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麗/濰坊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1]。高校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要注重從時事政治中挖掘思政元素,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立足理想信念教育,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引導大學生砥礪前行、艱苦奮斗,在國家危難之時能夠敢為人先,做到腦中有思想,心中有擔當。
大學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存在自律意識差、是非辨別能力弱,易受外界干擾等問題,周圍的一切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好的價值觀引導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是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導向。高校輔導員及思政課老師,應該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努力做好大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導者。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沒有理想信念,就如同精神上缺鈣。理想信念作為一種內生力量,能煥發出無限的能量,在困境面前使人堅定信念,直面挑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堅定不移地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斗”[2]。高校輔導員要加強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幫助學生堅定理想,執著信念,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近年來,“佛系”一詞作為青年人眼中的一種別樣生活被爭相效仿,他們眼中的不爭不搶、漠不關心、灑脫隨緣的生活態度使其原生理想信念陷入了“沉睡”狀態。其實,他們殊不知“佛系”早已作為一種亞文化在不斷摧毀他們的斗志,影響著他們理想信念的正確形成及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佛系大學生”常以一種置身事外、一切隨緣的消極心態來對待周圍事物,缺少家國情懷、缺少責任擔當,缺少艱苦奮斗,這以顯然成為阻礙他們成長和發展的絆腳石,也不利于當前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實現。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多元文化的不斷交融,一些消極浮躁的價值觀念在不斷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判斷,使得大學生在這些錯誤價值觀的引導下沉迷從而缺少斗志,遇到問題選擇逃避,缺少責任和擔當意識。
大學生因缺少社會經驗的積累,是非辨別能力較弱,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如誠信缺失、道德失信等問題往往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正確判斷,使得大學生的原生價值觀受到嚴重沖擊,也會進而對整個社會產生不良影響。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和琳瑯滿目的網絡信息,大學生往往缺乏理性的甄別能力,從而影響其價值判斷,因此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是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原有的理想信念,進而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
家國情懷是一個國家得以發展繁榮的內在動力,也是一個人得以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支柱。沒有國,何來家,只有祖國繁榮昌盛了,我們的小家才能安定和諧。高校作為開展思政教育的前沿陣地,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大學生家國情懷。一是教育學生不做“旁觀者”,要有大局意識和集體主義;二是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任何時刻,相信國家、維護國家、保衛國家,時刻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緊密結合;三是教育學生時刻堅定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只有學生正確把握了自我與家國的關系,才能真正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
在這喧囂紛雜的社會中,許多消極浮躁的價值觀念在錯誤引導著當代青年,流量當下的今天,部分年輕人不愿吃苦耐勞、腳踏實地、艱苦奮斗,而去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情,傳播負能量,消極墮落,一事無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曾強調,“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3]作為新時代大學生,一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能夠辨別丑惡,相信科學,辯證看問題;二有積極向上的職業導向,能夠勇挑重擔,勇于擔當;三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約束自己,提高自身修養。只有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才能真正擔當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青年時期多經歷一些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4]。當前大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往往選擇逃避而缺少直面困難的勇氣,表現出較差的心理素質。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何能夠坦然面對,積極應對才是我們應該進修的一門人生大課,也是我們正確對待生活應有的態度。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更要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和勇于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決心。作為高校輔導員,一是教育學生學會正視困難,調整心態,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二是幫助學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總之,人生要經歷很多的大起大伏,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凡事積極向上,才有可能戰勝挫折,獲得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青年觀中曾提到,“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5]。當代大學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肩負著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更應該珍惜生命,不負韶華,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堅信“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7]。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更應該志存高遠,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珍惜緊密結合起來,堅定信念,滿懷斗志,砥礪前行!接過接力棒,繼續為祖國的明天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