學會自尊自愛,要懂得什么是尊嚴。結合此教學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原文中心思想時,則可進一步延伸至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思考:如父母或其他親人送自己的禮物是否是憑自己的努力獲得的,父母給自己的東西是否是理所當然的。由此,經過點滴的課堂以及不斷地思想挖掘,逐步讓學生懂得尊嚴、感恩、回饋等,逐漸向健康人格發展。
2.重視課堂教學的民主和諧氛圍。語文教學有其系統及目標,如課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某些字詞、語言表達技巧、分析課文的中心思想等,課堂的知識性非常強,若不能把握好課堂的氛圍,很可能使得本可以充分進行健康人格培養的課堂變為知識灌輸的沉悶課堂。因此,語文教學對課堂的氛圍需加以重視,具體可嘗試轉變上課的形式,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或針對某一課文的中心思想,暫且不論是否符合標準答案,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仍然以《尊嚴》這一課為例,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本為難民的年輕小伙子,但若要挖掘故事中其他人身上的優點,也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如杰克遜大叔有什么優點,或者針對課文中對難民的描述的句子進行分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甚至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身邊是否有相同性質的事情等。學生得到表達、溝通的空間,思維也能由此更加活躍,也更敢想、敢說、敢標新立異。在此民主和諧的課堂下,最終也利于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育關注學生的品質塑造,重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在具備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條件的基礎上,可以立足教學及學生生活實際,以及自身課堂氛圍構建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