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杰 賴聯泓/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一線執行者,在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和作用,高校輔導員的職責不僅僅是資助,更重要的是要以育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資助工作中施加德育教育,達到資助與育人的完美結合。而新時期下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起點低、家庭經濟困難、出身破碎家庭、自卑感強烈、叛逆性高、熱衷于網絡等特點 ,存在著諸如貧困生認定難度大、貧困生資助體系不完善、貧困生受助后的管理困難這樣的問題。高校資助工作做的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成才及學校的辦學目標,在資助工作中處于最直接作用的輔導員更顯得尤為關鍵。因此,探析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精準資助”中職能作用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資助政策宣傳的力度和深度直接關系著“精準資助”政策的實施效果。在高職院校學生具體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及家長對資助政策一知半解,對于資助的額度、條件及申報流程都不甚明了,甚至一些學生家庭會覺得申請貧困生是丟臉的行為,從而主動放棄申請。因而輔導員除了應積極的在學生中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精準資助”政策,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信息源,使學生明白資助所具有的條件及申請流程。同時還應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及家庭狀況,針對學生們的個體分別進行闡釋,打開那些有心理癥結的學生包裹,使他們明白“精準扶貧”的意義所在,擺脫相應癥結。在具體的宣傳要求上,輔導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輔導員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的資助政策法規,熟知各項資助工作內容,明確“精準資助”的根本落腳點是學生群體,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依法享受各項貧困生資助的權利,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2)在政策宣傳中,輔導員應嚴格遵守各項資助工作相應的紀律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絕對杜絕“偷、貪”等中飽私囊的現象發生,并定期自查自糾,嚴格審核自己的行為是否透明公正合理合法。(3)輔導員應該緊隨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積極的用新媒體等渠道了解掌握和闡釋各項最新的資助政策,并利用新媒體建立起一個政策宣傳和信息反饋的工作平臺,健全高校的基層宣傳工作機制,并在其中融合進心理、思政、誠信教育等內容,從而共同推動精準宣傳的落實。
“精準識別”是實現“精準扶貧”工作的前提,對學生貧困程度的認定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高校教育扶貧工作的成敗。當前我國“貧困認定”的標準及基層實施層面仍存在著諸多的現實問題,如基層民政部門對家庭貧困核查不嚴密,出現家庭富裕卻成為建檔立卡戶、部分貧困家庭被冒名頂替等情況,給高校貧困生認定及“精準扶貧”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和困難。按照教育部頒布的相關政策文件要求,我國高校貧困生認定流程普遍由申請人主動提交、所在班級、年級、院系、高校逐層民主評議與審核。因此,(1)在量化標準上,輔導員在“精準資助”當中應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所在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在校學生思想狀況等相結合,總結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貧困認定量化標準。(2)在審核環節上,輔導員應該積極介入貧困生的資料審核及民主評議,通過日常走訪和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等行為進行摸底調查,在廣泛取得學生反饋的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審核及評議。對一些申請材料有問題的學生,輔導員除按照政策嚴格查閱各項證明的同時,還應該主動聯系學生家長或其所居住的社區、所屬的鄉鎮及以上的民政部門,核實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上的內容是否確切,是否為建檔立卡等“抄底”家庭,從而再確定困難登記和資助方式。(3)在具體民主評議上,輔導員應作為評議小組的發起人,在民主評議間發揮好“監督者”與“裁判者”的角色,正確處理好“公平”與“隱私”,“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系,讓民主評議的師生能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公正合理的評議申請學生,防止出現依關系親疏而定的亂評議,更要防止泄露申請學生隱私及評議學生意見的行為,既要保護好申請者的公平權利與心理健康,也要保護好參與民主評議的師生安全發表意見的權利。
做好數據庫的“精準管理”,能夠實時監控反饋“精準資助”的實施情況,能夠促進學生資助工作效率的提高。跟進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動態,實現資助對象動態出入,是實現“應助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不應該助學生一個都不能有”的這一精準資助管理的要求;也是由于部分貧困生家庭經濟狀況由于各種突發狀況等原因發生變化,在學年乃至學期當中都會有著或多或少的波動。因此輔導員要建立其相應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動態信息檔案庫,確保動態信息檔案庫準確完整,具體措施為:(1)對入庫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定期跟進調查,實時記錄他們現階段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做好復核工作,特別要注意部分學生是否高額消費、肆意揮霍補助資金等違背貧困生常理的現象,如情況頻繁則需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審核,核實為假冒家庭經濟困難冒領等情況的,應提請上級資助管理部門請求予以撤換。(2)對未入庫但因為家庭突發情況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應該及時將其建檔補錄進數據庫,提請上級資助管理部門對該類學生進行相應“雪中送炭”式的資助,助其安心求學。(3)輔導員還應強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使用情況的動態追蹤,引導和監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正確高效地使用資助資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12 月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精準資助”在于促進社會公平與教育公平,在于資助育人,在于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資助具體工作中,一部分貧困生受助后不覺感恩,不感謝國家、社會的資助,反而認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樣的東西,在實際求學中不僅不珍惜學習機會,不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知識儲備,反而肆意揮霍資金,逃課不愛學習,甚至產生“等、要、靠”的不良心態。像這樣的受助狀態不僅造成了寶貴的資助資源的浪費,也與高校“立德樹人”的宗旨相違背。因此輔導員在開展“精準資助”的同時,需要將育人主任貫穿始終,除了進行物質上的精準資助外,還應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輔導員應及時關注貧困學生的思想狀況,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自強教育,并結合榜樣事例教育,以勤工助學、社會公益等形式為途徑,引導全體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另一方面,輔導員要注意到個別學生的心理狀況,找出個體學生不同的狀況變化并做好相應的思想德育教育,培養貧困學生健全人格,樹立良好積極向上的心態,助其實現自我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對于作為國家戰略扶貧環節之一的高職院校“精準資助”工作來說,輔導員在“精準扶貧”中做的好,不僅有利于學校的安定穩定,有利于家庭困難學生成長成才,更有利于國家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的方針政策的實現。這一切都要求我們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在日益豐富復雜的資助環節下,要不斷明確自己的工作定位,更好的明白自己的工作職能,為國家“精準扶貧”、“消除貧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