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所講述的紅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一些革命理論、革命經驗、革命實踐所凝聚成的革命傳統,同時也是一個地區在長期的革命斗爭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中通過融入紅色文化能夠更好的提升思政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作為革命老區,膠東地區擁有豐富燦爛的紅色革命歷史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將膠東地區的紅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的綜合性人才[1]。
在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上,膠東地區具有重要的地位。膠東地區不但是齊魯革命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時在我國的紅色文化革命發展歷史中,膠東地區也是革命的發起地之一。從中國革命的發展進程來看,膠東地區為中國革命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但促進了中國革命歷史的發展,同時也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膠東地區在中國革命歷史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革命的先行地,同時也是在全國比較早建立革命根據地和黨組織的地區。在膠東地區也涌現了我國第一批的共產黨員,比如郭壽就是當時的代表人物之一。郭壽在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924年底建立了膠東地區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中共煙臺小組,該小組由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在革命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膠東地區屬于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從全國抗日戰爭的規模和實力來看,膠東也是重要的抗日基地之一。全國聞名的地雷戰就是在膠東地區出現的。在抗日戰爭中還涌現了趙守福和孫玉敏等全國著名的抗日英雄。在抗日戰爭過程中,膠東地區的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我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膠東地區的人民無論是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給予了中國革命巨大的支持,同時膠東地區也是中國抗日革命干部培養的搖籃,1938年3月,中共膠東特委建立了膠東軍政干部學校,同年7月又成立了中國膠東特委黨校,同年8月膠東特委建立了膠東公學。1940年4月成立了“膠東抗大”,從而為我擋抗日戰爭培養優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眾多優秀的人才都是在這里培養的[2]。
膠東紅色文化在思政教學中具有豐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包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相關內容。膠東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的先進分子以及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在這段紅色文化中主要包括了革命文藝作品、革命人物的事跡以及革命資料和文獻等,充分體現了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內容,同時還包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創新精神和榮辱觀等內容,因此在思政教學中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能夠更好的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也能夠為學習膠東紅色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膠東紅色文化本身也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膠東紅色文化的產生是以膠東地區的革命斗爭作為基礎的,是膠東地區共產黨人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特色文化體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膠東人民革命斗爭過程中勇于擔當,敢于奉獻,愛憎分明,意志堅定,不斷開拓創新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同時也是膠東地區科學的、民族的、先進的文化,將膠東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中,能夠實現紅色文化與思政教學兩者的相互統一與相互促進。
目前為了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新時期對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進行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一定要構建膠東紅色文化教育理論體系,讓膠東紅色文化能夠走進思政教學的教材和課程教學當中,進入大學生的頭腦。高??梢愿鶕z東紅色文化編輯適合大學生學習的思想政治教材,通過全面的挖掘膠東紅色文化相關的資源,將教學資源與紅色文化有機的整合,組織有相關經驗的老師共同編寫膠東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材或者一些科普讀物,讓大學生能夠在思想政治學習中對膠東紅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大學生今后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在思政教學中設置膠東紅色文化教育課堂,有利于讓膠東紅色文化走進課堂當中。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中,可以把膠東紅色文化相關的課程與思想政治必修課相結合,同時賦予一定的必修課分數,或者高校可以為大學生設置膠東紅色文化選修課程,構建膠東紅色文化的調研室或自習室,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對于膠東文化的學習熱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要促進膠東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升師資隊伍與課堂教育水平。學校要強化膠東紅色文化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讓膠東紅色文化走進大學生教師的思想當中,從而讓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能夠普及膠東紅色文化,同時也要把膠東紅色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以學生為主體,實現交通紅色文化進校園的目的[3]。
高校校園是大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場所,因此在校園文化中融入膠東紅色文化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首先高校要把膠東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融入到校園的硬件設施當中,尤其是校園的教室、圖書館或者是學生宿舍等都可以成為膠東紅色文化宣傳的陣地,在教室和圖書館中也可以進行膠東紅色文化的相關展示,采購一些膠東紅色文化相關的書籍供大學生觀看,還可以用膠東紅色文化中的著名革命歷史人物或者地名對校園的景觀道路進行命名,讓膠東紅色文化走進大學校園。要構建膠東紅色校園軟文化,通過校園媒體或者微信、微博等公眾媒體來宣傳膠東紅色文化。高校還可以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者重大事件中開展膠東紅色文化相關內容和知識競賽活動,比如一些詩歌朗誦、紅色歌曲演唱、膠東紅色文化征文等活動等,讓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膠東紅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要建立相應的監督和考評機制,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膠東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膠東紅色文化在校園中隨處可見,潛移默化的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產生影響。
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升高校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學認同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可以讓高校大學生把學習到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應用到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這樣可以讓大學生發現思政教學的價值,從而更加提升他們對于思政教學的興趣和愿望。將膠東紅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當中,對于大學生將紅色文化的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具有很大的益處,能夠幫助大學生發揚傳統紅色文化的優勢,同時結合當今的時代精神,讓大學生自覺的踐行紅色文化,把膠東紅色文化精神發揚光大。高校要建立膠東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為大學生選擇一些膠東紅色文化歷史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以及膠東紅色文化革命舊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重要場所。比如讓學生定期去參觀膠東革命烈士陵園、膠東地區武裝革命斗爭紀念館以及海陽地雷戰紀念館等等,讓大學生在這些紀念館當中感受到膠東紅色文化的魅力,從而能夠感同身受,深刻的體會到膠東地區的人民為了抗日戰爭勝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學習膠東地區人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讓大學生能夠更加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艱苦奮斗,把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用的人才。高校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特長,組織大學生深入膠東革命老區和一些偏遠地帶進行一些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把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回報社會,回報膠東人民,強化對當地的服務意識[4]。
膠東地區紅色文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和素材。推動膠東紅色文化走進高校思想政治課堂,走進大學生的頭腦當中,必須在新時期不斷的發掘膠東優秀紅色文化的精髓,將膠東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相結合,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