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娜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
在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諸多教學方式中,微課教學無疑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它能夠依照具體學生的各自特點,開發不同的微課課型,一定程度上調整教學形式與內容,借助具有差異性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以充分的滿足,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從而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
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在近年來已經得到越來越多老師的青睞,并且已經在各種教學情境中越來擁有越廣闊的用武之地。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領域,我們看到了微課這一教學形式所蘊含的巨大的潛力。教師都能夠認識到微課對于學生學習知識所有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不是任何一種課型都能發揮最大的優勢。我們在開發微課時還要注意關注微課的類型,做到分門別類。
一個學生在數學課上無論是獲取數學知識,還是發展數學能力,都離不開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目前大多數小學數學微課主要集中在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拓展知識,因此教材講解類型的微課在微課總量中占據最大的比例。但是在開發教材講解型微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對教材內容做到充分了解,這其中包括對所要講授內容所包含的數學學科素養、章節內容所要講授的重點和難點等知識要點以及學科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與應用等。
小學數學教學的問題講解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在微課的開發過程中,不能忽略問題講解類型的微課,以往對學生課下習題講解的微課開發力度還不夠充足,因此,問題講解類型的微課是小學數學教學研究開發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教師首先要對所要探討的問題進行具體、深入、全方位的理解與聯系。在該類型課程的設計過程上,教師還可以從問題設問的環節問題出發,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探究時間,然后讓學生對所準備的問題進行解答,再將這些問題與具體的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其具備現實針對性,這樣既能使微課的內容更加充實,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還能使學生的個性化興趣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滿足。教師在準備預習作業時可以把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做成一個簡短的微課,并制作成二維碼,學生掃描這個二維碼就可以對下一堂課所學的問題進行預習。另外,在課后作業的環節也可以制作問題講解類型的微課二維碼,學生把課下作業完成后也可以掃描觀看,準確認知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由于微課的時間有限,在如此簡短的時間內展示一節課所包含的知識點尚且容易顧此失彼,更何況對整個專題進行知識系統化和脈絡梳理。因此,很多教師都在設計微課時沒有對開發專題知識類的微課投入足夠的精力。其實教師在一個階段的知識講解之后,可以將有一些內在關聯的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學校也應該鼓勵教師掌握每個班具體情況,然后根據這些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具體水平,開發一些與其知識水平具有適應性的專題類型微課課程,從最基礎、最簡單的知識出發,再加深到一般難度的知識,最后再延伸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說專題知識類型的微課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的數學知識系統化,都是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的:伴隨著專題類微課,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能夠逐漸地被激發出來,其學科知識與學科素養也必定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教師在整理專題內容、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也可以在學科專業素養的提高和知識系統化等方面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在一個階段、一個章節所學內容,并依照其具體掌握的水平,有層次、有區分地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提高整體學生數學素養。[1]
小學數學的微課可以分為上述的多種類型,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果要合理運用微課資源,就要結合具體數學教學內容,采取具有適應性的微課形式,盡量保證教學內容跟學生生活實踐的契合性,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生活情境畫面、生活事例片段中都包含著數學因素和數學事理邏輯,這些內容在微課中的加入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共鳴,讓他們對數學的預習和復習產生親切感,讓他們帶著一種興奮的心情去學習數學,研究數學,這就使微課作為橋梁,連接學生和數學學科,并且為他們學科素養的提升提供支持。另外教師可以把家長動員起來,讓他們也參與微課的制作,和學生一起操作,一起學習。
教師一方面要按照教材內容打造各具特色的微課,另一方面也要努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打造接地氣、有親和力的微課,從各個方面提升微課的質量,并能靈活運用各類微課資源,助力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