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瑋 陳大斌/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了我國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目前長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以產業多元發展和對外貿易為基本特征的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給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發展方向做出了引導,產業多元與對外貿易發展背景下職業英語人才需求很大,這種趨勢影響下的高職英語專業教育模式需要不斷改革,以扭轉目前職業英語專業學生專業能力不足、崗位能力適應差等問題。
專業課程建設目標是專業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向和內容指導,因此高職英語課程建設依托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應該在專業課程目標設定上找好定位。具體可以融入以下幾點目標:(1)立足學生在未來就業中面臨的涉外事物處理的職業環境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2)關注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跨文化交流意識與能力養成;(3)培養學生投入專業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專業知識、技能、素養獲取方式;(4)立足產業建設和專業就業方向,關注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可能性。
高職英語教育模式改革需要立足專業需求與特色,在以職業技能作為基礎的專業建設進程中,英語教育可以劃分為金融英語、建筑英語、學前英語等等,可進一步細化為服裝英語、文秘英語、酒店英語等。高職院校在建設職業英語教育系統和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就業前景和職業技能需要,以模塊教學方法實現針對性引導,融合情景教學、場景模擬等的方式給學生提供比較真實的職業環境,增強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升,給高職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前景。
專業知識技能僅僅作為學生職業素養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崗位精神、責任品質等等的養成十分關鍵,以思想教育形式引領職業學生樹立愛崗敬業、團隊合作、樂于奉獻的良好精神品質,對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也有積極意義。高職英語教育中,結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情況,專業建設進程中需要融入人文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全面落實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職業素質目標。
課程框架要對專業教學目標和基本計劃有所規定,以科學的專業課程框架引導專業課程時間安排和內容選擇,發展職業英語教育,引導學生全面成長[1]。
第一,以職業素質導向為核心的高職英語課程結構。在課程模式創設上,高職英語要結合職場環境下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的養成需求構建課程運行模式,一般以“必修+選修”的模式為主,學生需要完成必修任務之后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和自我規劃以及興趣選擇選修課程,具體課程設置可以包括專業英語、英語寫作、英美國家概況等,也可以及結合高職學生的職業考核需求開設興趣班,比如針對語音、聽力、考級、考證等課程。
第二,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動態化教學模式更符合目前的高職英語教育需求,確立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設立學習主題,教師則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參與到主題項目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結合情景模擬、職業示范等方式融入語言學習活動中,將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都融入到教學體系中[2]。
第三,教學方法的創新。目前的高職英語課程作為公共課程,傳統教學方法依然主導課堂,想要完成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并貼合新時期專業建設面臨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法上也要尋求創新,以落實職業素養提升的教學目標[3]。“討論+表演”的英語課程教學方法比較符合目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實際需求,在教學指導過程中,以語音模仿、職場英語對話、視頻示范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自主表達,記錄學生在應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此外,模塊教學方法也比較使用,針對性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逐步落實應用英語教學目標;還可以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英文電影院、英文微博推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體現新的專業教學風貌。
第四,專業教學評價體系創新。以往的高職英語專業教學中,課程評價體系構建很多時候被忽視了,此外在評價方法上也比較單一,科學性不足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信心建立和學習結果反饋獲得上都沒有得到有效支持。由此可見,高職英語專業教學評價體系構架是目前專業建設過程中比較迫切的任務,立足國際化和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需求,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多維能力發展和多元智能開發,在教學評價中堅持主體多元、目標多元、標準多元、方式方法多元,逐步構建高職英語多元、多維度的評價原則[4]。
第五,加強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師資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高職英語教學工作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要有實踐經驗作為支撐,扭轉以往職業專業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5],立足區域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師資源建設上以企業前線實踐作為依托,建設教師培訓基地,同時聘請企業一線工作者深入學校教學指導工作中來,給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經驗,同時注重和在校教師的交流互動,利于高職專業教師對就業情況和崗位需求情況的了解,以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專業教師在校企合作機制建設背景下,也可以深入企業中學習,深入企業運作流程,確定崗位人員素質需求要點,然后將這些經驗融入到專業建設中去,推動專業建設和一線崗位工作需求的有效融合。
第六,優化提升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英語教學資源建設。語言室、實訓室以及現代化教學平臺、寫作軟件、跟讀軟件等,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拓展學習的空間。
綜上所述,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作為背景的高職院校英語教育改革需要立足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現代化人才需求,這要求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以及教師資源建設上都拓展新思路,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全面提升高知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獲得競爭力。但是當前的高職英語教育顯然發展水平不高,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本文嘗試以職業素養培養為導向,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措施展開簡要分析,旨在構建科學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體系,為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提供助力。