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動畫學院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生動實踐,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凝聚人”和“激勵人”的功能,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創新,深化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引領道德建設,引導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堅持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網絡教育相結合、教師引領與學生自學相結合,努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實效性。教育學生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著力培養自尊、自強、創新、創作,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習筑夢”思政選修課是高等教育“鑄魂育人”的重要舉措。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對中國新時代青年提出了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的要求,為“學習筑夢”思政選修課建設明確了任務,樹立了目標。
宣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最高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青年學生是民族的棟梁、國家的希望。通過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
闡述好國家與個人、大我與小我的關系,引領青年學生“熱愛偉大祖國”。青年學生要處理好國家命運與個人前途之間的關系,把個人小我融入到國家大我之中,在為祖國的奉獻中實現個人價值。要激發學生與祖國同甘苦共命運的情感,要激勵青年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熱愛偉大祖國的火熱實踐中。
講授好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引領青年學生“擔當時代責任”。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進入新時代后發生的轉化進行理論闡釋,引領青年學生正確認識這種轉化的重大意義,培養勇挑重擔、主動擔當時代責任,在奮進新時代的歷程中有所作為。
重溫好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光輝歷史,引領青年學生“勇于砥礪奮斗”。通過介紹中華民族輝煌的奮發圖強奮斗史,尤其是建國七十周年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奮斗歷程,讓學生感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道理,激發勇于砥礪奮斗的激情。
描繪好“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引導青年學生“練就過硬本領”。“兩個一百年”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也是根本的愿望和共同的追求。青年時代是苦練本領、增長才能的大好時機。要讓青年學生以目標為引領,惜時如金、勤奮學習、增長才干。青年學生實現夢想要從刻苦學習開始,成就事業要從練就過硬本領開始。
充分發揮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學工部在“道德講堂”“文化論壇”中的作用,設立“學習筑夢講堂”“學習筑夢論壇”,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等,開展“經典誦讀”“傳統文化進校園”“詩詞大會”等活動,引導學生重拾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加強革命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等,講好東北抗聯故事、中華民族14年抗戰歷史,編排歌頌革命先驅的文藝作品,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利用合唱團和舞蹈團等文化社團建設,推動校園創建“學習筑夢”文化活動,進行“青春報國夢”“美麗中國夢”等學生主題學習成果匯報展示活動,評選優秀學習標兵,打造一批校園“學習筑夢”優秀成果,引導學生樹立新時代中國精神。
(1)增開思政選修課專題,科學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和學分、學時。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圍繞“學習筑夢”主題,增開思政專項公共選修課,擬定12個專題,每個專題2學時,專題將以講座的方式進行,每學期開設三個專題,共6學時,4個學期內修完(大一、大二)。理論授課24學時、1.5學分,主題沙龍、學習討論等實踐教學0.5學分,合計2.0學分。(2)引進和遴選優秀師資。師資隊伍由專兼職兩個部分構成,包括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專職教師、黨政領導干部、輔導員和校外專家。(3)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大班授課、小班討論、主題沙龍、社會實踐等相結合,傳統課堂與線上慕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1)積極推動網絡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全媒體平臺開展“學習筑夢”行動,依托“吉動微課堂”,制作推送微課程等“指尖上的學習課”;在學校網站開辟“學習社區”、交流互動平臺,擴大“學習筑夢”行動覆蓋面和影響力;在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動相關“學習筑夢”活動宣傳,使用學生喜歡的網言網語、微言微語傳播新思想,制作符合大學生接受特點的網絡作品,提高“學習筑夢”行動吸引力和感染力。
(2)建設多種形式的“學習筑夢”第二課堂。學校黨總支負責在校內建設“青馬基地”,提供活動室、實訓室、圖書室等“學習筑夢”行動必要場所;各學院黨組織負責建立“學習課堂”;各學院分團委(學生會)負責以班級為單位開辟“學習園地”;團支部(班委會)負責以學生寢室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將“學習筑夢”行動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3)開展“學習筑夢”實踐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校外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繼續開展社會調查、幫困扶貧、志愿服務等活動;同時在校外依托紅色資源、文化資源、產業資源等再建一批系列實踐育人基地,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社會實踐專項行動,深刻領會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學校“學習筑夢”行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教務部負責組織任課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和集體備課,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切實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思考、研究和推進學校“學習筑夢”系列課程建設工作;學工部、團委負責學生“學習筑夢”相關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引導學生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教育。
以“學習筑夢”選修課程為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一課堂,通過創建“學習基地”,打造“學習課堂”,開辟“學習園地”,形成“學習風尚”等行動,搭建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二課堂,拓寬新思想傳播主陣地,構筑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大思政”課程。
將校園文化活動、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網絡平臺建設等作為加強“學習筑夢”行動的重要載體,形成理論導航、實踐砥礪、文化育人、網絡思政、組織育人五位一體的“學習筑夢”大格局,使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更優、亮點更亮、特色更鮮明、效果更顯著。
制(修)訂相關“學習筑夢”制度及實施方案。實行專題會議制度,學校黨委每學期至少召開1次專題會議,研究“學習筑夢”課程建設推進工作。實行督導督查制度,學校每學期組織督導組加強對“學習筑夢”課程建設情況的日常督查。落實聽課講課制度,學校黨政主要領導每學期到“學習筑夢”課堂聽課2學時以上,至少講1次思政課或者做1場專題報告。
全校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辦好高水平、高質量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學習筑夢”思政選修課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解決大學生信仰危機、夢想缺失問題,解決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碎片化問題,解決理論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